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恆:福建女失蹤 日本網議焦點體現什麼?

人氣 1433

【大紀元2017年08月06日訊】7月23日至今為止,整整14個日夜過去了,在日本北海道失聯的福建女教師危秋潔依然下落不明。在地廣人稀的北海道,警力集中10多天的大搜索後,日本警方發布的有關危女士行蹤的最新線索,也只能停留在7月23日(或24日)下午2點半,北海道釧路市,一家咖啡館老闆稱,當時酷似危女士的人坐在櫃檯點了一杯卡布奇諾,看上去心事重重,生人勿近的樣子。

90後美女教師離奇失蹤事件,發生在美麗廣袤、風光無限的北海道,同時又關聯到黑熊出沒、以自殺聖地聞名的阿寒湖,危女士撲朔迷離的行蹤和安危不定,使中日網絡同時掀起波瀾,無數跟帖體現出各類觀點與人性。

縱觀中國網絡評論,一個非常突出的現象:網絡暴力在這次事件中同樣毫無遮掩。多少「活該論」、「漢奸論」、「先奸後殺論」、「地域歧視論」、「賣國論」……透露出莫名其妙的羨慕嫉妒恨,狹隘而偏激,部分網友對同胞在國外的安危的關心與同情被大批醜陋扭曲心態的跟帖淹沒,這不得不說非常令人遺憾。

相比之下,當地日本網民對此事件關注的焦點為何?體現了什麼?

日本媒體在事件發生後每日跟蹤報導,引發民眾普遍關注。在雅虎日本網站的新聞跟評中,大致瀏覽到日本網民以下幾種集中的觀點:

第一、祈盼女孩平安無事,早日與家人聯繫。這類觀點有的只有隻言片語,但是獲點讚居多,瞬時登上跟評置頂。人性化的觀點,往往設身處地,從對親人普遍的關切之情不分國籍的角度、或從自家的女兒年齡仿佛,為人父母碰到這類事都會心急如焚的角度出發,體現出同情心、人情味的一面。

第二、對失蹤事件的分析、疑點的發現。這類跟評有的比較長,分析危女士行蹤中的不合情理的諸多疑點,有的一針見血,指出媒體報導中事實模糊之處。分析類跟評贊否不一,有不同觀點的有時也會出現爭議。

比如,有日本網友指出,危女士手寫的北海道遊玩攻略筆記中,前三天十分細緻,第四天也就是失聯當日,筆記含糊粗略,本來大致指向旭川。有人指出,渡邊淳一的小說《魂斷阿寒》中失蹤的少女純子,也是22日到達阿寒湖,23日開始與外界失聯的,情節驚人相似連日期都一樣。危女士臨時改變行程,把換洗衣服等大件行李留在札幌旅店,只帶貼身小包,於午後踏上距離遙遠的阿寒湖之途,並從此再無和親友互動,是一個重大疑點。

至於媒體報導危女士給父親留下的「告別信」,有網友指出,如果是斷章取義並不能說明問題,因為沒有公布手寫信的原件,不足以判斷危女士的真實心境。

日本媒體曾報導,分別有目擊者稱,7月25日、7月31日,在阿寒湖附近見過獨自一人的危女士。警方出動警力、警犬、直昇飛機,連湖畔草叢都搜遍了毫無所獲。網友卻分析,7月25日目擊者所言站在湖畔的女孩一襲黑衣,與失聯之前最後的旅館監控鏡頭中危女士身著白襯衫、長裙的形象不符;7月31日目擊者所言,阿寒湖林道叢中的長髮女子身處普通遊客禁足地帶,沒有管理人鑰匙如何能進入,目擊者本人也是普通遊客,又如何進入林園中,故而證言不可信。

果然,日後警方正式發布監控器中危女士身影出現在7月23日釧路市,說明7月23日以後,危已離開了阿寒湖。

這些分析類跟評是讀者自發的,偶爾有爭議但相對冷靜客觀,基本沒有謾罵嗆聲(爭議中一旦出現污言穢語立刻被雅虎網站屏蔽),體現出日本讀者面對媒體輿論過熱報導,不跟風,有獨立思考的一面。

第三、對警方調查搜索的提議或不滿。這類評論也不在少數。

有人不解,質疑日本各地正值暑假,一些熊孩子容易出問題的時期,而且北海道各地馬上要舉辦大規模傳統的節日遊行了,正需要警力的時期。而調用大量媒體資源、警力搜索一個外國人有無必要,這些費用還不都是納稅人來出?警方搜索失蹤人也不可能是無限期的,總有終止的一天。

有人披露在札幌坐早班地鐵時,平時看不到的警察巡視過往人流,感嘆日本人對外國遊客真重視啊,日本人每年有近萬名不明蹤跡者,可是很少有這樣費時費力大力搜索的現象。
有人責難,很多偷渡的外國人整船人登陸後都消失了,警察怎麼不去大力搜索,是不是這次危女士得天獨厚的花容月貌,有獨特的轟動效應,才這樣大舉行動。

有人猜測,危是中共黨員大人物家庭的女兒,得到了領館的重視。有網友提議查危女士的信用卡使用記錄,或凍結信用卡,迫使本人現身。

瀏覽網評,可感受到言論自由充分體現在網絡跟帖中,對警方活動,媒體動向,官方如何使用稅金,任何一個人都可以提出觀點意見。但是自由中也能看出網民的自主克制,言論並非發洩式的,比較具有理性的一面。

