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lated article
  • 比利時國家植物園展覽室自二十四日起展出「台灣生態之美」特展,展出介紹台灣動植物及自然生態有關的照片、紙雕、及油畫作品八十五幅,展出以來,受到參觀人士的好評。這是由中華民國駐歐盟兼駐比利時代表處與位於布魯塞爾的比國國家植物園合作,舉辦為期七星期的台灣自然保育展,展前由駐歐盟兼比利時代表李大維與比國國家植物園園長瑞美羅聯合主持開幕酒會,邀請比國友人及保育人士參加,欣賞展出作品。「台灣生態之美」系列展覽作品,由行政院農委會與新聞局合作製作,從二○○二年開始在匈牙利、德國、丹麥、英國、捷克及芬蘭等歐洲國家巡迴展出,介紹台灣美麗的風光及希有動物,同時呈現台灣歷年來推動生態保育的成果,展出以來,頗獲各方好評。
  • 大紀元6月25日訊】(法新社阿姆斯特丹二十一日電)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的梵谷博物館二十一日表示,該館將懸賞十萬歐元(十一萬六千五百美元),給能提供線索,幫助尋獲去年十二月被竊的兩幅梵谷早期油畫作品的人。這兩幅畫作分別是一八八二年的「席凡寧根海上風光(View of the sea at Scheveningen)」,以及一八八四年的「努能歸正教會散會道別(CongregationLeaving the Reformed Church at Nuenen)」。
  • 聖約翰大教堂擁有雕刻精美的外觀和雙排飛扶壁(flying buttresses)造型,毫無疑問是晚期哥特式建築。教堂長377英尺,寬203英尺,白色拋光外牆上裝飾著雕像、石像鬼(雨漏)、窗戶浮雕,以及令人印象深刻的飛扶壁。飛扶壁上妝點超過95位十九世紀荷蘭人物。一旁簡約的紅磚羅馬式塔樓與哥特式裝飾風格的大教堂形成鮮明對比。
  • 國立台灣博物館舉辦「捷克城堡與堡邸特展」(Czech Castles & Chateaux),展期自6月13日起至11月30日止。歐洲中世紀城堡台灣巡禮,有近百件捷克珍貴文物精彩亮相。
  • 美國風景畫家阿爾伯特‧比爾施塔特(Albert Bierstadt,1830—1902年)成了溝通東西兩岸的一座橋梁。他憑藉對這片土地的原始之美、希望與力量的深刻感知,捕捉到了美國西部的精神,為那些永遠不會親自冒險西行的觀眾開啟了一扇窗,讓他們得以一窺落基山脈的雄偉壯麗。
  • 富維耶聖母大教堂(Notre-Dame de Fourvière)與巴黎聖心大教堂(Sacré-Coeur)一樣,都是為了遏止社會主義公社的發展而建造,標誌著回歸宗教與傳統。
  • 菲利普期望埃斯科里亞爾修道院能成為精神生活和學習中心,以培養智慧、文化和修養等領域為宗旨。埃斯科里亞爾修道院涵蓋了修道院、修女院、大教堂、圖書館、學校和醫院,還有西班牙王宮,是一個龐大的建築群。
  •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推出「看得見的紅樓夢」特展,展覽以經典文學巨著《紅樓夢》為題,引領觀眾從物件反映出來的人情物趣,走進文學、藝術交織的美學世界,重新想像盛清貴族世家的榮景,看見《紅樓夢》的絕美與哀戚。
  • 1990年林布蘭的作品《加利利海上的風暴》在伊莎貝拉嘉納藝術博物館(the Isabella Stewart Gardner Museum )遭竊,還有其它兩幅至今仍下落不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