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随笔

日常蓝调(4):海的形状

《日常蓝调》插图,徐至宏作品。(《日常蓝调》/大块文化)

环岛时,每逢眼前出现一片湛蓝海水,总会难掩亢奋,下意识地大叫。海跟山是不一样的存在,山的高耸壮丽,总让我多了份崇敬,感受到自己的渺小,让我需要思考的时候恢复冷静;没有形状、没有尽头、无拘无束向外延伸的海,则是令人澎湃激动,释放我总是压抑的情绪。

这是第三次环岛了。记得第一次,完全新手的我们选择了最短的捷径,一过屏东,便从枫港沿台九线上山路去,战战兢兢爬过山,接上花东纵谷,没什么机会行经海线。这次扎扎实实从恒春往垦丁,到了台湾最南点的鹅銮鼻灯塔,继续由满州乡海边绕着台二十六线。特别喜欢满州那一带的海。马路忽上忽下起起伏伏,但稍稍费点力爬上小坡,便可以由最高处往下溜,马路与海平行直到远方交接,望着绵延的海岸线,明明知道还有大段的路要拼,却止不住期待。逆时针环岛的我们,左拥高山,右抱大海,面对这样无敌的景致,自然兴起拍照的欲望,于是缓慢推进着速度,即使顶着如火球般的艳阳,一点都不觉得燥热难受,悠闲的像在海边散步。

我也想起第二次环岛的一段兰屿回忆。那时,大家一安排好住宿,就把单车牵上通往兰屿的交通船,望着越来越小的本岛,一路摇摇晃晃了三个多钟头,在晕眩得快要呕吐前终于抵达兰屿。

下了船还在头晕,所以分不清眼前看到的究竟是真实还是梦境,只见海边桥上站着几只山羊,慵懒地躲在阴影处休息,而海蓝得比本岛各处都要艳丽⋯⋯我和伙伴简直不可置信地望着这一切。

民宿四周停了几辆家用车,时常有山羊踩上车顶,却没有任何人制止,这就是此地的风景,长期与海为邻的达悟族,应该早就将山羊当作邻居看待,汽车根本不算什么,就是一般代步工具,他们重视的是与海、与山羊、与大自然共处的日常。傍晚在海边,达悟族的小朋友热情地与我们聊天,随即下海玩水,一点也不用担心时间,辽阔的大海培养了他们率性的风格。我不禁想着,一向拘谨的自己,什么时候才能向大海学习到真正放开心胸。

一位多年好友告诉我:“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你也一样。”这句话一直在我心底,每当有了羡慕别人的念头、每当否定自己的时候,就会想起来。当我在海的这一端羡慕兰屿那一端的自在,或许兰屿那一端的某个人,也正想着本岛种种轻松便利的都会生活吧。要了解的应该是自己的生活由自己塑造,如同大海,平时安安静静,没有形状,却又用各种形式产生各种形状、各种可能。

山与海,像是我人生的导师,总在我遗忘了什么的时候,静静地提醒着我。@

──节录自《日常蓝调》/大块文化

责任编辑: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