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隨筆

日常藍調(4):海的形狀

《日常藍調》插圖,徐至宏作品。(《日常藍調》/大塊文化)

環島時,每逢眼前出現一片湛藍海水,總會難掩亢奮,下意識地大叫。海跟山是不一樣的存在,山的高聳壯麗,總讓我多了份崇敬,感受到自己的渺小,讓我需要思考的時候恢復冷靜;沒有形狀、沒有盡頭、無拘無束向外延伸的海,則是令人澎湃激動,釋放我總是壓抑的情緒。

這是第三次環島了。記得第一次,完全新手的我們選擇了最短的捷徑,一過屏東,便從楓港沿台九線上山路去,戰戰兢兢爬過山,接上花東縱谷,沒什麼機會行經海線。這次扎扎實實從恆春往墾丁,到了台灣最南點的鵝鑾鼻燈塔,繼續由滿州鄉海邊繞著台二十六線。特別喜歡滿州那一帶的海。馬路忽上忽下起起伏伏,但稍稍費點力爬上小坡,便可以由最高處往下溜,馬路與海平行直到遠方交接,望著綿延的海岸線,明明知道還有大段的路要拚,卻止不住期待。逆時針環島的我們,左擁高山,右抱大海,面對這樣無敵的景致,自然興起拍照的欲望,於是緩慢推進著速度,即使頂著如火球般的豔陽,一點都不覺得燥熱難受,悠閒的像在海邊散步。

我也想起第二次環島的一段蘭嶼回憶。那時,大家一安排好住宿,就把單車牽上通往蘭嶼的交通船,望著越來越小的本島,一路搖搖晃晃了三個多鐘頭,在暈眩得快要嘔吐前終於抵達蘭嶼。

下了船還在頭暈,所以分不清眼前看到的究竟是真實還是夢境,只見海邊橋上站著幾隻山羊,慵懶地躲在陰影處休息,而海藍得比本島各處都要豔麗⋯⋯我和夥伴簡直不可置信地望著這一切。

民宿四周停了幾輛家用車,時常有山羊踩上車頂,卻沒有任何人制止,這就是此地的風景,長期與海為鄰的達悟族,應該早就將山羊當作鄰居看待,汽車根本不算什麼,就是一般代步工具,他們重視的是與海、與山羊、與大自然共處的日常。傍晚在海邊,達悟族的小朋友熱情地與我們聊天,隨即下海玩水,一點也不用擔心時間,遼闊的大海培養了他們率性的風格。我不禁想著,一向拘謹的自己,什麼時候才能向大海學習到真正放開心胸。

一位多年好友告訴我:「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生活方式,你也一樣。」這句話一直在我心底,每當有了羨慕別人的念頭、每當否定自己的時候,就會想起來。當我在海的這一端羨慕蘭嶼那一端的自在,或許蘭嶼那一端的某個人,也正想著本島種種輕鬆便利的都會生活吧。要了解的應該是自己的生活由自己塑造,如同大海,平時安安靜靜,沒有形狀,卻又用各種形式產生各種形狀、各種可能。

山與海,像是我人生的導師,總在我遺忘了什麼的時候,靜靜地提醒著我。@

──節錄自《日常藍調》/大塊文化

責任編輯: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