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散文

【古文觀止】清 姚鼐:登泰山記

泰山之陽,汶水西流;其陰,濟水東流。陽谷皆入汶,陰谷皆入濟。當其南北分者,古長城也。最高日觀峰,在長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雪,歷齊河、長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長城之限,至於泰安。是月乙未,與知府朱孝純子潁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為磴(音:鄧),其級七千有餘。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繞泰安城下,酈道元所謂環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嶺,復循西谷,遂至其巔。古時登山,循東谷入,道有天門。東谷者,古謂之天門谿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經中嶺,及山巔崖限當道者,世皆謂之天門云。道中迷霧,冰滑,磴幾不可登,及既上,蒼山負雪,明燭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

戊申晦,五鼓,與子潁坐日觀亭,待日出。大風揚積雪擊面。亭東,自足下皆雲漫,稍見雲中白若樗蒱(音:書僕)數十立者,山也。極天雲一線異色,須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紅光,動搖承之,或曰:「此東海也。」回視日觀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皜(音:號)駁色,而皆若僂(音:樓)。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宮在碧霞元君祠東。是日,觀道中石刻,自唐顯慶以來,其遠古刻盡漫失;僻不當道者,皆不及往。山多石,少土。石蒼黑色,多平方,少圜。少雜樹,多松,生石罅(音:下),皆平頂。冰雪,無瀑水,無鳥獸音跡。至日觀數里內無樹,而雪與人膝齊。桐城姚鼐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釋】

陽:山之南面。

陰:山之北面。

陽谷:南方山谷。

陰谷:北方山谷。

乾隆三十九年:西元1774年,

齊河、長清:山東省縣名。

泰安:縣名,在泰山之南。

磴:石階。

環水:溪名。

少:稍。

中嶺:中谿山。

燭:照、照亮。。

居霧:停留之霧。

若帶然:像帶子般。

樗蒱:擲色賭搏的器具。

絳:大紅色

皜:白色。

駁色:雜色。

僂:背向前微傾,以示恭敬;指低於日觀峰。

岱祠:玉帝觀

唐顯慶:唐高宗年號。

僻:偏僻。

皆不及往:來不及前往參觀。

圜:圓形。

罅:空隙、隙縫。

【作者簡介】

姚鼐(1731年-1815年),字姬傳,一字夢穀,室號惜抱軒,世稱惜抱先生,安徽桐城人,清代文學家。

姚鼐為桐城派古文的重要作家,在桐城派中地位最高。他繼承了同鄉方苞、劉大櫆、姚范的古文之學,成為桐城派散文的集大成者,對桐城派的文學理論也有所補充發展。

姚鼐其文,從方苞、劉大櫆、歸有光上溯於唐宋八大家,而與歐陽修、曾鞏之文相近,簡潔清淡,紆徐要渺,雍容和易,一如其人,在桐城派諸家中,最富情韻,偏於「陰柔」之美。其詩,有清拔淡遠之致,尤工近體。作品有《惜抱軒全集》等。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