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灝年:從英法俄德護國護法的歷史,看大中華民國護國護法的歷程和前途(6)

大中華民國百年護國護法的艱難歷程和光明前途

辛灝年

人氣 22

四、中華民國護國護法的第二大歷史階段1928-1949

中華民國護國護法的第二大歷史階段的第一階段是1928-1937。

  北伐打倒軍閥的成功,標誌著中國國民革命十七年護國護法反復辟的勝利;東北易幟,標誌著中華民國終於獲得了初步的和平與統一。當是之時,中華民國理應迎來一個民主建國的大好歷史時期,但是,一因蘇俄自擬定「東方路線」為始,即決策了要移植共產專制制度於中國的陰謀,並且誘逼不成,便顛覆為繼。於是,中共便在蘇俄及其派譴的軍事顧問直接指揮下,並在發動共產革命的旗號下,不僅以中國國民黨為「敵黨」,更以中華民國為」敵國」,連續地發動武裝叛亂,持久地實行武裝割據――既在斯大林的命令下,於前蘇聯大舉侵略中華民國之時,高喊」武裝保衛蘇聯」,以與蘇俄侵略者「裏應外合」;更在斯大林的命令下,於中國境內建立所謂蘇維埃政權,直至篡立認蘇俄為祖宗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首開分裂現代中國之端緒。二用陳獨秀的話來說,就是」軍閥殘餘之殘餘」乃在中華民國南京政府已經重建、中華民國已經獲得和平統一之後,為逞封建割據之願,而一再地甚至是連續地發動叛亂。只是由於中華民國南京政府的再生,共和革命的再勝,袁、張的公然復辟帝制已為歷史所不許,即便是北洋軍閥式的「假共和真專制」,也早已為國人所看穿,因而軍閥殘餘勢力才不僅要頂著中華民國的名號,更要頂著中國國民黨的聲望,以行叛亂之實。再加上日本帝國陰謀侵佔了中國的東三省,一時間、俄、日、共及殘餘軍閥遂合縱連橫,互相依賴,相互勾結,豈但是風欲靜而風不止,而且是黑雲壓城城欲催。革命與復辟的較量並未因北京政府和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等大軍閥的垮臺而輕落幃幕,相反,恰恰因為兩家惡鄰的欺我,害我,因為殘餘軍閥勢力的迭呈反叛和中共的持恒叛亂叛國,而再現革命與復辟的持續較量狀態,使中華民國的護國護法運動,開始了新的艱難歷程。

1、中華民國為繼續護國護法而平定新舊軍閥叛亂

  新舊軍閥發動叛亂的契機是1929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國軍編遣會議的召開,是編譴會議意在「軍隊國家化」的目的,激怒了大小軍閥仍然要」持槍割地稱雄」的私欲。由是,自1929年2月21日李宗仁公然稱叛失敗,1929年4月馮玉祥稱叛未果,一直到閻錫山因自慮「國軍編遣」即「削藩」,其必不能免,再加上其間各殘餘軍閥之內勾外結和紛紛叛變已導致其野心勃發,閻乃決心聯合馮玉祥數十萬人馬、李宗仁四萬殘兵和失意政客汪精衛等共同反叛,從而開啟了一場在所謂反蔣護黨救國旗號之下的大規模武裝叛亂。

  一九三零年春,中華民國南京政府因閻、馮叛亂已生,偽國民政府和為中央擴大會議已然成立,幾經勸阻無效,一九三零年五月十一日,中華民國政府討伐閻、馮、李聯合叛亂的戰爭遂正式打響。蔣介石不畏生死,親赴歸德督戰,雖幾陷於敵手,仍堅持親自指揮,並在七月中旬由津浦線開始反攻,於八月上旬擊退叛軍於隴海一線。八月十五日政府軍克濟南,叛軍乃潰不成軍。九月六日政府軍發動對叛軍馮玉祥部的總攻。九月十八日張學良眼見叛軍大勢已去,乃發表「和平罷兵」通電,閻、馮亦因最後絕望而通電下野。依叛促叛的所謂「中央擴大會議」、偽「國民政府」,亦不過旬日便自崩自垮。兵連禍結六個月的中原大戰,終以中華民國南京政府的勝利為告終。中華民國政府平定新舊軍閥叛亂的戰爭,一是避免了國家的再一次分裂、混亂與混戰,在相當程度上因保衛了中華民國及其統一,鞏固了護法運動和北伐戰爭的偉大成果,成功地捍衛了中華民國的國統和法統,因而才深具繼續」護國護法」的歷史意義。

