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影簡史──戰前篇(二)

人氣 16
標籤:

【大紀元2月24日訊】上期談到有「香港電影之父」之稱的黎民偉與兄長黎北海,於一九二三年建立香港首家由中國人全資擁有的電影公司「民新」,他們認為電影不只是為了提供娛樂或為了盈利,而是有勸善懲惡,移風易俗之功,還可以作為輔助教育,改良社會的工具。今期,讀者會看到「民新」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但黎氏兄弟都一一克服,並拍攝了香港首部長篇故事片《胭脂》。此片承先啟後,表達了好人終有好報,壞人不得善終的中國傳統價值觀,並開創了粵語電影導人向善的優良傳統,幾十年來,此主題一直貫徹在絕大部分的粵語電影中。

黎民偉爬上樹拍照(黎錫先生提供)

左至右:黎民偉勇於創新技術實現夢幻的自拍像、《西廂記》(1927)、《觀音得道》(1927)。(黎錫先生提供)

「民新」成立後的第一部影片並不是故事片,而是新聞紀錄片──《中國競技員赴日本第六屆遠東運動會》,而且電影公司雖然在香港建立,但這部紀錄片是在日本拍攝的。民新之後還陸續拍攝了近二十部紀綠片,包括在北京拍攝由梅蘭芳主演的京劇戲曲紀錄短片,如《木蘭從軍》中的「走邊」、《西施》中的「羽舞」、《霸王別姬》中的「劍舞」、《上元夫人》中的「拂塵舞」,以及《黛玉葬花》中的片段,非常珍貴。

「民新」不拍攝故事片,而跑到老遠的日本等地拍片,這是因為港府遲遲不批准「民新」建造製片廠的申請,致使沒有地方拍攝電影,再加上當時公開招募演員,應徵者極少,沒有足夠的人手開拍故事片,因此只好先拍新聞紀錄片。



港府不批准民新建廠的申請,聽說原因有二:一是黎民偉是革命黨「同盟會」成員,當時經常有革命黨人出入民新,港府不想民新成為革命黨人聚集之地,因此一直不批准建廠申請;另一原因是,當時負責審批申請的官員想敲詐「民新」一筆「黑錢」。但黎民偉認為,行賄和受賄都是犯法的行為,故不肯行賄,以致建廠之日遙遙無期。

不過,也因為黎民偉是「同盟會」成員,當年「同盟會」領導人國父孫中山先生,給了黎一個特別的手令,特許黎和民新的攝影師享有隨軍攝影的特權。民新因此拍攝了很多珍貴的戰爭歷史片段。抗戰初期,黎民偉在香港把拍攝的資料,剪輯成大型紀錄片《勳業千秋》。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香港電影簡史──戰前篇(一)
海外港人荷蘭辦「流亡中的香港」研討會
港社民連銅鑼灣街站 籲關注民主派初選案
港公屋戶資產申報週五截止 約300戶主動退還公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