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斯拉夫影片「生命奇蹟」在坎城已有金棕櫚呼聲

標籤:

【大紀元5月1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羅苑韶巴黎十五日專電)坎城影展競賽片一一揭露原貌,南斯拉夫導演古斯圖里卡(E.Kusturica)的新片「生命奇蹟」,甚具「金棕櫚獎」相。這是巴爾幹半島版的「羅蜜歐與茱麗葉」,導演平實處理戰爭裡的人性,畫面呈現典型古斯圖里卡的魔幻寫實。

古導演說:「我傻到一直保持理想主義,我們的確需要理想國,就算它有部分是幻想的世界形象。我想要在電影中創造一個理想國,我們應一起創造新世界。」

南斯拉夫對許多人來說,第一印象可能是戰爭與分裂。古斯圖里卡一九九五年獲坎城金棕櫚獎的影片「地下社會」,同樣以南斯拉夫戰爭為背景,十年後,他還沒埋葬掉這場戰爭。

古斯圖里卡在東正教信仰家庭長大,父親是回教南斯拉夫人,母親來自回教家庭,但是不信仰任一宗教,她個人信仰是愛。古斯圖里卡說:「我以語言作為國家認同,以前是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現在稱塞爾維亞。然而我自認文化傳承也有蒙特尼哥羅的部分。」這便是巴爾幹半島縮影。

在這樣的傳統下,不難想像古斯圖里卡創作出「生命奇蹟」的故事:一九九二年,波士尼亞戰爭正烈,不同宗教社群的兩人在戰火下相愛,活脫脫巴爾幹版本羅蜜歐與茱麗葉。古斯圖里卡表示,莎士比亞作品吸引他的力量便是歷史與衝突的力度。以此觀點而言,巴爾幹半島可說是莎士比亞的國度。不斷的變動影響家庭同時影響個人。在南斯拉夫現實生活中,不同宗教傳統社群的人,通婚情況十分普遍。

如同影片中的一句台詞:「這場邪惡的戰爭,不是我的戰爭也不是你的。」古斯圖里卡表示,這句話代表他個人想法。影片裡呈現不同族群和平共處的景象,絕不是刻意呈現某種意識型態,而是他根本不贊同這場戰爭。坎城已有耳語,古斯圖里卡的「生命奇蹟」很可能為他個人奪得第三個金棕櫚獎。他已在一九八五年以「爸爸出差去旅行」,及一九九五年的「地下社會」獲得兩個金棕櫚獎。

相關新聞
木村拓哉借「2046」躍進國際影壇     
張藝謀金城武首度攜手之作將參展坎城影展
藤原紀香為「史瑞克2」將首次出席坎城影展
華仔拍廣告 一天換10件內衣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