2、中華民國志在護國護法的剿共戰爭功虧一簣

  面對和中共的「列寧式背叛」和中國的「望岱叛亂」,中華民國政府乃正確地決策了「先安內後攘外」的方針,對於「蘇俄指揮、軍閥勾結、倭寇唯恐其滅」的中共及其武裝割據地區,決進行徵剿,以期將「共產黨非人倫、不道德的生活與無國家反民族的主義」杜絕罊盡。由是,中華民國政府於1930年12月19日至1931年1月3日,1931年4月1日至5月30日,1931年7月1日至9月20日,1933年1月1日至4月9日,1933年10月至1934年10月,總共發動了對中共江西「蘇區」的五次圍剿。其中第一、第二次因不諳剿匪策略而失敗;第三次蔣親赴南昌,雖成功在望,卻因九一八事變爆發,蔣因轉即回京處理日事而被迫停止圍剿;第四次本可大功告成,又因日軍攻我榆關及長城諸地,政府軍為「長城抗戰」而只能再一次停止圍剿。第五次因外患暫停,並能「注重人民及地方的力量」,而一舉殲滅中共二十萬人。其數萬殘餘為能在危急時逃入俄境,乃輾轉逃抵陝北,幾瀕絕路。1935年10月1日,蔣曾為剿滅中共之竄匪流寇而電令駐守西北的張學良部,命其務必將中共殘餘一舉消滅乾淨。但是,雖已易幟歸順中華民國,卻抗日無能、暗結中共的東北地方軍閥張學良,非但未能一舉而滅中共叛國之殘兵,卻在中共一再相機策反之下,聽命中共為一己圖存而策劃的「聯張反蔣抗日」陰謀,於翌年十二月十二日陰謀發動武裝政變,竟使中華民國「八年剿匪之功,功虧一簣」,更陷未來中華民國與中華民族慘禍於無窮。

3、中華民國為持續護國護法而推行訓政和威權統治

  應該提及的是,在1928-1937這個至今仍被中外歷史學家稱為「黃金時代」的十年中,以蔣介石為代表的中華民國南京政府和中國國民黨,僅遵孫中山先生的遺訓,推行訓政政治,卻遠未超出訓政之範圍;實行威權治國,更未走向獨裁之統治。而是在國家已經走上和平統一和民生發展之時,決以蕩平「軍閥殘餘之殘餘」的疊起叛亂;和在人民享有種種基本自由的前提之下,唯對遵俄命而一心要「顛覆國家、毀滅共和」的共產黨武裝叛亂實行軍事圍剿;確為護國與護法所必須。而中華民國於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實行訓政期間,所已經提供的在政治經濟和思想文化等方面所獲得的成就,以及中華民國政府一邊抗戰、一邊為未來全面長期抗戰之最後勝利所進行的種種準備,隨著中國大陸民間歷史反思的日漸深入,也已經愈來愈揭穿了那個1939年的勝利者編造的「所有歷史性謊言」。

