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丹:大陸居民消費支出高說明了什麼?

人氣 9605

【大紀元2018年03月05日訊】近日,有陸媒發文稱,「國家統計局公布的31省份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數據顯示,8省份居民人均消費支出超過2萬元,其中,上海、北京接近4萬元,上海以39791.85元位居全國首位」。因此,陸媒得出的結論是,「消費水平高,得益於其收入水平高」。

就在今年2月,國家統計局發布了「31個省份2017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上述支出相呼應的數據顯示,「10省份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全國水平,其中,上海、北京逼近6萬元,上海以58987.96元位居全國首位」。

在對比中國人的消費水平和收入水平之前,亟需指出陸媒在上述因果關係上存在的一個問題,那就是居民的消費支出越高,即花的錢越多,是否就意味著消費水平越高。不難發現,「水平」一詞中其實還包含著質量、品質的意思。也就是說,只把錢花出去,這還體現不了水平;關鍵是,花的錢能否滿足人的需求以及給人帶來同等價值的體驗和享受。

這恐怕就得從官方進行統計的「居民消費支出」這個概念說起。陸媒提到,「居民消費支出,是指居民用於滿足家庭日常生活消費需要的全部支出」。可見,這個數額龐大的支出不過是老百姓用來解決生存問題的。要不花這筆錢,老百姓可能都活不下去。

既如此,我們是否就該深究一下,相對於6萬的高收入,北京、上海人要花掉其中的2/3,還只能用來維持生存,請問這是個啥水平?面對這樣的數據,我們顯然不該引以為傲,而是應該質問驚呼,中國人的基本生活所需為何會貴的如此離譜?想想高於國際標準的工作時長,想想沒日沒夜的加班苦幹,想想節假日上班被賴工資連說理的地方都沒有,中國人難道不會覺得辛苦一年的收入只能用來解決溫飽有點太虧?在養老難、看病難、孩子上學難等好幾座大山的壓迫下,這種消費水平能讓中國人覺得「喜大普奔」?

此外,從「消費支出」的分配來看,占比前兩位的也正是食品菸酒和居住。「人均食品菸酒消費支出5374元,增長4.3%,占比為29.3%」;「人均居住消費支出4107元,增長9.6%,占比為22.4%」。可見,中國人一半的花費都用在了吃和住上。

房價高、房租貴由來已久;令人驚訝的是,中國人即便花大筆錢吃飯,似乎也沒吃進自己的肚子裡。食品後面若非得附上菸酒一項,就不免讓人想到,不少中國人恐怕得從自己的嘴裡摳出一部分口糧用來請客送禮、為自己的求職、晉升、謀財獲利打點關係。在一個極度依附權力、完全仰賴關係的畸形社會,這種想像並非是無端猜疑。對此,我們難免要唏噓感慨,中國人這日子過的,怕是連吃也吃的不踏實。

更值得一提的是,但凡涉及基本的生活所需,由於關係到民生大計,一般都會被政府納入到社會保障之中。也就是說,在一個正常社會,替老百姓管理稅收的政府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不讓老百姓在基本的消費支出上犯愁。而如今,一個月要把2/3的工資拿出來保證自己有飯吃、有房住,能勉強活著,請問中國人犯愁嗎?這簡直就是吃了上頓、愁下頓的節奏嘛!

中國人這麼犯愁說明了什麼?很顯然就是中共在幾十年的執政中,根本就沒有把民生保障當回事兒。就拿這個消費支出來說,老百姓花的多,很可能就是因為物價持續高漲,通貨膨脹愈演愈烈。這類話題也一直是專家、學者致力於探討、分析的焦點問題。只是如今,陸媒的一句「消費水平高,得益於其收入水平高」的歪理就把這一核心問題給蓋住了。

在中外專家提到的那些導致物價高漲的要素中,稅費占比高其實是最突出的問題。「吃一口有半口稅」,已是老百姓從領導口中概括而成的一句民謠了。若論數據,郎咸平在2011年所講出的那句「中國老百姓每購買100元的商品中就包含有64元的稅收,超過商品本身近1.8倍」就足以讓人清楚的感受到,中國人一旦掏錢買單,消費的不是實實在在的物質,也不是由擁有物質所帶來的精神愉悅,而是即將被政府以各種撥款名目放進貪官小金庫的稅收繳納體驗。

一想到中國人百元大鈔花出去,只是感受了一下交稅的成就感,是否會讓人感到欲哭無淚呢?而無淚,只是因為流出的早已不是淚,而是血汗。被榨乾了血汗的中國人,真能無比自豪的認為自己的收入水平和消費水平提高了?替中共站台的媒體在愚民之前,恐怕得先過過腦子吧!

責任編輯:莆山

 

相關新聞
看病難、貴、怕 致民眾拒上醫院
新年物價高  大陸居民難接受
2012年近15萬中國居民獲外籍 8.7萬人移民美國
大陸居民收入增速輸GDP 巨無霸指數令人心酸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