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散文

巫石吉:天才乃精明與高明的化合物

精明是向外開拓,高明是往內尋求。

精明是用頭腦思考,高明是用心念去想、去思考長遠的未來。

無怪乎清朝中興大臣曾國藩說:「高明由於天分,精明由於學問。」精明是用比例尺畫出精密的設計圖,高明是無所為而為的隨手塗鴉、渾然天成。

精明是乾旱時的造雨機,淹水後的抽水機,高明是隨時隨地保持雲淡風輕,悠遊自在的高雅心靈。

精明是在一杯咖啡裡變化出數種花樣,高明是從一盞清水中感覺出單純的甘甜。

精明是天生的優勢,高明則靠後天的修養。

如果不夠精明,沒關係,你至少可以把自己的靈魂鍛鍊得更高明。

其實你也有很多寶貴的東西是別人沒有的呀!例如說:你可能有堅固的牙齒,當別人只能吃西瓜時,你卻能啃甘蔗;你可能飽讀詩書,下筆成文;你可能胸襟寬闊,樂觀豁達;每個人都是這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存在,沒有誰比誰更幸運,也沒有誰比誰更尊貴。

英國大文豪莎士比亞曾說:「世上無福也無禍,全在自己怎麼想!」似乎作了最貼心貼切的詮釋。

在得失之間,無所謂好與壞,一切不過是跟著因果循環不已;得也失之,失也得之,得失寸心之。

可不是嗎!人生最要緊的是如老子說的:「為學日益,為道日損。」「為學日益」是屬於不斷學習的獲得新的資訊,激發新的智慧;「為道日損」則剛好反過來,當學問累積到一定程度,需要的不再是累積,而是「去蕪存精」,也即是南懷瑾國學大師所說:「精思入神」,當思維著重在最重要、最能引發自己無限的想像力的提升時,知識轉化成智慧後,會逐漸沉澱靜默不語,等候靜態沉澱後滌出最清澈的甘醇元素,也就是我常說的形而上的哲學智慧。

生命的最高境界,即是選對舞台,走出自己的路,然後盡情地發揮,獨特的才華與能力。這樣的過程是由於「精明」的歷練後,蛻變成「高明」的形而上智慧。

似乎學習求取學問,進而開創美麗新世界,有著似曾相識的因果法則。我曾經聽老一輩人說:「年少要狂,年輕要闖,中年要養,老年要放。」這是一個人生的蛻變,在追求幸福快樂的同時,也逐漸年齡逐漸成長,最重要的是心境的不斷昇華,尋覓出永恆的「生命的學問」!

談到「精明」與「高明」,要順道談及何謂天才?天才就是放對地方的人才;反過來說,你眼中的蠢材,很可能也只是放錯地方的天才,因為每個人都有天才的特質,只是我們逐漸隨著年齡的增長,忘記了與生俱來最豐富的潛能寶藏,就在我們的兩眼之間啊!

例如:你和一位土著被困在非洲叢林,既無食物,也無水喝,那麼你將把這位土著當作「天才」,因為他懂得各種求生的技巧。

相反地,如果把他帶到辦公室要他使用電腦,那麼情況將會完全不同,你可能會認為他是「白癡」。的確,天生我材必有用。

有些科學家連音階都抓不準,有些畫家連一封信都寫不好,可是他們「把自己放對地方」,所以成就非凡。

史蒂芬.史匹柏就是個例子,他因為高中的成績非常差,沒有任何電影科系願意准許他入學。相反的,他走進電影工作室,認真學到了他所需的技能。今天,他不但製作了許多評價極高的影片,更成為家喻戶曉的大導演。

其實,所有的人事物原本都是美好的,只是所屬的地方適不適合而已。

這世上沒有任何一個人或一件東西,是沒用或卑賤的,任何人或物,只要放對了地方,都會成為有用的「可造之材」。

希望你也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人生舞台, 並且盡情歡唱生命之歌。

可見,「精明」在於做對的事,放在適合的地方,自然成就美麗新願景,史蒂芬.史匹柏是如此,比爾.蓋茲也是如此一般;問題是「高明」的天才,則是很早就發現自己的天才特質,且不斷地勇往直前,不停地積極努力,甚至於夜裡也想著它-「美麗新願景」,就是一股想造福全人類幸福快樂的非凡念頭,咿!最後擁抱美好未來的當屬於這些真正的天才!

愛因斯坦!一個永恆的靈魂追求的科學哲學大家,一股「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的念力,造福後人無數,追求的豈只是科學而已,尋覓的豈只是「相對論」!那份精神不朽、孤獨的永恆生命的追尋,才能在未來的時空中,真正散播無窮盡的精神力量喔!@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