中華民國護國護法之第二大歷史階段的第二階段是1937-1945。

  本階段為中華民國偉大的衛國戰爭階段。不言而諭,由於日本帝國對我國的長期侵略和瘋狂侵略,她也是中華民國對外護國的喋血階段。雖然在這個階段裏,中華民國、中國國民黨和蔣介石堅持領導了八年艱苦倍嘗的抗戰,贏得了對外護國的偉大勝利,並因她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貢獻,而廢除了晚清以來與列強所簽訂的所有「不平等條約」,標誌著中國國民革命的巨大成功,但是,由於毛澤東和他的中共在全面抗戰之始,就已經在他們的「洛川會議」上決策:「要學習列寧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務必使本國政府失敗和要將國內戰爭轉變為國內戰爭」的經驗,決策了「到敵人後方去――搶地盤鬧革命」,「藉口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卻要在實際上建立『抗日革命統一戰線 』以恢復和發展共產黨組織」,「對蔣介石要打運動戰――對日本只能打遊擊戰」,和「要在民族戰爭的條件下發動人民革命戰爭以奪取政權」等一系列假抗日、不抗日、直至賣國通敵的「革命策略」。因此,中華民國對內的護國成果遭到了可怕的破壞。中華民國作為一個已經統一的國家,卻因抗戰而分裂成了兩個性質完全不同的政權――國民黨政權和共產黨政權、即所謂國民政府統治區和共產黨統治區。由是,他們一個高懸青天白日滿地紅的中華民國國旗,一個則高舉鐮刀斧頭的蘇式共產黨黨旗;一個高唱「三民主義吾黨所宗」的中華民國國歌,一個卻高歌「英特勒雄耐爾一定要勝利」國際共產黨黨歌;一個在會場上永遠高掛著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先生的巨幅畫像,一個則在他們的「革命根據地」處處張貼著列寧和斯大林的大小頭像……至1945年,中華民國歷經三十餘年護國護法奮鬥才獲得的建國成果和共和成就,在「共統區」早已蕩然無存……就不用說,彼時,那個認馬列為祖、以蘇俄為宗、甚至高唱著「斯大林是我們父親」的中國共產黨,已經擁有著120萬正規軍隊和二百萬武裝器「民兵」,獨裁地統治著一億多人口的地區――他們從蘇俄為他們建黨起就誓言要奪取全中國政權的共產革命決心,因為乘國難而得以發展和擴張,從而「野心如熾」。

  中華民國再一次面臨著被毀國毀法的空前危機。

中華民國護國護法之第二大歷史階段的第三階段是1945-1949。

眾所周知,1945-1949是國共內戰階段,但在實際上,則是中華民國護國護法的歷史成果走向全面失敗的最慘痛階段。因為,是捍衛中華民國、還是推翻中華民國,是要中華民國的共和法統、還是要毀滅中華民國的共和法統,才是這一場內戰的實質所在。

4、戰後中華民國護國戰爭的慘敗

  1945年8月10日至11日午後,日本宣佈投降當晚,毛澤東即以延安總部的名義於18小時之內,連續地發出了7道命令,命令他八年來養在深山人未識的數十萬農民革命大軍,沖出深山,撲向平原,大打大仗硬仗運動戰,以奪取中原,截獲中華民國的抗日成果。他們甚至決河炸堤,掐斷鐵路幹線之交通,對抗日軍隊實行包圍殲滅,以阻止中華民國政府軍受降。中共終於以「向日本受降」為幌子,為機遇,迅疾發動了內戰,在短短的兩個星期內,就搶佔了二百多個中原城市,大小城鎮不計其數。

  之後,當毛澤東在斯大林的敦促下,不得不接受蔣介石一天之內連續三次電邀,由美國大使赫爾胥陪同赴重慶談判之前,毛在延安所留下來的命令,則是「今後一個時期內仍應繼續發動攻勢」。而當「雙十和談」結束,停戰協定已經生效之後,剛回到延安的毛澤東又立即發出了命令,要對國民政府統治區域展開全面的進攻。

  特別是當毛還在重慶時,斯大林已經派他的特使飛赴延安,明確告訴中共,蘇軍將把東北讓給中共,劉少奇立即抓住此「千載一遇」的機會,決定立刻搶佔東北。由是,中共遂擁有了一個退可以北上逃亡蘇聯、進可以南下蓆捲中原的「廣大根據地」。其後又與蘇聯簽訂了兩次「賣國條約」――《莫斯科協定》和《哈爾濱協定》,收編了三十萬漢奸軍隊,接受了三分之一美國在二戰時期曾援助蘇聯的103億軍用物資,裝備了整師整軍的現代化軍隊,並在成批蘇軍軍官和八千投降日軍的指導和參予下,開始了一場由北向南的「打天下」戰爭。

  此後,中共內戰吃緊時,他就藉重美國的調停,養兵待戰;在內戰打得順手時,則根本不理睬停戰和調停的那一套,甚至乘調停和停戰大打出手;而當美國調停者已經識破了他的陰謀謀略,反之調停已經對他的打天下戰爭有所妨礙時,他則乾脆製造和發動「安亭事件」、「沈崇事件」等反美運動,以掃除他發動內戰和大打內戰的障礙。

