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家偉:從劉思亮先生軼事見證民國時代的言論自由

人氣 114

【大紀元2017年03月09日訊】現在不少人一提起所謂「舊社會」,特別是民國早期軍閥割據年代,就會按照黨的教育所形成的「定式思維」,認為肯定是不許人講話,沒有言論自由的時代。實際情況是這樣嗎?現在就聽我給您講點「稗官野史」類的故事吧!

看過魯迅雜文的人不妨想想,像他的《紀念劉和珍君》,《為了忘卻的紀念》之類的文章,放在1955年,早就是「比胡風還胡風」的「反革命」,更遑論反右和文革了。筆者在這裡要講的這位,當然沒有魯迅那麼大的名氣,他只是四川省成都市的一個小人物,既無顯赫的家世,也不是什麼款爺,大腕。只是個家道小康但頗有文才的老學究而已。此人姓劉名思亮,是清代的一位飽學秀才。家中開了一家茶館,就叫「思亮茶園」。他閑來無事便愛舞文弄墨,吟詩作對。當時成都報紙都很少,當然更沒有互聯網讓他發帖。於是他便自任主編,撰稿,校對,印刷,發行,集大權於一身,用當時極簡陋的油墨印刷,印出一期期的《思亮隨刊》。據他自己解釋,所謂「隨刊」,一是見啥說啥隨便講,不受什麼主旋律,次旋律,正能量,負能量的限制,當然更不會去看官方的臉色,揣摩領導的意圖;二是隨時不定期出版,或三、五日或十日八日,十分隨便,故曰「隨刊」。

下面再來看它的內容,也很隨便,沒有什麼社論之類的大塊文章,就是些俏皮話,一首詞,幾句打油詩,甚至一副對聯便可一事一議。但對時事的針砭,其鋒芒的犀利,卻往往是入木三分。例如,當時成都軍閥當局,徵收某些捐稅,其中一項叫「糞捐」,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環保排汙費」,不過那時的軍閥卻沒有今天的官員這麼有文彩,這麼會巧立名目,更不會用這麼好聽的新名詞。像我家中的自來水,每噸水費之外還要外加「汙水處理費」若干元。也沒人敢說-個「不」字。由於這「糞捐」二字確有點欠雅,於是劉老先生便在他的隨刊上刊出一幅對聯加以調侃:

自古未聞屎有稅;
而今只剩屁無捐。

不僅叫人看了捧腹噴飯,其對仗,平仄的工穩也幾乎無懈可擊。不過有關當局並未因此請他去「喝茶」或說他在「尋釁滋事」。

不久,當時四川的都督(即省長)並總管軍政的劉湘,從外地買回了一艘舊的小炮艇,命名為「巴渝艦」遊弋於重慶一帶長江水上,在當時就等於是今天美國的核動力航空母艦裡根號一樣的威風了。但我們的劉老兄就偏要去摸一下「老虎屁股」,便在他的「隨刊」上發了一首詩:

都督有艘巴渝艦,
由渝到萬才十天,
不是沿江灘陡險,
幾乎勝過柏木船。
寄語沿江船夫子:
撞爛軍艦要賠錢!

--原載《公民議報》

責任編輯:蕭明

相關新聞
陳破空:言論自由危害國家安全?
悉尼大學被指限制言論自由
加州伯克利抗議變騷亂  學生呼籲言論自由反暴力
默克爾訪土耳其 籲保護言論自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