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證券2.4億元資管計劃違約

人氣 769

【大紀元2019年07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劉毅報導)大陸中原證券日前表示,旗下兩款資產管理計劃到期無法正常兌付,涉及2.4億元人民幣。這是承興國際34億元供應鏈融資面臨違約之後,再有理財產品違約。

日前,中原證券官網發布的《關於「聯盟17號集合資產管理計劃」、「中京1號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到期無法正常兌付的公告》表示:「截至本公告發布之日,融資人尚未償還本金和剩餘利息,導致信託計劃無法向本資管計劃兌付本金和剩餘利息,進而造成本資管計劃到期後無法向投資者兌付。」

中國基金業協會顯示,「聯盟17號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到期日為2019年5月7日,規模0.5984億元;「中京1號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到期日為2019年5月7日,規模1.8165億元。兩項產品的管理人皆為中原證券,託管人皆為中信銀行。

而在此之前,承興國際控股實際控制人羅靜被刑拘引發了該公司7月8日股票大跌,股價暴跌逾20%,市值損失約5億美元。該公司34億元人民幣的供應鏈融資面臨違約。

大陸債務危機一直國際金融界關注的焦點。

瑞士信貸私人銀行大中華區副董事長陶冬曾經表示,中國債務問題是比貿易戰更嚴峻的挑戰。

陶冬表示,一般情況「消費者到銀行存款,銀行再放款給企業」,「消費者-銀行-企業」這是傳統的資金鏈,但在中國,中國銀行不做放款業務,反而建議企業到旗下的「資產管理公司」借款,並建議消費者將存款轉買理財產品,資金鏈轉為「消費者-理財產品-資產管理公司-企業」,銀行藉此規避監管。

「表外業務」擴張推動中國經濟成長,許多無法從銀行借到錢的組織,如地方政府、民營企業等,都透過表外業務籌資,因此當中共當局實施「去槓桿」,大量關閉相關組織後,中國出現大規模的信貸下滑,企業現金流浮現斷裂壓力。

也有評論人士認為,中國經濟下滑,本來企業認為可以償還的借貸,因經濟下滑導致利潤下降,甚至虧本,原來的借貸無法償還導致債務違約,中國債務違約增多是整體經濟下滑造成的。

責任編輯:林琮文

相關新聞
海航再爆債務危機 持股公司14億債違約
中共債務外交 美助卿警示美洲國家
專家:中共對各國放貸 隱藏債務 破壞經濟
中國債務占GDP比重飆升 將成「計時炸彈」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