  中共終於因國際共產主義邪惡思潮的漫流,因在中華民國八年抗戰時期就已經為毛澤東的「人民解放戰爭,打下了堅實基礎」;因成功地誘導了中國「望岱農民」旨在反叛共和國的復辟戰爭;因使用了被他稱之為人民戰爭的「人海戰術」;特別是他旨在打倒的對象,又是一個在與外敵的長期抗戰中被打得遍體鱗傷的國家;要消滅的軍隊,則是一個因長期戰爭而深懷厭戰情緒的軍隊;再加上他於國民黨兩度「容共」和國民黨曾一心團結他抗日的漫長歲月裏,曾成功地在國民黨和國民政府內部佈下了「天羅地網」,更勾連串通了形形色色「朝附夕叛」的殘餘軍閥,而終於打贏了這一場內戰;從而和列寧一樣,在革命的名義之下,於中國大陸地區顛覆了――曾推翻了滿清專制王朝、結束了二千年帝制、創建並捍衛過共和的中華民國。中華民國業已連續三十八年之偉大而又悲壯的偉大護國事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淒慘失敗。

5、伴隨著中華民國護國失敗的是護法的痛苦失敗

中華民國政府於抗戰烽火中推進民主憲政建設

  抗戰爆發前,處在內憂外患中的中華民國南京政府,曾於一九三六年五月五日公佈了」中華民國憲法草案」,組織選舉」製憲國民大會代表」,後因全面抗戰開始而被迫推遲。

  全面抗戰爆發後,中華民國政府竟然」舉世無雙」地在抗日的烽火之中推進了民主憲政,並為在戰後迅速全面地實行民主憲政進行了積極的準備。一九三八年七月,武漢保衛戰剛剛打響,中華民國政府即已邀請全國各黨派重要領袖(包括中共)和全國各界名流學者,於漢口組織國民參政會 —— 作為戰時最高民意機關參加抗戰救國和抗戰建國的工作。國民參政會組成人員共200名,國民黨佔80名,各黨派領袖佔50名,無黨派人士佔70名以上。1939年9月9日,國民參政會於重慶召開一屆四次會議時,已決請政府明令定期召開「製憲國民大會」,制定憲法,結束黨治,實行憲政,並由議長蔣介石指定參政會若干組成人員,組織了憲政期成會。1939年10月,國民黨五屆六中全會遂決於1940年11月12日召開製憲國民大會,恢復國民代表選舉,於重慶建造「國民大會堂」。後因戰事吃緊,乃於1940年9月15日宣佈延期召開國大,其它準備工作照常進行。1940年12月12日國民政府頒佈「國民大會籌備組織條例」。1940年12月28日重慶「國民大會堂」竣工。但因大會堂於1941年8月9日被日機炸毀,加之1942年日本對西南攻勢淩厲,國籌會只能停止辦公。鑑於戰禍不止而造成國民大會無以召開,1943年9月8日,國民黨五屆十一中全會乃宣佈戰爭結束後一年召開製憲國民大會,制定和頒佈憲法。此一宣佈後來成為事實。其間,戰時的國民黨中央和國民參政會,還曾合組憲政實施協進會,協調各黨各派各方人士推動憲政的準備工作,召開常委會十一次,直至一九四六年製憲國大準備就緒,方才休會。

中華民國政府踐諾於戰後立即推行民主憲政

  正因為法統是共和的,執政黨是要實行民主的,戰前和戰時亦已經為戰後的民主政治作了準備和鋪墊,戰爭一經結束,中華民國政府就立即開始了憲政的推進工作。1945年8月14日,即日本投降的當日,蔣介石即一天內三次電請毛澤東赴重慶談判。國共兩黨歷經四十日的會談,於是年10月10日發表了」雙十協定」,其最主要條款是:

  第二條:蔣主席所倡導的軍隊國家化、政治民主化、及黨派平等合法,為達到和平建國必由之途徑。

  第四條:一致認為,政府應保證人民享受一切民主國家人民在平時應享受的全部信仰、言論、出版、集會、結社之自由。

  第五條: 政府承認國民黨、共產黨及一切黨派在法律之前平等,並皆有合法的地位。

  第八條:雙方同意積極推行地方自治,實行由下而上的普選……

  毫無疑問的是,「雙十協定」的主要內容確實充滿著民主建國和多黨治國的民主精神。這個民主精神迅速而又具體的表現,便是三個月後即1946年1月10日「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這才是中國人民真正的政治協商會議。首先,從這個會議的36名組成人員來看,國民黨僅佔8人,中共佔7人,中國民主同盟佔9人(中共為拉攏民盟送其兩個席位),中國青年黨5人,各界社會賢達9人。除國民黨8人外,其餘各黨派共28人均為本黨本派所推選,而非執政黨各級黨的組織部自己提名、自己審查和自己批准。他們才是真正的各黨派代表,與今日中國大陸那個」假政協」不可同日而語。其次,政治協商會議由協商而敲定的內容,基本上便是「雙十協定」的內容。它所擁有的民主內容與民主品質,基本上都體現在後來「製憲國大」所頒佈的「中華民國憲法」之中。

