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圓沙古城」神秘面貌逐漸清晰

人氣 4
標籤:

【大紀元5月22日報導】(中央社台北二十二日電)新疆塔克拉瑪干沙漠如今是全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但兩千兩百年前這裡可能有發達的畜牧業,還有灌溉渠道,歐羅巴人種的高加索人在此活動。

新華社報導,中法考古學家最近聯手揭開了新疆目前年代最為久遠的「圓沙古城」面紗。

「圓沙古城」位於塔克拉瑪干沙漠的中心,南距于田縣兩百多公里,維吾爾族人稱這裡為「九木拉克庫木」,意思是「圓沙丘」,這裡的沙丘都是圓形的。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伊弟利斯‧阿不都熱蘇勒指出,「圓沙古城」四邊呈不規則形,古克里雅河在這裡分叉,將古城包圍形成護城河。古城周長約九百九十五公尺,城牆殘高三至四公尺。

法國考古學家對城牆進行碳十四測定其年代距今約兩千兩百年。

「圓沙古城」周圍有六處墓葬群,二十多座古墓葬,保存完整的有三座墓葬、四具乾屍,經碳十四測定距今約兩千一百年,人種特徵屬歐羅巴人種高加索類型。

法國考古學家高亨娜指出,「他們已經能熟練使用毛紡技術,他們使用羊毛、駱駝毛做衣服,還有裙邊裝飾,毛織的圖案多為幾何形,毛織物的顏色有艷麗的紅色、黃色等。」

考古學家還在古城周圍發現縱橫交錯、排列有序、網狀分佈的渠道,農作物有麥和粟等,城內還有數量眾多、大大小小的馬鞍形石磨盤以及用於儲存糧食的窖倉。

數量眾多的家畜骨骸說明「圓沙古城」曾經有過發達的畜牧業。

種種出土遺物使得「圓沙古城」的神秘面貌逐漸褪去:兩千兩百年前,在今天塔克拉瑪干沙漠的腹心,一群歐羅巴人種高加索類型的古人在這裡生活,他們放牧牛羊,修渠灌溉農田,穿著毛皮織物,使用胡楊木製的家具‧‧‧。但隨著生態環境的惡化,「圓沙古城」終於被棄置。

相關新聞
內蒙古陰山南麓發現大規模遼代墓葬群
加州大學教授籌設「古埃及網路大百科」
陝西韓城發現春秋早期諸侯國國君墓
一級古蹟大坌坑遺址  墳堆中架構台灣歷史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