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長廊

畫意詩情賞析–林玉山竹雀畫是指畫?

緣起:

稿寫玉山伯畫作賞析系列時,再度重溫大師繪畫世界裏的「麻雀百態」。在百數隻麻雀之氣韻、用筆、象形、賦彩上比較其「工筆」與「寫意」,也觀察「筆法」及「畫風」。有一張1982年竹雀圖立即引起筆者注意,因為它特別「與眾不同」。

本文:

如上圖所示,這圖畫有不少特別之處,我們就一項一項逐一來重點探討:

(1)鈐印非刻印的朱紅用印、而是色彩「畫押」;

(2)落款字體比較像行草;

(3)麻雀羽毛渲染層次較不分明,雀頭較不圓潤、鳥嘴鳥爪較不尖細;

(4)竹幹竹葉比較水彩化,又麻雀頭、身,少毛筆「筆跡」、多了「水跡」;

1982年,林玉山花鳥畫竹雀圖,風格似「指畫」。(桃園市文化局典藏/提供)

 

(5)畫家題款「無筆無墨寫竹雀」,可能係自謙,也可能是「一語雙關」。

總之,本圖「自成一格」無筆繪法,佈局、賦彩、氣韻仍然生動,在下獨家研判之為「手指畫」,是耶?非耶?如果屬實,此幅小品圖畫以後必將「價值連城」,因為「物以稀為貴」, 這是玉山伯傳世的唯一特殊畫作。

林玉山花鳥畫中各種麻雀的形象、賦彩、用筆與氣韻的表現。(梅溪子編排/大紀元)

美術館典藏賞析畫評曰:「畫面協調完美,落款字體飄逸、符合畫意,麻雀與竹枝竹葉相互呵成一氣,筆意生動,極富生意,整體表現出輕盈恬然的氣氛。」(詳細請上《桃園網路美術館》,查看「林玉山麻雀」。)

順便一提「指畫」,此畫法在清朝被畫家「高其佩」(1660-1734年)發揚光大。他有個真實的傳奇故事:八歲就學國畫,筆墨畫經驗10多年,恨不能有成。有一回睡夢中,他被一位神人帶到某處房間,裡面掛滿國畫傑作,夢中心嚮往墨跡,室內無筆無紙有墨,又唯有一碗清水,他就用手指浸水蘸墨來臨摹之。

醒來後嘗試用筆記錄夢中所見,畫不出真味。後來他就用手指蘸墨,四指、手掌、手背潑墨而畫出其氣韻,練習後而「自成一家」。因此刻有用印:畫從夢得,夢自心成。(筆者對「夢筆生花」這類事蹟深信不疑,因為自己當年「物理化學」博士論文遇瓶頸,真地在睡夢中得到解決的靈感。這是題外話。)

結論:

畢竟指畫非主流,只是一個小支流,因為必須先有深厚傳統國畫底子,雙倍苦功。 五百年來後繼乏人, 名家興之所至、 偶爾戲作而已。

近代中國藝術家浸淫衍溢指畫最深的是名家「潘天壽」(1897-1971年,浙江海寧人);在台灣出名的畫家,好像除了「八朋畫友」鄭月波教授(1907-1991年,新加坡出生,中年在台灣任藝術教授),及傅狷夫教授(1910-2007年,杭州人,1949年渡海來台)外,沒看到其他人有多作指畫。

玉山伯1982年再度到美國訪友,旅遊途中可能一時無筆無硯,權且以指代筆繪出他「三絕」虎鹿雀之一的小品花鳥贈送友人,如此設想合情合理吧。正是:

山伯常寫黃雀友,胸有成竹小品優;

無筆蘸墨來指救,偶意戲作非人求;

竹報平安即平順,雀兆豐年立豐收;

祝福美意圖文茂,特別畫作世間留。

以上個人愚見或有偏差,希望美術專家賢達不吝賜教。但願本文研判不是「一廂情願」,總是「野人獻曝」,敬請包涵指正。

後語:

端午節當天,收到畫家林玉山哲嗣、林柏亭兄來電郵,證實黃士嘉受贈而後典藏于桃園美術館的「竹雀圖」應為玉山仙罕作珍貴之「指畫」。特此公布於眾。@*

責任編輯:古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