  1946年12月25日,在「製憲國大」上三讀通過的「中華民國憲法」,確是一部相當民主的憲法。這個在抗戰前和抗日的艱難歲月中就曾一次又一次地徵求過全國人民意見的憲法,這個由各黨派(包括中共)、甚至不是以執政黨國民黨為主所共同制定的憲法,這個曾明確地規定了「政治民主化、軍隊國家化、各黨派合法平等和各級法官及考試官員必須超越黨派」之原則的憲法,既是對「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重大發展,又充分體現了一個現代民主國家的高度政治品質,是「臨時約法」誕生後三十年間,中國憲政歷史艱難進步的政治結晶,是中華民國臺北政權之所以能夠逐步走上全面民主化道路的歷史根據。難怪胡適之先生說「這部中華民國憲法比美國憲法還要民主」。

  「製憲」的成功,迅速地推動了「行憲」的實現。1947年11月21日,全國舉行國大代表選舉。1948年3月29日,「行憲國民大會」召開。根據憲法,總統、副總統選舉不由黨派提名,而由代表自由組合一百人連署提名候選人。蔣介石以一次選舉所得2430票當選中華民國總統(當日出席會議人數2765人);副總統選舉出現6人公開競選狀態,會內會外,輿情起伏,競爭激烈,歷選數次,最後由李宗仁當選。由是,雖然行憲後的國民政府仍由中國國民黨執政,但是,中國國民黨已經是經過民選的執政黨,已不具有原來一黨訓政的意義。

6、中國共產黨為「打天下」而毀法禍國

中共破壞雙十協定,已如前述。

中共破壞政治協商會議

  政治協商會議前後,正值」中共搶佔東北和必須鞏固東北」之時。1945年12月28日,毛為中共中央起草的對東北局指示信稱:「我黨現時在東北的根本任務,是建立根據地,是在東滿、北滿、西滿建立鞏固的軍事政治的根據地……在1946年內,必須完成初步的可靠的創建工作。否則,我們就有可能站不住腳。」由是可知,中共參加政協會議、參預戰後中國民主憲政建設是假,而乘機建立、鞏固東北軍事政治根據地以為大打內戰做準備才是真。

  事實完全證明了上述結論的正確。因為政治協商會議不僅達成了諸項完全有利於戰後中國民主憲政建設的協議,而且提出了」用政治方法解決政治糾紛和禁止一切黨派在軍隊裏有公開或秘密黨團活動」的條款,議定了」關於軍隊整編及統編中共軍隊為國軍之基本方案」,成立了以馬歇爾為主和以張群及周恩來為輔的」軍事調停小組」,達成了停火協定。然而,政治協商會議尚未結束,中共就為了建立和鞏固它的東北軍事根據地,於一九四六年一月二十六日單方面提出了四條要求。其中關鍵的兩條,一是第三條:要求政府承認並整編剛剛偽裝東北的十數萬中共軍隊——即改名換姓的」東北民主聯軍」。二是第四條,要求政府承認剛剛由他們搶佔東北才建立的中共根據地」自治政府」為合法的地方政府。這等於是對政治協商會議結果的完全推翻。由於國民政府要維護政協會議的原則,中共就立即推翻政協通過的」和平建國綱領」,發動攻勢,大打出手,迅速於三月中旬陷四平、下長春,奪取了哈爾濱和齊齊哈爾。由是,一場真正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遂只能以中共在東北所發動的大規模內戰,作為它痛苦的歸結。

中國共產黨破壞「製憲國大」和「行憲國大」

  由於中華民國政府、中國國民黨和蔣介石先生本人對中共採取了一條「和平未到最後絕望時期,仍不放棄和平」的抗日式決策,所以,按照政協會議的決議,中華民國政府仍決定於1946年5月5日首先召開「製憲國民代表大會」。

