巴黎設計師週 台灣大師談紙藝文化內涵

人氣 328

【大紀元2016年06月02日訊】(大紀元記者慈蕊法國報導)第16屆巴黎工藝設計師週(D’Days)5月30日下午在裝飾藝術博物館舉辦了開幕式,展開為期一週的工藝設計展覽。這次台灣獲「榮譽邀請」參展,突顯台灣傳統藝術與創意設計得到法國藝術界的重視。

裝飾藝術博物館館長(Musée des Arts Décoratifs)David Caméo先生、文化部藝術創造司司長Regine Hatchondo女士、設計周主席Rene-Jacques Mayer先生為開幕式致辭,台灣駐法國代表處張銘忠大使偕夫人也一同前往慶祝。

當天張銘忠大使一行人等在策展員Patricio Sarmiento先生的陪同下,一起參觀了裝飾藝術博物館中的展品,特別是新興糊紙店的張徐沛之傳統紙紮和洪新富的紙雕工藝。兩位台灣工藝家開心地向他們介紹自己的作品。

巴黎設計周 台灣 紙藝
台灣大使(左)與文化部藝術創造司司長(女)Regine Hatchondo(中)和裝飾藝術博物館館長David Caméo(圖右)出席開幕儀式。(慈蕊/大紀元)

張徐沛先生與他的夫人、女兒和兒子一家四口一同來巴黎參展,這是他們第一次將自己的作品參展。

張先生告訴筆者說,紙紮是他祖傳的行業,他從自小在紙紮的環境中長大,這些對他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從一開始的排斥到接觸再到喜愛,使他越發覺得這一行業是社會上不可或缺的,它蘊藏著豐富的文化內涵,體現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

台灣紙紮傳統沒落,工藝也漸漸佚失。法國的策展人發現這門被忽視的藝術,邀台灣「新興糊紙店」師傅張徐沛帶著他的作品到巴黎展出。(中央社)
台灣紙紮傳統沒落,工藝也漸漸佚失。法國的策展人發現這門被忽視的藝術,邀台灣「新興糊紙店」師傅張徐沛帶著他的作品到巴黎展出。(中央社)

看著面前製作精美的紙紮房子,張先生略帶微笑地說:「這房子是要燒掉給過世的長輩,以表達對逝者的思念」。他希望這門行業能得以傳承。

張先生的女兒張宛瑩說:「這項傳統的藝術現在已經越來越少,因而我們想要進行一個文化的推廣與保存。其實紙紮品不僅用於喪禮,它與我們生活是息息相關的。如喜慶啊、廟宇啊都會用到。以前一些紙紮品也是會當作禮物相送的,如結婚或搬家時會送紙紮禮品給對方。」

張小姐對紙紮工藝的發展充滿了希望,她希望通過自己和家人的努力能夠讓更多的人瞭解紙紮這項傳統藝術與文化。

張徐沛家從事紙紮這個行業已有100年的歷史,到他們這代是第四代了。為了適應社會的發展,張徐沛的兒子還將紙紮與現代科技聯繫起來,將傳統技藝轉換為影像裝置,以逐格動畫的方式呈現給觀眾。

穿過張先生的紙紮廳便是紙雕藝術家洪新富先生的作品展了。用白紙雕刻折疊的各種動物環繞在牆壁四周,小型的有蝴蝶、各種各樣的昆蟲,大一些的有老虎頭、牛頭、鹿頭,再大的還有近一人高的大熊。這些作品活靈活現,進入其中仿若進入了一座白色動物園。展廳中央位置的作品更是令人驚嘆,形形色色的魚被懸吊在玻璃展櫃中,觀者好似置身於海洋館。它們的表情各異,惟妙惟肖,好像真的在水中遊走。

巴黎設計周 台灣 紙藝
圖為紙雕藝術家洪新富先生與張銘忠大使介紹作品。(慈蕊/大紀元)

令人驚訝的是,這些作品中很多都是由一張紙雕刻折疊而成,連接處都採用卡扣的方式,而不是互相粘貼,而且洪先生是自學成才,沒有到專門的學校去學習過。

洪先生說他的創作靈感源自對生活的觀察與關懷。之所以選擇紙是因為紙張是最容易找到的材料,最有親和力,用紙張創作沒有成本的負擔,這樣他就可以進行大量的創作,可以很快的將自己當下的情感記錄成具體的作品。

除了裝飾品外,玩具也是洪先生最投入的一項研究。作為教育家,他認為玩具是一種最容易教育和交友的方法,小孩從玩中會開始觀察,開始思考,如他折疊的青蛙為甚麼會跳等。他笑著說:「教育的方法著重於創造需求,我一直在創造一種讓自己的作品引發人們學習的慾望。」

目前,洪新富先生已經在世界各地100多個城市辦過個展,2010年時就曾來過法國坎城舉辦過個展,這次是規模較大的一次。為了和法國文化相連接,洪先生還特地選用法國專門水彩紙來製作,花了兩三個月的時間。他透露這些作品製作很快,但構思是需要很長時間的,就這些作品已構思了20年左右。

本屆巴黎工藝設計師週將於6月5日結束。#

責任編輯:張妮

相關新聞
2016巴黎春夏高級定製時裝週精選
巴黎爭奧運主辦權標誌  也遭疑抄襲
老僑達城講古--習畫記趣
切爾諾貝利核洩漏30年後 焦慮的目光轉向中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