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皇帝

【文史】永樂大帝開疆拓土 囊括庫頁島(上)

明朝雖然建立的是以漢族為主的全國統一的王朝,但中華多元一體思想在明朝繼續發展。明太祖朱元璋曾說「邇來胡漢一家,大明主宰」,因此明朝皇帝秉承著「華夷一家」、「華夷無間」的新觀念,而有著宏大胸襟的永樂大帝朱棣更是身體力行者,比如他在東北、西北、南方的開邊經營。

宣共享太平之福  東北各部落歸降

奴兒干都司,是明朝在黑龍江下游設置的管轄黑龍江、烏蘇里江流域等地區的最高地方軍政合一建制。明太祖洪武初年,黑龍江奴兒干地區先前依附元朝的各部落首領,多歸降明朝。

明成祖永樂元年(1403年)派員正式招撫諸部。二年(1404年),又派員前往豆滿江等地,安撫建州女真。

成祖詔諭女真各部:「今朕即大位,天下太平四海內外皆同一家。恐爾等不知,不相統屬,強凌弱,眾暴寡,何有寧息之時?今聽朕言,給與印信,自相統屬,打圍牧放,各安生業,經商買賣,從便往來,共享太平之福。」

成祖還表示,凡來降者均加官,授印綬,賜耕地。成祖的安撫政策收到很好的效果。「東北至奴兒干,涉海有吉列迷諸種部落,東鄰建州、海西、野人女直……永樂初,相率來歸」,「悉境歸附」。

《明史》上說明成祖「智勇有大略」,「智慮絕人,酷類先帝」。(維基百科公共領域)

設奴兒干都司  庫頁島納入版圖

早在洪武初年,明太祖接受劉基的建議,設立獨具特色的「衛所制」,即在全國各個要地建立軍事據點「衛」,每一衛有5,600人,長官稱為指揮使,管轄五個千戶所,每個千戶所有1,120人。千戶所下轄十個百戶所,一所謂112人,百戶所下設兩個總旗,總旗下再設五個小旗,每個小旗為10人。千戶所的長官成為千戶,百戶所的長官稱為百戶。而中央初設大都督府,洪武十三年(1380年)改為五軍(即中、左、右、前、後軍)都督府為最高軍事機關,掌管全國衛所軍籍。

當發生戰事時,中央的兵部會奉皇帝旨意,派將領統率這個衛中的5,600名士兵出征,指揮使沒有權力使用。戰爭結束後,將領繳印於朝,官軍各回衛所。這種統軍權與調軍權分離和將不專軍、軍不私將的制度,保證皇帝對全國軍隊的控制。

而在平時,衛所的部隊除了訓練外,主要從事農業生產,讓他們自給自足。衛所軍士和軍官的身份都是世襲的,其好處是將不知兵,兵不知將,不會出現謀逆,而且可節約大量軍費。

明成祖時期繼承了明太祖在軍事上採取的衛所制。在東北眾多部落歸降後,成祖設置奴兒干等衛所,其後在當地又相繼建衛所達130餘所,所轄居民有蒙古、女真、達斡爾等少數民族。

明永樂八年(1410年),建洲女真斡朵裡部酋長努爾哈赤六世祖猛哥帖木耳率部從牡丹江西岸南行至寧古塔(今海林市舊街鄉)定居下來,這一支女真在歷史上被稱為「建洲女真」,也就是建立清朝的滿族人的祖先。

另外,明朝政府還規定女真三大部的各個衛所都要「以時朝貢」,所以「自永樂年間俱來朝貢」,直到後金建立前從未停止過。

永樂七年(1409年),奴兒干衛地方官員忽刺冬奴等人來朝,奏稱奴兒干「其地衝要,宜立元帥府」。成祖接受了這個建議,下詔設置「奴兒干都指揮使司」,簡稱「奴兒干都司」,駐奴兒干城(今黑龍江下游黑龍江與亨滾河匯合處右岸的特林地方,即元朝征東元帥府的故地),管轄奴兒干地區的所有軍事建制機構。黑龍江中下游大片疆土正式納入中國版圖。

同年,明軍征服苦兀,庫頁島進入中國版圖。永樂十年(1412年),明成祖在島上設置了囊哈爾衛,下轄所,並在庫頁島上駐軍千餘人,管轄當地的軍事及民政事物,該衛所隸屬於奴兒干都司。囊哈爾衛成為中原王朝第一個在庫頁島上設立的行政機構,明朝也同時開創了首次在庫頁島上駐兵的歷史。雖然現在庫頁島屬於俄羅斯,但歷史上確曾是中國的領土。

永樂九年(1411年),直接隸屬於中央政府的奴兒干都司正式開始行使行政管轄權。都司的主要官員最初為派駐數年而輪調的流官,後為當地部落領袖所世襲。不過,他們父死子繼、父老子替都必須得到明朝政府的批准。如果要求晉陞官爵、更換敕書(委任狀)、增加賞賜等,則要呈報中央政府,不得擅自行動,否則要受到處罰。

明朝授給奴兒干都司屬下衛所的官印,如現藏於博物館的「毛憐衛指揮使司之印」、「木答裡山衛指揮使司印」等印信的發現,是明朝在東北地區設置地方行政機構,進行管理最好的歷史物證。

東北與內地的聯繫

成祖還經常派欽差大臣到奴兒干都司所轄地巡視,對都司、衛、所官員授予官職、印信,賞賜衣物錢鈔等。史載,太監亦失哈從1411年至1433年的22年中,曾10次被派往視察。

此外,成祖還下令在奴兒干都司轄環內修通四條通道,沿途設有驛站,以便商旅往來。這四條通道南接遼東,直達北京,加強了內地和少數民族的往來,有力的促進東北少數民族地區的開發和發展。

永樂十八年(1420年),成祖下令在吉林的松花江設立造船廠,擔負造船運糧和運送軍隊的任務,進一步加強了東北與中原的聯繫。

成祖還命令在黑龍江下游今俄羅斯特林附近修建永寧寺,並先後立有「敕建永寧寺記」和「宣德八年重建永寧寺記」兩塊石碑,碑文詳細記載奴兒干都司和衛所的情況,為後人提供中國東北疆域的歷史見證。石碑現藏於俄羅斯海參崴博物館。@*

點閱【威德遐被的永樂大帝】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謝秀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