  然而,彼時中共在東北的內戰正打得「順手」,所以,它便要求在國民大會召開前就按照它的意願先改組政府,後召開「國大」,並且沒有達到滿足就拒不交出與會代表名單。於是,國民政府只好將製憲國民大會延期半年,以等待中共態度的轉變。

  嗣後,中共要求在會前改組政府的目的雖已達成,但為了進一步破壞製憲國民大會的召開,它又提出必須在40名政府委員中,由中共佔10席,民盟佔4席,然後再將1名無黨無派者的席位撥給中共推薦,以求穩獲三分之一票以奪取否決權。同時,中共還在張家口集結重兵,明確表示對蔣介石所提出的「政治問題採取政治解決辦法」不屑一顧,企圖將東北的內戰烽火燒向華北,以威脅召開在即的製憲國大。

  由於國民政府沒有接受中共的無理要求,政府軍又在張家口挫敗了中共的軍事攻勢,中共才在戰況不利的情形下,提出了參加「製憲國大」的名單,以行緩兵之計。但是,當政府為召開國民大會而單方面宣佈張家口停戰10日,中共於張家口的不利戰況已得以解除時,中共又為奪取否決權而重提」非在政府委員中佔14名不可」,並要求政府軍於關內恢復1月14日(第一次停戰令生效之日)以前的位置,同時要求馬歇爾轉告美國政府,不要支持中華民國政府並從中國撤兵。

  最後,當為中共延期半年的「製憲國大」已達開會期限,中華民國政府為促使中共四百名代表參加會議,不僅於十一月八日再次頒佈全國性的停戰命令,而且再次將會議延後三天,專門以待中共,甚至於大會五十四名主席團成員席位中留下九名,對中共虛位以待。然而,直至三天後會議已經開幕,中共非但仍然不參加會議,並且於十一月十一日以延安總部名義正式發表聲明,一是要求政府停止「一黨包辦」的「製憲國大」,二是要求將「侵入解放區」的政府軍撤走,三是於十二月三日由周恩來致電馬歇爾,要求「立即解散正在召開的製憲國民大會」,四是以「國民大會既已經召開,政協會議已被破壞」為藉口,宣佈要籌開「解放區人民代表大會」。十二月十六日,即在製憲國民大會召開之時,中共在南京的發言人已經宣稱:「我軍已於各地先發制人,並準備奮鬥到底!」中共不愧為馬列在中國的嫡傳子孫,我們從中共破壞「製憲國大」的嘶喊中,宛如聽到了列寧破壞和鎮壓俄羅斯共和國「立憲會議」的可怕迴聲……

中共旨在毀棄《中華民國憲法》

  首先,中共不顧自己曾派遣周恩來、秦邦憲、董必武、陸定一等重要領袖,於戰時和戰後曾兩度參加」中華民國憲法」修改及制定這樣一個歷史的事實,而無視」中華民國憲法」的通過和頒佈,更從來就沒有打算要遵循這一部民主憲法;其次,正因為」中華民國憲法」是自辛亥以來中國民主憲政建設的巨大成果和真正結晶,所以,中共在渡江前與中華民國政府進行最後一輪虛假談判時,則由毛澤東悍然提出了」必須廢除《中華民國憲法》」的蠻橫要求。戰後中華民國民主憲政的建設和進程,終於徹底毀滅在中共為禍國而毀法所的內戰戰火之中。

四、中華民國護國護法的第三大歷史階段1949-

1949年10月10日,中國的馬列子孫集團終於在中國廣袤的大陸地區顛覆了中華民國的嶄新國統,毀滅了中華民國的共和法統,更以前蘇聯之社會主義衛星國的統一國號模式,篡建了號稱是「共和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亦和前蘇俄一樣,在共產革命的名義之下,復辟了專制制度,在中國4700餘年的歷史上,建立了史所未有的「黨主極權政體」,構建了史無前例的「教政合一」式政權,猶「以革命的名義」,對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及其無數國民,進行了史所絕無的血腥「反攻倒算」。中華民國持續了三十八年的偉大護國護法運動,與俄羅斯共和國一樣,至此在中國大陸遭遇淒慘失敗、全面失敗和漫長失敗。