第四、對中國網絡反響難以置信。

目前也有日本網友擁有微博帳號,中國網絡言論也多少傳到日本這邊來。在日本新聞報導後面,引述中國人的言論,然後加以評判的跟帖,吸引了不少圍觀者(中國網絡俗稱吃瓜群眾)。

很多日本人對中國網評中「仇日論」、「日本旅遊找死論」、「活該出事論」表示不屑,也表達了難以置信的態度:為什麼中國人有這麼強大的仇恨,對戰爭過的日本尚可理解,對自己的同胞實在是太冷漠無情啊。

有一位網友的評論獲取點讚最多,他說:「這些網絡暴言體現出心態狹窄的民族主義情緒,就像井底之蛙的呱噪一樣吵鬧而無價值,這樣對自國同胞缺少愛心,真是可悲」。

有日本網友說中國網民通過危女士在北海道失蹤事件探討日本社會安全與否,立刻有人跟評道:中國媒體一度把日本渲染的像個安全天堂,其實哪個國家也有壞人,也有變態狂,不可一概而論,年輕女子獨自出國遊玩本身就是有危險指數的。有的人說:日本警方這樣大規模搜索找尋危女士的下落,日本這麼多人都在牽掛她的安危,本國的人卻在嘲笑她,詛咒她,不可思議。

中國網絡中暴力言論由來已久,這和多年來的仇恨教育密不可分。愛和寬容被哂笑為心靈雞湯。大發特發暴力言論披上愛國的外衣就自我感覺良好了,殊不知,在國際化的視點中,被視為不可思議的怪物。

第五、對外國人在日行為的不滿。

有的日本網民在新聞下列舉了中國遊客的奇葩舉止,不外乎大聲喧譁、亂扔垃圾、洗手間浪費手紙等不文明行為,並說:如果通過危女士的事故,能減少一些中國遊客盲目來日也好,日本不歡迎太多不文明遊客。這樣的評論,雖然很多人表示理解,但也有很多反駁的人說:一碼歸一碼,外國遊客也不是一無是處,他們也推動了社會消費。何況外國人不文明舉止和這個女孩的安危無關,我們還是期望她平安,早日回到擔憂的父母身邊。

近年來「中國遊客爆買」已經成為日本社會一個矚目的現象。從馬桶蓋脫銷、電飯鍋,尿不濕供不應求,到中國遊客在商場一氣買走60個負離子吹風機、藥店的感冒藥整箱賣俏,日本商家又驚又喜,看樣子商業利益早讓他們把外國人不合時宜的行為舉止置之度外了。藥店「松本清」的櫥窗外用紅色楷體寫著鮮明的中文「熱烈歡迎」,便利店收銀台有中文溫馨提示:「歡迎使用支付寶」、「可用易款通」、「支持銀聯卡」,秋葉原的電器行招募懂中文的店員,從這些應對看出,對大批中國遊客湧入日本,有利有弊,現實而精明的日本人始終在尋找著一個雙贏的平衡點,並非無端的一概排斥,拒絕。這種心態在有關危女士的新聞報導的跟評中,同樣體現無遺。

第六、涉及到一些政治和人權問題的觀點。

有趣的是,本以為是中國社會特有的名詞和現象,在日本網民言論中也時有體現。例如,有人猜測危女士隱入日本是為了逃避「逼婚」,因為危父來日尋找女兒下落,媒體只做過數次簡單報導,後來乾脆不提了。

有人猜測,女孩父母是不是已經知道了什麼。還有人說:中國無數異議人士失蹤在本土,他們有的被官方冠之以「國家顛覆罪」。有人問,這個顛覆是什麼意思。網友便回答:就是反對共產主義,崇尚民主;有人說,中國官方故意炒作危女士失蹤在日本的事件,是為了抑制日益增多的出國游,希望他們在本土消費。

有人贊同說:中國網絡的言論一邊倒,是因為政府的操作,中國網民很多都是「政府小組工作人員」(日本人給五毛們起的名稱還挺正式),他們的網絡只讓你看到他們希望你看到的東西。

日本網絡評論區,對一個中國女孩的失蹤表示理解,理由上升為:「假設一個青春美麗的女孩,擯棄獨裁國家、嚮往自由民主的日本,對本國軍事擴大、民主彈壓、言論限制等人權侵害是不是早就心生厭倦了」?這樣的評論,雖然本不太出乎意料,但讀來還是別有一番感慨。

8月4日,日本警方公布了危女士在釧路市咖啡館中的行蹤後,再無進展。同日,日本產經新聞發表文章《福建美女教師離奇失蹤 中國網絡討論日本到底安全否》,文章匯總對此事件中國網民三大突出觀點:遭遇壞人了、黑在日本了、因對日本文學過於喜愛行為出差異了。另外有媒體披露,警方已擴大搜索範圍,將目光轉向電影《非誠勿擾》取景地北海道「網走」,繼續努力尋找危女士的下落。

至此,日本媒體停止了跟蹤報導,這兩天幾乎悄無聲息,似乎有冷卻化意向。無論如何,關心危女士的人還大有人在,不分兩岸國籍,都在期望她早日平安返家園。

責任編輯:莆山

相關新聞
防反日情緒  日籲民眾注意言行
挪威兒童海外失蹤人數增加
謝田:富同情心的資本主義在哪兒
反日情緒衝擊日本企業 專家:兩敗俱傷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