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清 袁枚:祭妹文

袁枚
font print 人氣: 45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12日訊】(本文乃作者祭其三妹之文。作者三妹名機,字素文,號青琳居士,是清代相當著名的才女。作者與其感情很好,本文寫得纏綿悱惻,後世拿它與韓愈的祭十二郎文、歐陽修的瀧岡阡表,並稱為古文中哀祭文的三絕。)

乾隆丁亥冬,葬三妹素文於上元之羊山,而奠以文曰:

嗚呼!汝生於浙而葬於斯,離吾鄉七百里矣。當時雖觭(音:機)夢幻想,寧知此為歸骨所耶?汝以一念之貞,遇人仳(音:匹)離,致孤危託落。雖命之所存,天實為之;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嘗非予之過也。予幼從先生受經,汝差(音:次)肩而坐,愛聽古人節義事,一旦長成,遽躬蹈之。嗚呼!使汝不識詩書,或未必堅貞若是。

餘捉蟋蟀,汝奮臂出其間,歲寒蟲僵,同臨其穴。今予殮汝、葬汝,而當日之情形,憬然赴目。予九歲,憩書齌,汝梳雙髻,披單縑(音:尖)來,溫緇(音:資)衣一章。適先生奓(音:紮)戶入,聞兩童子音琅琅然,不覺莞爾,連呼則則。此七月望日事也。汝在九原,當分明記之。予弱冠粵行,汝掎(音:己)裳悲慟。逾三年,予披宮錦還家,汝從東廂扶案出,一家瞠(音:稱)視而笑;不記語從何起,大概說長安登科,函使報信遲早雲爾。凡此瑣瑣,雖為陳跡,然我一日未死,則一日不能忘。舊事填膺,思之淒梗,如影歷歷,逼取便逝。悔當時不將嫛婗(音:衣泥)情狀,羅縷紀存。然而汝已不在人 ,則雖年光倒流,兒時可再,而亦無與為證印者矣!

汝之義絕高氏而歸也,堂上阿嬭(音:乃),仗汝扶持;家中文墨,眣(音:順)汝辦治。嘗謂女流中最少明經義、諳雅故者;汝嫂非不婉嫕(音:晚意),而於此微缺然。故自汝歸後,雖為汝悲,實為予喜。予又長汝四歲,或人間長者先亡,可將身後託汝;而不謂汝之先予以去世!

前年予病,汝終宵刺探,減一分則喜,增一分則憂。後雖小差,猶尚殗煠(音:業業),無所娛遣。汝來床前,為說稗(音:拜)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資一懽(音:歡)嗚呼!今而後吾將再病,教從何處呼汝耶?

汝之疾也,予信醫言無害,遠弔揚州。汝又慮戚吾心,阻人走報。及至綿惙(音:綽)已極,阿嬭問:「望兄歸否?」強應曰:「諾!」已予先一日夢汝來訣,心知不祥,飛舟渡江。果予以未時還家,而汝以辰時氣絕。四支猶溫,一目未瞑,蓋猶忍死待予也。嗚呼痛哉!早知訣汝,則予豈肯遠遊;即遊,亦尚有幾許心中言,要汝知聞,共汝籌畫也。而今已矣!除吾死外,當無見期。吾又不知何日死,可以見汝;而死後之有知無知,與得見不得見,又卒難明也。然則抱此無涯之憾,天乎,人乎,而竟已乎!

汝之詩,吾已付梓;汝之女,吾已代嫁;汝之生平,吾已作傳;惟汝之窀穸(音:諄細)未謀耳。先塋在杭,江廣河深,勢難歸葬,故請母命而寧汝於斯,便祭掃也。其旁葬汝女阿印,其下兩塚:一為阿爺侍者朱氏,一為阿兄侍者陶氏。羊山曠渺,南望原隰(音:習),西望棲霞,風雨晨昏,羈魂有伴,當不孤寂。所憐者,吾自戊寅年讀汝哭姪詩後,至今無男,兩女牙牙,生汝死後,纔周晬(音:最)耳。予雖親在未敢言老,而齒危髮禿,暗裏自知,知在人間,尚復幾日。阿品遠官河南,亦無子女,九族無可繼者。汝死我葬,吾死誰埋?汝倘有靈,可能告我?