迄今,中國大陸雖然已經遭遇了半個多世紀的共產專制復辟,但是,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之前的台灣,由於中華民國台北政府和中國國民黨能夠接受1949年失敗的痛苦教訓,從而在1946年已經建成的中華民國憲政體制之下,為走向憲政,而敢於實行訓政;為反對台灣地區的分裂運動,而敢於鎮壓中共一手支持的分裂叛國勢力;由是,中華民國的台灣才得以真正地走向了共和,並成為全中國唯一的三民主義模範省,從而在中華民國的台灣獲得了護國護法的局部勝利和非常勝利。雖然近十餘年來,台獨的分裂勢力日張,甚至台獨的言行日熾,但是,相對於中華民國護國護法的艱難歷史、成敗利鈍而言,則不過是一個局部地區的一股逆流罷了。因為,沒有比中華民國在1949年護國護法的失敗更大的失敗了,也沒有比中華民國護國護法在1949年的失敗更令人感到痛苦和悲憤的了。只要包括台灣人民在內的全中國人民尚能夠於痛定思痛之中猛醒,直至覺悟到──「必須繼續發動大中華民國之偉大的護國護法運動,才能從根本上推倒復辟,重建共和」,則企圖分裂中國的台獨勢力,其旨在顛覆中華民國國統和毀棄中華民國法統的行徑,也就實在沒有什麼可怕的了。

結束語

由於中共馬列洋教專制復辟政權在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一切方面的殘暴專制統治,由於中共背靠這一殘暴統治而為歷史製造了彌天大謊,遂使得半個多世紀以來,中華民國的大陸國民,不僅不懂中華民國為何國,甚至不知中華民族為何族。因而,如同處於長期復辟統治之下的法蘭西人民一樣,不能自覺地將自己對於民主共和的萬難追求,與捍衛共和國國統與法統的偉大護國護法運動連成一體。更有甚者,則是反認中共是共和中國,反汙真正的共和國──中華民國才是專制黑暗的中國,以至造成少數不解中國共和歷史的人士,至今仍然以大中華民國為「敵國」,以1949年前直至80年代末曾創建並捍衛過共和的中國國民黨為「敵黨」,直至造成民主追求的種種歧途甚至是奇形怪象,無疑為當代中國大陸人民走向共和的艱難奮鬥,帶來了從理論到實踐、和從傳承到發展的困境。雖然,這一困境隨著大陸本土對中華民國歷史的反思,而正在迅速地發生著根本的改變。

其實,只要我們記住了,英、法、俄、德諸國雖只有數百年、甚至是更短暫的君主專制歷史,而我們卻背負著2120年君主專制歷史這一「世界之最」,那麼,中國大陸人民長期遭遇專制復辟的歷史,就不再可能令我們的中華兒女們沮喪不已。

其實,只要我們瞭解了﹕英國王冠下共和制度的建立尚需要四十八年的艱難奮鬥和反復追尋;法蘭西人民則是在經歷了拿破侖第一帝國──波旁王朝──七月王朝──波拿巴第二帝國總共98年的護國護法之痛苦奮鬥以後,才最後確認、確立了法蘭西共和國的國統和法統;俄羅斯共和國就更是在遭遇了74年的共產專制復辟之後,才重新回到了只存在了八個月的俄羅斯共和國;而德意志共和國則自1919年創建後,歷盡苦難直至1991年才最後走向民主統一……我們中華兒女難道還會喪失志在為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護國護法而繼續艱難奮鬥直至最後成功的信念和決心嗎?

其實,只要我們明白了,即便是在推倒共產專制復辟制度之後,中國建立了另外一個名稱的共和國,她也必將是對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共和國統和法統的繼承,猶如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繼承了德意志共和國一樣。因此,那些因為對歷史的懵然無知,而要拒中華民國於重建共和之外的所謂人士們,又有什麼理由一定「非要由自己來開創一個共和的新中國」呢?因為,歷史的事實是,共和的新中國──中華民國,早就由我們的共和先人開創過了,我們不過是繼承者而已,並且是繼新而非復舊。就不說這一寶貴的歷史政治資源,將會對於我們繼承共和與重建共和,發生多大的作用,產生多麼巨大的力量,避免多少的混亂、流血、甚至是可怕的「內鬥」……

