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公司刮起西方挖角風

標籤:

【大紀元6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吳英編譯報導) 受到北京的鼓勵,中國境內多家汽車公司加速油門,努力建立自己的品牌,以開創海內外市場。為成功達到自創品牌的目標,各公司莫不重金禮聘海內外其他同業的資深執行長,方式包括:誘人的薪資、提供小孩就讀國際學校、以及說服到中國上班。

根據商業週刊(BusinessWeek)六月十九日的報導,位於蕪湖的奇瑞(Chery)汽車公司,不但與奇幻汽車(Visionary Vehicles)結合、計劃出口到美、歐等地,並且聘請多位福特汽車執行長擔任其研發部門主管以及戴姆勒-克萊斯勒集團(DAIMLER-CHRYSLER) 的執行長指揮海外營運。

寶馬(BMW)汽車的合夥公司–位於瀋陽的華晨汽車公司,已僱用一名克萊斯勒集團的前任執行長擔任研發中心主管,專心研究製造本地的汽車。位於杭州的吉利(Geely),是今年一月參加底特律車展的首家中國汽車公司,其僱用大宇(Daewoo)公司的前任執行長負責管理研發部門。上海汽車工業總公司(SAIC)則在六月十八日高薪聘僱美國通用汽車前執行長墨菲(Philip Murtaugh),負責海外市場營運。

這雖然是令人吃驚的挖角戰術,但其所隱含的現實,早已不是新聞,全球規模較大的汽車公司如豐田汽車、福特汽車、現代汽車等,均證實他們的中國競爭對手有意爭奪全球汽車產業的一席之地。

SAIC的母公司SAIC集團與大眾汽車及通用汽車具有大型的合資關係,最近宣佈將在當地建立自我品牌汽車,僱用墨菲確實是臨門一腳的妙招,證實SAIC要建立自己的品牌及汽車製造業形象,不願再做後援的角色。

已在通用汽服務32年的墨菲表示:「SAIC必須具備轉型能力,以支配自己的未來,而不是依賴合資企業關係維生。」「我擔任執行副總裁的功能是,協助他們成為具全球競爭力的公司。」

亞新科工業技術有限公司(Asimco)主席及總裁傑克帕柯瓦斯基(Jack Perkowski)表示:「每一家中國公司無論是否有外資,都致力在當地建立自己的品牌。」

SAIC在今年四月宣佈將在未來五年內投資17億美元以上,建立自己的品牌(品牌的名稱尚未底定,有可能沿用該公司原有的製造名稱-上海)。最快明年初即可出口自我品牌的汽車到歐洲,SAIC汽車製造部門發言人安迪陳(Andy Chen)表示:「首先我們產品的品質及服務水準必須要達到國際標準,才能打開歐美市場。」

SAIC汽車製造部門擁有700名工程師,安迪陳表示:「我們想要建立超過一千名專業工程師的工作團隊,最終目標是在2015年在上海成立具備四千名工程師以及世界級研發中心的團隊。」「SAIC是中國國內市場最頂尖的汽車公司,因此我相信,想要在上海工作並且貢獻中國汽車工業的專業人士,SAIC對他們而言是項好選擇。」

獵人行動已產生效益。以華晨汽車(Brilliance Auto)為例,該公司過去數年產製的汽車均存在品質問題,導致營業額下降,包括小卡車及中華(Zhonghua)轎車。雖然如此,華晨汽車公司仍然聘僱前克萊斯勒研發執行長法蘭克趙(Frank Zhao)負責修正產品,以及領導工程部門及研發部門。

法蘭克趙使華晨公司快速處理產品的缺陷問題,如前照燈與車體距離過大的問題,並且即時反應市場趨勢,如製造省能的汽車-駿捷(Junjie)。趙表示:「如果不專精汽車結構,就無法修補缺陷,我們無法仰賴海外的專家,因為當我們有困難時,海外的專家沒辦法即時提供協助。」「中華車型是國外工程公司研發的車型,相當完美,但當我們想要使之內地化時,我們就遭遇挑戰。」「在當時我們沒有足夠的工程師處理這些問題。」趙說:「這項成功的初始動機是僱用我建立新的技術研發中心。」 華晨公司的駿捷車已成功銷售,來自零售商的訂單已近一萬輛。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中國汽車進入美國市場 再等等
美歐申訴中國汽車零件進口限制
中國同意與美歐磋商汽車零件關稅
中國研擬調控方案  應對汽車產能過剩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