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香港人過中秋 氣氛如昔

人氣 180

【大紀元2021年09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麥碧、張曉慧報導)今日(21日) 是中秋節,疫情之下傳統活動被迫停辦,水果銷情也不如往年,不過,香港市民賞月觀燈氣氛仍舊熱烈。

燈籠街氣氛熱鬧

因為疫情下的限聚措施,香港傳統的中秋活動——大坑舞火龍未能舉辦,今年已經是第二次停辦。

元朗大橋街市,每年中秋以「燈籠街」聞名,各式各樣的燈籠掛滿小巷的兩旁和頭頂,猶如一條燈籠隧道。中秋節前,已經有大批市民前來選購燈籠。今年在元朗大橋街市門口,還擺放了一隻身長約2米的大白兔燈籠,不少家庭在白兔燈前合照留念。

嗇色園黃大仙祠適逢一百周年紀慶,園方在中秋舉辦花燈廟會活動,有不少市民悉心打扮成嫦娥、吳剛及其他傳說人物參加活動,氣氛熱鬧。在遊戲攤位區,成年人在努力排隊、小朋友則努力地玩攤位遊戲,一家大小樂在其中。位於旁邊的表演區,有粵劇劇團以南音表演粵劇名曲,令不少長者和市民駐足觀賞。

大澳水鄉花燈節今年成功舉辦,約2,500個手繪燈籠在大澳社區懸掛,數量為歷年之冠。不過由於遊人太過擠迫,主辦單位大澳非茂裡19日午夜發出公告,稱基於安全及不影響居民的大前提下,決定將9月20至21日中秋節期間的亮燈取消,讓大澳居民回家過節。

除了傳統了中秋賞燈場地,今年獨具特色的賞燈景點還有灣仔海濱公園的15米發光月亮與過百隻發光月兔等,也吸引了不少市民打卡留念。

疫情下中秋 水果攤主嘆:「如飲雪水」

香港人除了喜愛各式各樣的月餅外,水果亦是大部分香港人會選擇的應節食物,惟最近有水果商表示因來貨價上漲關係,批發價亦隨之而上漲。記者昨日走訪旺角街市,向售賣水果的檔販嘗試了解今年中秋節跟往年有何分別。

下午約4時,旺角街市內已經人流如鯽,尤其是售賣水果的攤檔,市民都在細心挑選應節的水果,及跟檔販討價還價,街市內洋溢著一股昔日的熱鬧氣氛。

不過,售賣水果攤檔東主對生意並不樂觀。檔主何女士向本報記者表示:「全因政府消費券的影響,對街市來說會跌,但對商場的水果店會升」。她說,最近天氣比較熱以及間中會下雨,市民普遍會到商場消費,商場售賣水果的店舖隨之以特價促銷,直接影響街市水果的銷情。

何女士強調,水果來貨價格上漲,是導致生意額下跌的另一個主要原因。她坦言,中國大陸水果來貨價最近上漲最少三成,但無奈因生意額下跌,只好減價促銷。何女士估計今年中秋節的生意額,將會較往年下跌三成至四成。

售賣多種外國水果的檔主謝女士向本報記者表示,最近中國大陸水果來貨價比以前漲了不少,而外國水果來貨價比較平穩。謝女士估計應節的水果,這兩天的銷售情況應該不錯,但整體生意額跟往年相比最少,相差四成至五成,「回想從前walk-in(隨意進入)的客人,可以用一千幾百買生果視作等閒;但今時今日的客人,對購買高價水果會比較謹慎,有時會寧願揀些較便宜的水果購買。」

她也表示,這個中秋節生意跟往年差了很多,主要因疫情關係,有部分舊客戶的公司已經結業。她形容,過去兩年「大家好像在飲雪水」,無奈地只能隨遇而安。

中秋習俗傳承千年

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徵闔家團聚,因而又叫「團圓節」。早在唐朝,中國人已經開始過中秋節。

宋代時,蘇東坡寫詩諷刺朝政被貶官黃州,中秋佳節他寫下宋詞名篇《水調歌頭》寄給遠方的弟弟:「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宋人也有賞月吃餅的習俗,東坡有詩云:「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

有關月餅的民間傳說,最為人所知的是劉伯溫以月餅傳訊的故事。傳說元朝末年,百姓不堪忍受暴政,朱元璋的軍師劉伯溫在月餅餡中夾上字條「八月十五殺韃子」,送給志同道合之人。眾人在中秋節切開月餅見到字條,於是起義推翻元朝。這個故事雖不見正史記載,但是流傳甚廣,甚至在蒙古族的民間故事中也有中秋節漢人造反的情節。

明清兩代,吃月餅的習俗更加流行。大的月餅有一尺長,上面繪製月宮蟾兔,稱為「團圓餅」。

除了月餅之外,中秋節的應節食品有芋頭、菱角、柚子等。這些都是秋天當季食物,符合「不時不食」的傳統養生理念。@

責任編輯:邵亦

相關新聞
中秋連假 3共機凌晨闖ADIZ遭台空軍飛彈追監
林青:又到中秋月圓時 多少遊子淚濕襟
組圖:颱風蘇拉逼近香港 市民謹慎防範
香港親共組織培訓400小學生向幼兒洗腦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