更何況,只要我們敢於睜開眼睛看歷史,我們就能從對歷史的鳥瞰中發現,英吉利共和國滅亡了,留下的則是「虛君共和」的英王國;法蘭西共和國滅亡過三次,重建了兩次,其徹底敗亡幾達八十餘年;俄羅斯共和國因遭遇共產專制復辟,而整整覆滅了七十四個年頭;德意志共和國蓋因慘遭納粹黨和共產黨先後毀法禍國、分裂國家與民族,前後竟達七十一年不得安寧和統一……然而,唯有我們亞洲的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她雖然歷經護國與護法的艱難反復歷程,甚至遭遇了1949年之後曠日持久的慘敗和今日台獨分裂勢力的企圖禍害,但是,中華民國卻從來不曾滅亡,中華民國那一面曾捍衛過共和尊嚴與民族尊嚴的「青天白日滿地紅」 的鮮艷國旗,自贏得了第一度護國與護法的偉大勝利、並重建了中華民國南京政府之後,七十七年來(1927-)一直飄揚在世界各地,飄揚在我們這個正在「走向共和」的星球之上──這,才是我們在比較了各共和國的艱難護國護法歷史之後,而從我們中華民族自己的第一個共和國──中華民國的身上,所應得的驕傲、智慧、信念和勇氣。

誠如我在《誰是新中國》一書中所言﹕「可以說,自辛亥以來的八十餘年歷史(按﹕該書出版於1999年10月),既是國際、國內形形色色專制勢力旨在顛覆中華民國嶄新國統與共和法統的歷史,又是中國人民志在保衛中華民國嶄新國統與共和法統的歷史之勝利、失敗、艱難、甚至是慘淡的歷程。並且,偉大而又艱難的護國護法歷史任務,不僅至今仍擺在全中國人民的面前,更是海內外每一個追求民主共和的中國人所推卸不了的。」

歷史是有情的。只要我們理解了歷史,想必歷史更能夠理解我們。

2004年7月27日-8月29日第一稿於美國紐約

作者附記﹕為了能夠在今年6月25日舊金山「中華民國百年護國護法研討會上」作一個主題講演,我曾做了相當時間的準備工作。但是,由于研討會的發言者很多,而且都講得很好,很激動人心,其時,為了讓大家都能夠有講演的機會,我僅僅只說了幾分鐘的時間。之後,由于舊金山等地媒體的播發,特別是紐約僑聲電台的採訪與播放,遂造成許多聽眾來信來電索要文字稿。我因無講稿,這才決定應讀者要求,寫出這篇文章,卻未想,竟然寫成了一本小冊子。因我邊寫,朋友邊讀邊校,一致認為應該在本期全文發表,後經過編輯小組決定,我方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以從命。本文因是「急就章」,故錯失之處在所難免,尚請讀者指教,以為日後修改出版時備之。謹記。

參考書目﹕(為節省篇幅發表稿不再一一引證資料出處)

1.《世界近代史》,中共上海教委大學歷史教材,2001.

2.《外國歷史大字典》,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

3.《中華民國實錄》(十卷本),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8.

4. 黃天健﹕《俄國共產革命的悲劇》.台北黎明出版社.1974.

5. 辛灝年﹕《誰是新中國》,美國藍天出版社,1999.

6 .克魯泡特金: 《俄國的恐怖》,LONDON, 1909.

7. A.F.KERENSKY: THE CATASTROPE(克倫斯基:《自由的受難》), NEW YORK, 1927.

8. TROTSKY: THE HISTORY OF THE RUSSIAN REVOLUTION(托洛斯基﹕俄國革命史), LONDON, 1934.

9. G.VERNADSKY: A HISTORY OF RUSSIA,YALE, 1929.

10. THE OXFORD ILLUSTRATED HISTORY BRITISH MONARCHY.

FIRST PRESS 1988.

11. 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FRANCE FROM THE 1815 RESTORATION TO THE SECOND EMPIRE, GREENWOOD PRESS, INC. FIRST PRESS 1987.

12. THE OXFORD HISTORY OF THE FRENCH REVOLU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3. STEVEN OZMENT : A NEW HISTORY OF THE GERMAN PEOPLE.

14. ROBERT SERVICE: HISTORY OF TWENTIETH-CENTURY RUSSIA. LIBRARY OF CONGRESS CATALOGING-IN-PUBLICATION DATA.

全文完
轉載《黃花崗》第十期(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不代表大紀元。

相關新聞
韋拓:從下滑到坍塌 國足告別世界盃之路
林一山:被歷史選中的上一代香港人
林一山:港人何以為信念從沒退後?
【名家專欄】你的口罩為什麼是中國製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