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情12月 法國兩位傳奇人物相繼辭世

人氣 334

【大紀元2017年12月08日訊】(大紀元記者趙晨法國報導)在12月5日和6日的凌晨,法國兩位傳奇般人物相繼去世。一位是法國文壇名家讓·端木松(Jean d’Ormesson),另一位是法國老牌搖滾音樂領頭人物喬尼·哈利代(Johnny Hallyday)。他們一個是法蘭西貴族的標誌, 另一個是法國大眾精神的化身,傳奇般地代表著不同領域的法蘭西精神。生前二者多次見面,當提及對方時,文學家端木松和歌手哈利代都表示出對另一方的欣賞和喜愛。

法國文壇代表端木松

法國著名作家、法蘭西學院院士端木松近照。(JOEL SAGET/AFP/Getty Images)
法國著名作家、法蘭西學院院士端木松近照。(JOEL SAGET/AFP/Getty Images)

2017年12月5日凌晨,法國著名作家、法蘭西學院院士端木松因心臟病發作在巴黎近郊家中去世,享年92歲。

法國政界、文化界等接到噩耗後紛紛表示悼念,認為這是法國文壇的巨大損失。總統馬克龍向端木松致敬,稱他「代表著法國最優秀的精神,既有智慧、優雅,也有狡黠。他是文字的王子,卻從不把自己看得很高。」法國前總統薩科齊表示:「法國失去了一個偉人,我也失去了一個朋友,他是法國文化傳承的一部份。」

12月8日,總統馬克龍在巴黎榮軍院為端木松舉行了國葬儀式。(LUDOVIC MARIN/AFP/Getty Images)
12月8日,總統馬克龍在巴黎榮軍院為端木松舉行了國葬儀式。(LUDOVIC MARIN/AFP/Getty Images)

端木松的父親曾任法國駐羅馬尼亞大使,被授予國家榮譽高等騎士勳章。他在城堡中長大,優越的家庭條件使他在年青時受到傳統價值的特殊教育。他和父母一樣,都虔誠地信仰上帝,在他的作品《上帝、其生活與作品》(1981年問世)中,作家想像了上帝創世的場景,故事的開篇一片混沌,通過不同的歷史敘事,他講述了上帝預見未來、誕生、死亡。

端木松生前曾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理事會前秘書長、政治評論家、部長顧問等,是少有的涉獵外交、文化、政治等領域的風雲人物。1971年他憑藉《帝國的輝煌》獲法蘭西學院小說大獎。1973年,48歲的他被選為法蘭西學院院士,成為學院最年輕的成員。該學院於1980年接納了第一位女性院士瑪格麗特·尤瑟納爾,也歸功於他的不懈努力。端木松在演講裡說,「身為女性不足以成為當選院士理由,但身為女性也不足以成為當選院士的阻礙」。

他曾任《費加羅》日報社社長,一生創作了大量高質量的文學作品,著書40多本。他的作品賦予哲學思考,學識廣博,文筆優雅流暢,風格詼諧幽默,影響力已超越了文學範疇。法國《世界報》曾稱他是「上流社會的舞蹈者」。90歲以後,端木松作為還在世的作家,極其罕見地被編入名聲顯赫的「七星文庫」(Collection de la Pléiade)系列,2015年為其出版了第一卷,其中包括他的《再見與謝謝》、《帝國的輝煌》、《為了上帝的愉悅》等作品。

在《永世流浪的猶太人史》中,他寫到:「旅行曾經是人類文明的酵母之一。」 「技術進步使地球變小,使旅程變得舒坦,但也使行走變得庸常甚至輕佻。消費主義時代裡的旅行,似乎不再具有文明史上曾有的份量。」

12月8日,總統馬克龍在巴黎榮軍院為端木松舉行了國葬儀式。

法國貓王哈利代

法國貓王喬尼·哈利代(Johnny Hallyday)與妻子Laeticia和養女Jade。(BORIS HORVAT/AFP/Getty Images)
法國貓王喬尼·哈利代(Johnny Hallyday)與妻子Laeticia和養女Jade。(BORIS HORVAT/AFP/Getty Images)