嗚呼!生前既不可想,身後又不可知;哭汝既不聞汝言,奠汝又不見汝食。紙灰飛揚,朔風野大。阿兄歸矣,猶屢屢回頭望汝也。嗚呼哀哉!嗚呼哀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釋】

乾隆丁亥:西元1767年。
羊山:在棲霞山東側的一丘陵。
觭夢:怪異的夢。
一念之貞:袁枚之妹自小與高氏指腹為婚;成年後,對方人品不佳,有禽獸行;高氏家長主動提解除婚約,而袁枚妹執意嫁之。
差肩而坐:依照次序並肩而坐。
僵:僵死。
憬然赴目:是說當時情景,歷歷在目。憬然,覺悟的樣子。
髻:盤結於頭頂或腦後的頭髮,有各種形狀。
縑:細緻的絲絹。
緇衣:詩經鄭風的篇名。
奓:打開、推開。
琅琅:本為金石相擊的聲音。此形容清朗形容清朗的讀書聲。
莞爾:微笑的樣子。
則則:表示讚嘆、驚奇。
九原:春秋時晉國卿大夫的墓地在九原。後泛指墓地。
弱冠:古代男子年滿二十歲加冠,稱為「弱冠」。
掎裳:牽著衣裳。
披宮錦:中科舉。
案:長方形的桌子。
瞠視:睜眼直視。
填膺:充滿胸中。膺,胸、內心。
嫛婗:即「嬰兒」二字的轉音;此指幼小時。
羅縷:詳列細述。
阿嬭:稱謂。稱阿母、母親。
眣:以目示意。
經義:經書的意旨。
雅故:文章典實。
婉嫕:柔順閑靜。
小差:病稍好一些。
殗煠: 生病半臥半起。殗,微病的樣子。
稗官野史:指街談巷說的瑣碎言論。
懽:喜樂。同「歡」。
綿惙:病勢垂危。惙,憂愁;疲憊。
付梓:付刻。素文遺稿,今附刻小倉山房全集中。
窀穸:墓穴。
塋:墳地、墓地。
阿爺:父親。
侍者:妾侍。
原隰:平坦之地;高平曰原,低溼曰隰。
棲霞:山名,在江寧縣東北。
羈魂:葬身異地,魂不歸於故鄉。
牙牙:形容幼兒學說話的聲音。
周晬:小兒周歲時所舉行的宴會。晬,小孩出生後滿一周歲。
親在未敢言老:《禮記.曲禮》:「父母在,不稱老。」
阿品:袁枚弟。
朔風:北方吹來的寒風。

【作者簡介】

袁枚(西元1716年-1797年),清代詩人,散文家。字子才,號簡齋,別號隨園老人,錢塘(今浙江杭州)人。

乾隆年間進士,入翰林。任江寧(今江蘇南京)縣令時,推行法制,不避權貴,頗有政績。年三十八即休官養親,不復為官,於江寧小倉山築“隨園”,收集書籍,創作詩文,悠閒地度過了五十年。晚年遊歷南方諸名山,與詩友交往。生平喜稱人善、獎掖士類,提倡婦女文學,女弟子甚眾。

