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小雨:絲綢吟

人氣: 8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8年05月25日訊】接連買了兩件真絲裙衫,一件是系帶背心,磚紅色,小星形圖案,配牛仔短褲牛仔短裙穿。一件是無袖連衣裙,很清雅的碎花。

喜愛上絲綢是成年以後的事。第一次正經買的絲綢是一件白色長袖襯衫,那時剛上班不久,這襯衫是我唯一貴重的衣物。之後,斷斷續續,買過多條絲巾和睡裙。無奈絲綢容易起皺,太難伺候,中間有一段時間曾一度忍痛割愛。

後來,聽聞重磅真絲抗皺稍好一些,於是定做了兩件重磅真絲旗袍。試穿時,那件紅底黑花明顯不適合我,它應該屬於身材豐滿、皮膚白皙、雍容華貴的貴婦。於是那件旗袍成了嫌物,拿到裁縫鋪,一剪刀下去,給改成了中長款。拿回家再度試穿,依然覺得不爽,又一剪刀,改成上衣,配黑色及膝半裙,扮女學生樣。但新鮮感並沒有維持多久,最後,眼不見為淨,給清理掉了。

喜歡絲綢,因為它的細密、柔軟和親膚,也因為它的婉約之美。《孔雀東南飛》詩云:「著我繡袷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躡絲履,頭上玳瑁光」這位叫劉蘭芝的少婦回個娘家,不光穿著繡花的袷裙,連鞋子也是絲質的,可比今天的女性講究多了。在古代,尋常百姓尚且與絲綢相親相依,王公貴族自不待言。

絲綢因柔而嬌,因嬌而貴。我對絲綢的最初印象始於童年,姑媽送給母親一件八成新的大紅綢緞棉襖,斜襟,蝶形扣袢,像新娘裝。記憶中,有一次,我打開衣箱,翻找什麼東西,不平整的指甲碰到那棉襖,不小心勾起了好幾根細絲。

在上海時,有一位女友,曾送給我三塊帶繡花的真絲手帕,雪白的底子,左下角分別繡著一株臘梅、一簇蘭草、幾株雛菊,精美至極,我一直不捨得用,隱隱擔心自己不配擁有它們。

說到絲綢,不得不提起植桑養蠶,《詩經》裡桑樹出沒的篇章很多,至於是先有桑後有蠶,還是先有蠶後有桑,無從考證。讀小學時,我養過蠶,一女同學送給我幾隻幼蠶,我養在空的百雀羚雪花膏鐵盒裡,家附近有現成的桑樹。蠶寶寶很能吃,吃時發出沙沙沙的聲音,長的也快,後面給移到一個小篩籃裡。蛻皮後的蠶寶寶又白又胖,待到通體透明,就快吐絲結繭了。

絲綢是中國先民們在農耕時期創造出的文明。據史料記載,對於先秦農業時代的人類生活來說,桑樹已經是普通栽種的作物,桑的最早記述出現在甲骨文當中,人們從自然野蠶身上開始得到啟發,由蠶食桑作繭,開始編織輕便柔韌的絲帛。

在古代中國,蠶桑文化是漢文化的主體文化,與稻田文化、瓷器文化一道,標誌著中原文明進入鼎盛時期。早在漢代,張騫出使西域,沿途饋贈給在當時只有麻布和獸皮可穿的西域君主以華貴的絲綢織物,使得這些國家對古老的東方文明產生了極大興趣,由此,商人使者紛至沓來。於是,便有了名揚天下的「絲綢之路」。

責任編輯:岳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