就在人們還為端木松去世而唏噓時,6日凌晨,法國著名搖滾歌星哈利代因不敵癌症病逝家中,享年74歲。

法國總統馬克龍接到消息在第一時間做出反應,稱「喬尼·哈利代已經在我們每個人的身上留下了印記,全國都在哀悼」。喬尼去世後,法國與國際政界、文化界等人士紛紛致哀,發文表示惋惜。消息剛剛公佈不到半天,各大網站上就收到回帖近50萬份。

哈利代一個月前因呼吸窘迫在巴黎16區的比才(Bizet)診所接受治療。之後,他決定回到馬恩內拉科奎特(Marnes-la-Coquette)的家中治療。早在2007年,錄製完 《一個男人的心》專輯之後,他的健康狀況開始惡化。2009年,因癌症住院,經過長期調養恢復。直到今年3月,公眾才得知他正在接受肺癌治療。至此噩耗來時,哈利代已經與癌症抗爭了近一年。

12月9日,法國總統和民眾將為喬尼·哈利代舉行隆重的葬禮,盛大的送葬隊伍將經過巴黎香榭麗舍大街,讓聚集的民眾能向他作最後的告別。

1969年5月13日的喬尼在巴黎演唱會的舞台上。(Lancaster/Express/Hulton Archive/Getty Images)
1969年5月13日的喬尼在巴黎演唱會的舞台上。(Lancaster/Express/Hulton Archive/Getty Images)

哈利代原名Jean-Philippe Smet,1943年6月15日出生在巴黎,有一位比利時父親和法國母親。早在上世紀50年代,喬尼把搖滾樂帶到法國樂壇。年輕時曾翻唱過貓王埃爾維斯(Elvis Presley)的歌曲,1960年6月發行的《回憶回憶》一炮打紅,真正開始了他長達57年的藝術職業生涯。 2000年,他在艾菲爾鐵塔前舉辦大型免費音樂會,同50萬名觀眾一起慶祝他40年的職業生涯。

據希望之聲電台報導,哈利代也是一個有道義有愛心的歌手。在80年代和90年代,哈利代更多地活躍在和公益、人道、人權有關的音樂舞台上。他參加過贊助法國愛心餐廳(Les restos du coeur)的演出;1991年在巴黎的溫森城堡(château de Vincennes )為反對宗族歧視的活動獻唱,2015年為紀念巴黎恐襲受難者獻唱。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1989年,中共的坦克車在天安門前,從無辜的中國百姓身上碾過之後,哈利代即興創作並演唱了這首名為《天安門》的歌曲,整首歌震撼人心,讓人感受到他對面對中共強權、堅持真理的中國人的讚美和謳歌:

《天安門》的歌曲錄像

《天安門》歌詞

詞曲: 喬尼•哈利代

6月的驕陽下,石頭的廣場上,
人們坐在地上,不畏命運
這雖然發生在昨天,但是離我們已經很遙遠。

我記得
那是看似平常的北京的春天
如果我們甚麼都不說,那將是誰的錯?
這雖然發生在昨天,但我們明天將怎麼辦?

我們明天將怎麼辦?
不斷地承受苦難
還有我們再也聽不到的吶喊
這些聲音沒有其它渠道
只有無言的詛咒
由於對瘋子的憎恨
人們掀起鎖鏈,
也許會死去,但卻屹立在天安門前

一代人被消聲,被肢解
因為他們的革命沒被接納
這雖然發生在昨天,但已經被遺忘
但這沒甚麼
身體雖被擊敗,火焰仍在燃燒
有甚麼可以熄滅岩石的靈魂?
今天仍在,還有明天
還有明天

不斷地承受苦難
人們開始衝破鎖鏈
也許會死去,但卻屹立在天安門前

責任編輯:周仁

相關新聞
席蒙魏爾當選法蘭西院士 法總統親自道賀
法國著名人類學家列維‧施特勞斯逝世
喬尼‧哈利代-歷史、記憶、道義、音樂
雨果:宗教將會消失 而上帝將會永存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