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丹:叫停「女德」還是「女德班」?

人氣 600

【大紀元2017年05月27日訊】最近,江西某高校舉辦的一次主題為「做新時代的窈窕淑女」的講座在網絡上引起了不小的爭議。由於講座中「女人衣著暴露,招病招災、易破財、易失身」、「女孩最好的嫁妝就是貞操」等言論普遍不被人理解,因此,主講人曾在網上發布的有關「女德」的講座信息和視頻也遭到了極大的非議,甚至有媒體發文稱,「這些觀點已經荒謬到不值一駁」。

這篇題為「鼓吹封建糟粕的『女德』必須叫停」的文章表示,「這類『女德』講座還裹挾著大量封建迷信思想,例如在一次講座的開頭,講師鼓勵聽眾感謝自己的祖宗」;「一些『女德班』、『女德教育』販賣封建糟粕,把女性貶低為生育工具、完全從屬於男人,動輒神神叨叨……鼓吹封建迷信、因果報應」。乍聽起來,這些批評似有道理,但其中卻混淆與偷換了諸多的概念。

比如,到底什麼是封建迷信?感謝自己的祖宗、相信因果報應,就是讓人聞之色變的「封建迷信」嗎?而「鼓吹封建糟粕的『女德』」根本就是前後矛盾,因為「女德」決不會「鼓吹糟粕」,就好像「販賣糟粕」的講座和課堂就不該以「女德班」、「女德教育」來命名。

事實上,如今中國社會一時之間風起雲湧的那些以「培養淑女、名媛」為名來辦班的機構、講師,或許壓根兒就不懂什麼是「女德」?他們帶著追逐名利之心,為了迎合市場,用自己的理解、加油添醋的想要解釋「女德」,實際上是在將「女德」真正的內涵進行歪曲和污名化。

若將這些「女德班」叫停,自然是無可厚非,但若將「女德」也一併叫停,恐怕就有些矯枉過正了。我們甚至無需旁徵博引,只從「女德」二字的表面意思就能看出,其中那個「德」才是關鍵。華夏五千年悠久歷史與傳統文明所教化的、所傳遞的,就是如何對「道」與「德」進行正面的解讀,並在言行中作為參照。

「道」按照「分工」不同,即有「王道」、「臣道」、「醫道」、「商道」,甚至還有「盜亦有道」,就連飲食與喜好都能表現出「食道」、「茶道」、「武道」、「劍道」。長久以來,「道」一直都是人們在生活中言行方式的根本指南。而古人所說的「一德、二命、三風水……」則更加直言不諱的指出,「德」是貫穿人一生、乃至整個生命的首要因素。

身為女人,言行要遵循「女德」,守住根本的德行,這裡哪有什麼封建迷信之說?古語有云,「齊家治國,女德為要」;「閨閫乃聖賢所出之地,母教為天下太平之源」;「治天下,首正人倫;正人倫,首正夫婦;正夫婦,首重女德」。從中我們不難看出,將「女德」視為「首重」的古人不僅沒有輕視、貶低女人的意思,甚至恰恰相反,認為女人的地位舉足重輕。若沒有女人以厚重的德行來教化子女、輔助夫君,男人的治國、平天下,也會變得舉步維艱。可見,女人該如何修德、如何具備高尚的德行,其中的意義非比尋常。

從古到今,東漢班昭的一本《女誡》對此進行了較為完善的指引和解讀。其中提到,「女有四行,一曰婦德,二曰婦言,三曰婦容,四曰婦功。幽嫻貞靜,守節整齊,行己有恥,動靜有法,是謂婦德。擇辭而說,不道惡語,時然後言,不厭於人,是謂婦言。盥浣塵穢,服飾鮮潔,沐浴以時,身不垢辱,是謂婦容。專心紡績,不好戲笑,潔齊酒食,以供賓客,是謂婦功矣」。可以說,《女誡》中的詞句已經不偏不倚的告訴了天下為人妻、為人母者,該如何從一言一行上做到「有德」。

如果說,「女德班」的出現是為了讓現代女性有機會重拾經典,了解「女德」的真正內涵,並使得她們內心的美善與慈愛被喚起,那麼我們相信,「女德班」以及「女德」決不會如此飽受詬病與非議。那些只為牟利、對「女德」胡亂解釋的個人與機構也讓我們看到,當中華文明的內涵與精髓在歷次的暴力運動中遭到毀滅性的打擊之後,如今的中國人很難有機會去了解真正的歷史與傳統文化。取而代之的,只是一些「糟粕」伴隨著歪風邪氣,迎面撲來。

看到如今中國糟粕遍及的同時,我們似乎應該反思,華夏漫長的五千年難道就只有這些糟粕嗎?若非如此,為何今天只剩了這些糟粕?文明的精髓以及傳統的精華到底去了哪裡?今天的中國人又能否去重拾與找尋?只有得出了這些答案,我們才能去偽存真、才有一線希望去認識中華文明精髓的價值所在。#

責任編輯:莆山

相關新聞
第一夫人 美民眾偏愛傳統女性
找回消失的中國傳統女性美德
心理學家﹕神韻傳達正統的中國傳統道德
扶輪社前主席:神韻展現的是傳統道德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