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投資轉冷 中國銀行業上市圈錢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11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王珍報導) 據中國商務部近期公佈的數據,2005年1至8月實際利用外來直接投資金額為379.9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減少3.02%,這是中國自1999年以來外來直接投資第一次出現下降的現象,引起國際金融界關注。
  
中國著名經濟學家何清漣引用官方公佈的數據分析指出,去年中國引進的外資約有一半撤走,外商在中國投資已出現轉折。
  
另一方面,今年中國各大銀行積極準備在海外上市圈錢。建設銀行10月底在香港上市,給該行籌集了80多億美元的資金。中國四大國有銀行中的另外兩家,中國銀行和中國工商銀行現在也在籌備之中,並鎖定了英國的蘇格蘭銀行、新加坡的淡馬錫公司以及高盛集團下屬投資子公司等「戰略投資人」。專家警告,中國銀行業仍是政府控制多數股份,容易受到政治干預,對投資者來說,這是一個大風險。

去年一半外資撤走 多數外企報虧損
  
過去幾年,中國憑藉廉價勞動力吸引了大量外資湧入。這些在中國投資的外國公司經營狀況如何,是否盈利,這是很多人關心的問題。
  
據2005年上半年度中國國家統計司(NBS)公佈的數據,中國大陸所有外資企業正以每年負百分之四的營收速度在往下掉。同時,外資的直接投資 (FDI)也有小幅滑落。
  
中國著名經濟學家何清漣今年5月引用中共官方公佈的數據撰文指出:「2004年底,中國引進外資5,014億美元,一半左右撤走,外資存量僅為2,500億美元。 在中國目前註冊的外資企業共有50.45萬家,但實際運行的僅28萬家。而28萬家中僅三分之二盈利。」
  
文章引述2004年7月中國國家稅務總局反避稅官員蘇曉魯的話,55%的外資企業均報虧損。文章還說,廣東省統計局對廣東696家重點外商投資企業進行調查,發現廣東省東西兩翼和北部山區外資虧損面逾半。
  
據「失去新中國」 的作者葛特曼透露,依據他所蒐集到的相關資訊,在大陸經商的美商「大約只有5%能有獲利。葛特曼曾出任美國駐華商會政府關係委員會副主席。
  
美國賓州費城爵碩大學商學院謝田教授對大紀元說:「外商是否盈利,這方面公開的數據和資料很少。在西方公司的年終報表中,他們不一定把在中國的運作單獨列出。雖然公司內部從管理會計方面看,一定會有關於在中國投資的損益表,但他們是否願意把這些資料公開還是個問題。他們可能因為面子的問題、因為中國政府合作方的要求、因為母公司所在國股市和公司戰略方面的考慮,都不願意披露。因為中國市場的潛力,這些大公司即使投資失敗也不願暴露他們的短處。」

中國各大銀行海外上市圈錢
  
另一方面,2005年中國各大銀行為了在海外上市圈錢,積極尋找戰略投資者、清查銀行內部的腐敗大案要案、實行問責制和資產證券化,希望擺脫腐敗叢生、千瘡百孔的形象。
  
中國建設銀行10月底在香港上市,給該行籌集了80多億美元的資金。建行上市之前,瑞士信貸銀行決定放棄出資五億美元投資中國建設銀行的提議,但美國的美洲銀行以31億美元收購了中國建設銀行9%的股份。
  
而中國銀行經過長期尋覓,也終於找到蘇格蘭皇家銀行願意成為「戰略投資者」,準備2006年上半年在香港公開上市。今年8月英國第二大銀行蘇格蘭皇家銀行和美林證券等合作夥伴宣佈計劃以31億美元購買中國銀行10%的股份,其股權分配如下:蘇格蘭皇家銀行出資16億美元認購5.16%的股權,在中國銀行擁有一個董事席位;美林和李嘉誠共出資15 億美元認購4.84%。據報,該財團只承諾持股三年,交換條件是獲得中國政府一項前所未有的保證,擔保該財團的投資不受中國銀行財務突然惡化和其他風險的影響。在蘇格蘭銀行宣佈有意入股中國銀行後,該行股價下跌了5%。
  
有業內人士稱蘇格蘭銀行的這次投資「不是戰略投資,是關係投資」,是跟中共政府建立關係。不看好這種投資的專家認為,中國銀行業財務資訊欠缺透明度,壞帳與腐敗非常嚴重;另外,給予外資銀行的股份數量有限,無法讓外資擁有經營決策權。像蘇格蘭皇家銀行只擁有10%的股權,很難對中國銀行的管理和改革產生任何實質性影響。
  
另外,中國四大國有銀行中的工商銀行,目前正在設法與歐美金融機構接觸,洽談引入境外戰略投資者事宜。不良資產率最高的農業銀行正在進行財務重組。

「戰略投資者」風險大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副教授、前世界銀行駐北京辦事處高級官員鮑泰利對美國之音說:「中國有著全球最高的儲蓄率。中國的儲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高達45%到50%。這對於西方國家來說是具有相當誘惑力的。」
  
鮑泰利說,他最擔憂的是中國銀行業的管理問題。他說,儘管一些銀行將會被部份的私有化,但是政府仍然擁有多數股份,這意味著,這些銀行受到政治干預的可能性一直存在,而這是一個大風險。
  
英國倫敦政經學院院長Howard Davies早些時候表示,一個國家經濟若呈現高度成長,股市應當也同樣會活絡,但中國卻相反,大盤指數幾乎跌到谷底,這是「非常不尋常」的事情,也顯示中國經濟暗藏危機。他舉例說,中國金融機構呆帳始終居高不下,過去還有些透過政治因素,向國營銀行借款,這類的呆帳更是隱藏看不到。他呼籲,投資人若有意前往中國投資,一定要先做好風險評估,否則難有獲利的機會。
  
美國賓州費城爵碩大學商學院謝田教授分析:「外商當然知道中國銀行壞帳嚴重。建設銀行上市之前,中國政府就注入了大量資金解決壞帳,而今年3月建設銀行董事長張恩照因腐敗被雙規。這樣的銀行為甚麼還有人去買?這些投資者說,他們是看好中國未來的潛力,而不看重現在是否盈利;還有一個就是他們認為是中國政府擔保,不會讓銀行垮掉,他們等於是把自己和中共的命運捆在了一起。」
  
中國經濟問題專家程曉農博士和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張清溪曾多次指出,只要中國的政治制度不變,經濟制度就不會改變,經濟制度不變,中國銀行甚麼問題也解決不了。換句話說,中國的所有經濟問題,其實都是政治問題。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香港廉署發令追捕周正毅
銀行涉嫌洗黑錢  澳門政府發表聲明
滄海月:中國國有銀行離華爾街上市有多遠?
中國官員:外資投入中國銀行影響未定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