以詩名聞當世,創作講求性情個性,提倡“性靈說”,反對清初以來擬古和形式主義的流弊,使詩壇風氣為之一新,與蔣士銓、趙翼並稱“江右三大家”。為文自成一家,與紀曉嵐齊名,時稱「南袁北紀」。文章主「駢散合一」,兼取六朝駢儷,較桐城派通達。著有《小倉山房文集》、《隨園詩話》、《子不語》等。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從武林門而西,望保俶(音:觸)塔突兀層崖中,則已心飛湖上也。午刻入昭慶,茶畢,即棹(音:照)小舟入湖。山色如蛾,花光如頰,溫風如酒,波紋如綾;纔一舉頭,已不覺目酣神醉,此時欲下一語描寫不得,大約如東阿王夢中初遇洛神時也。余遊西湖始此,時萬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晚同子公渡淨寺,覓阿賓舊住僧房。取道由六橋、岳墳石徑塘而歸。草草領略,未及偏賞。次早得陶石簣(音:愧)帖子,至十九日,石簣兄弟同學佛人王靜虛至,湖山好友,一時湊集矣。
  •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拏(音:拿)一小舟擁毳(音:翠)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淞(音:松) 沆碭(音:行蕩),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 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 三江看潮,實無潮看。午後喧傳曰:「今年暗漲潮,歲歲如之。」
  • 西湖七月半,一無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看七月半之人,以五類看之。其一,樓船簫鼓,峨冠盛筵,燈火優傒(音:西),聲光相亂,名為看月而實不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樓,名娃閨秀,攜及童孌(音:巒),笑啼雜之,環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實不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聲歌,名妓閒僧,淺斟低唱,弱管輕絲,竹肉相發,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其一,不舟不車,不衫不幘(音:則),酒醉飯飽,呼群三五,躋入人叢,昭慶、斷橋,嘄呼嘈雜,裝假醉,唱無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實無一看者,看之。其一,小船輕幌(音:恍),淨几暖爐,茶鐺旋煮,素瓷淨遞,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樹下,或逃囂裡湖,看月而人不見其看月之態,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
  • 五人者,蓋當蓼(音:瞭)洲周公之被逮,激於義而死焉者也。至於今,郡之賢士大夫,請於當道,即除魏閹廢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於其墓之門,以旌其所為。嗚呼,亦盛矣哉!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為時止十有一月耳。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貴之子,慷慨得志之徒, 疾病而死,死而湮沒不足道者,亦已眾矣;況草野之無聞者歟?獨五人之皦皦(音:腳),何也?
  • 癸丑之三月晦
    自寧海出西門。雲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態。三十里,至梁隍山。 聞此於菟夾道,月傷數十人,遂止宿。
  • 丙辰歲余同潯陽叔翁,於正月二十六日,至徽之休寧。出西門,其溪自祁門縣來,經白岳,循縣而南,至梅口,會郡溪入浙。循溪而上,二十里,至南渡。過橋,依山麓十里,至岩下已暮。登山五里,借廟中燈,冒雪躡冰,二里,過天門,里許,入榔梅庵。路經天門、珠簾之勝,俱不暇辨,但聞樹間冰響錚錚。入庵後,大霰(音:現)作,潯陽與奴子俱後。余獨臥山房,夜聽水聲屋溜,竟不能寐。
  • 五代史馮道傳論曰:「『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善乎管生之能言也!禮、義,治人之大法;廉、恥,立人之大節。蓋不廉則無所不取, 不恥則無所不為。人而如此,則禍敗亂亡,亦無所不至。況為大臣而無所不取,無所不為,則天下其有不亂,國家其有不亡者乎?」
  • 予向在瀋陽,即知燕京物望,咸推司馬。及入關破賊,得與都人士相接,識介弟於清班;曾托其手泐(音:樂)平安,拳致衷曲,未審以何時得達。
  • 先君子嘗言:鄉先輩左忠毅公視學京畿。一日,風雪嚴寒,從數騎出;微行,入古寺廡(音:五)下。一生伏案臥,文方成草。公閱畢,即解貂覆生,為掩戶。叩之寺僧,則史公可法也。及試,吏呼名至史公,公瞿(音:句)然注視。呈卷,即面署第一;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諸兒碌碌,他日繼吾志事,惟此生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