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摸市集廣場

侯淑玲(Hou, Shu-Ling)

標籤:

【大紀元1月7日訊】十月中學校開學了,我又開始踩著鋪石路面、步下石階、繞過教區禮拜堂、經過市集廣場、坐升降梯到平地,再穿過蘭河,邊走哈囉小徑邊和一個長假不見的朋友打招呼,趕往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去上課。有天一如往常地經過市集廣場,發現市政廳前方那座噴泉的旁邊多出了一件物體,是座青銅雕塑,模樣很像座迷你城市,趨前一看,驚覺這座雕塑竟是馬堡市集廣場的整個縮小版!讀了雕塑旁的文字︰「具歷史意義的馬堡市集廣場︰此座雕塑於二零零三年設立,主要使盲人和視覺障礙人士能夠更進一步地認識環繞馬堡市集廣場的歷史建築群,也希望這座青銅燒鑄的市集廣場鳥瞰圖對所有其他人具有同樣的吸引力,使他們體察這句格言『觸摸是符合期望的!』。這項計劃感謝馬堡獅子會、馬堡市政府、馬堡德國盲人重建院的推動,以及德國政府和歐盟的友情支持,才得以付諸實現。雕塑的十公分等同於原型的十二公尺五十公分。」這篇德文說明的旁邊是一篇一樣一式的點字盲文,方便盲人朋友們透過指尖觸摸感受大家的心意。




看了這一座栩栩如生的體貼禮物,我的心裡滿溢感動,所謂推己及人不過如此。由於馬堡這個大學城有座盲人重建院的關係,城市空間設計對盲人相當的友善,也吸引全德和全世界很多的盲生或肢體障礙學生到此讀書,形成在街道上看到很多盲人拿著一根細細的白色棍子或牽著一隻導盲犬獨立行動的景象。這副景象對外地來的朋友或許陌生,有次有位來馬堡找我的台灣朋友就不解地問我說︰「馬堡這裡是不是水質有問題?還是發生過什麼化學病變,為什麼這裡的盲人特別多?」這實在是因不瞭解而產生的誤解。在此就要說到馬堡這裡有對我很佩服的台灣夫婦,先生天生視盲少了左手,外表雖不健全,但頭腦運算記憶敏銳和電腦差不多,考上台灣公費來德國念法學博士;妻子是我們俗稱的白子,視力不太好,帶著厚厚的眼鏡輔助,陪先生來德國完成夢想,也順道攻讀教育碩士,有一雙媲美大廚的巧手。此對夫婦在外表上雖然和大家不太一樣,但個性相當樂天健談,我自從和他們認識後,就從來不覺得他們和大家有什麼不同。這對夫婦很活潑,有長假時還會攜手坐夜車遠征德國周邊的國家旅行,上次才去維也納一趟,回來後很興奮地告訴我他們在維也納用心眼看到的景色。他們手牽手行遍大街小巷的背影是我覺得最美麗的背影。說得有點遠了,我想說的是有次我問他們為什麼會選擇馬堡讀書,先生告訴我說來德國前參考過很多德國的城市,最後考慮到馬堡城市機能單純不複雜,腹地雖小但五臟俱全,對太太來說是個合適的環境,所以毫不猶豫就來了。他們來了後,也覺得很滿意,除了城市裡一些友善的設施外,他們一保完險,隔天保險公司就來他們家免費安裝了一台盲人專用的電腦和掃瞄器等等,方便他學習;德國政府也不因他們是外國人,就不負社會道義,這對夫婦每個月都還能從德國政府得到生活輔助金。在這樣社會福利的國家裡,他們感到生活沒什麼障礙。

是的,在馬堡和一些其他城市,在社區行動方面,例如過斑馬線時,綠燈亮了,紅綠燈會發出嗶嗶的聲音,紅綠燈上的行人通行按鍵也會嗡嗡震動,連又盲又聾的人士也能以觸感的方式知道該過馬路了。坐公車時,公車每站必以語音通報,以免乘客下錯站;公車的門口高度也和行人走道的高度一般高,門口一進來有個很大的無座位空間,方便身體有障礙的人士將輪椅滑進車內,也方便媽媽們將娃娃車推進來,我還曾利用過離峰時間將腳踏車放進公車內,運到山上來。這個城市裡的每座大小升降梯裡都有樓層的盲人點字。在學生餐廳方面呢,餐廳入口一進來就可看到兩位穿紅衣的工讀生,他們的工作就是看到盲人趨前去引導他們拿餐點找位子,以及幫身體障礙的學生端餐盤。學生餐廳二樓升降梯一出來,馬上看到有張桌子是沒有椅子的,頗為特別,其實這張桌子是保留給坐輪椅的學生的,以免他們在那麼擁擠的餐廳繞來繞去找位子不方便。此外,馬堡在舊城還有一棟專門設計給身體有障礙的學生的學生宿舍Konrad-Biesalski-Haus〈1967-69建〉〈註〉,裡面很寬敞舒適,設備很齊全,住了三分之一的身體障礙生、三分之二的一般生,「融合取代隔離」是這棟宿舍的宗旨,讓身體障礙生有合適的生活空間之外,也加入一般生的生活圈。

我的同學裡有一兩個盲生,我很喜歡就近觀察他們,覺得他們在這個環境裡生活得怡然自得,也和我們一樣上課做筆記,只不過他們用的是針筆,在厚紙上刺洞寫他們的文字,發出一些聲響;也和我們一樣考試,只不過他們大都和教授面對面口試。據我的經驗,這些盲生的記憶力都很強,思辨能力不弱,只要給他們適當的環境,他們其實是有競爭力的。我也很欣賞德國的社會福利制度能提供身體障礙人士如此人性的環境,讓他們不因弱勢而懦弱無自信;相反的,他們能抬頭挺胸一個人在這個城市獨立行動,腳步堅定,這是生命的尊嚴。

真的很高興看到盲人朋友現在能用觸摸的方式認識這個中古小城,雙手撫過市政廳,知道這是個有三層樓的建築,東邊有個階梯形山牆,中間有個突出的旋轉樓梯間,屋頂有隻鐵公雞……慢慢摸索,古城全景影像在心底具體成形。

〈註〉Konrad Biesalski (1868-1930)是個柏林的矯形外科醫生(Orthopaede),畢生致力使身體障礙者融入一般人的生活,也是身體障礙者救助法令的開路先鋒。

寄自德國馬堡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1000步的繽紛台灣】高雄五星級度假酒店
【1000步的繽紛台灣】台中超質感森林住宿
單車漫遊:淡水河金色水岸自行車道
【飛向歐洲】意大利威尼斯—建在海面上的城市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