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散文

【古文觀止】清 曾國藩:致沅弟書

沅弟左右:鄂督五福堂有回祿之災,幸人口無恙,上房無恙,受驚已不小矣。其屋係板壁紙糊,本易招火。凡遇此等事,只可說打雜人役失火,固不可疑會匪之毒謀,尤不可怪仇家之奸細。若大驚小怪,胡想亂猜,生出多少枝葉,仇家轉得傳播以為快。惟有處之泰然,行所無事。申甫所謂「好漢打脫牙和血吞」,星岡公所謂「有福之人善退財」,真處逆境者之良法也。

弟求兄隨時訓示申儆;兄自問近年得力,惟有一悔字訣。兄昔年自負本領甚大,可屈可伸,可行可藏;又每見得人家不是。自從丁巳、戊午大悔大悟之後,乃知自己全無本領,凡事都見得人家有幾分是處。故自戊午至今九載,與四十歲以前迥不相同。大約以能立能達為體;以不怨不尤為用。立者,發奮自強,站得住也。達者,辦事圓融,行得通也。

吾九年以來,痛戒無恆之弊;看書寫字,從未間斷;選將練兵,亦常留心,此皆自強能立工夫。奏疏公牘,再三斟酌,無一過當之語、自誇之辭,此皆圓融能達工夫。至於怨天本有所不敢,尤人則尚不能免,亦皆隨時強制而克去之。

弟若欲自儆惕,似可學阿兄丁戊二年之悔,然後痛下鍼砭(音:真邊),必有大進。立達二字,吾於己未年,曾寫於弟之手卷中。弟亦刻刻思自立自強。但於能達處,尚欠體驗;於不怨尤處,尚難強制。吾信中言皆隨時指點,勸弟強制也。趙廣漢本漢之賢臣,因星變而劾魏相,後乃身當其災,可為殷鑒。默存一悔字,無事不可挽回也。(同治六年正月初三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釋】

左右:書札中常用的稱謂敬辭,不直言對方本人,而稱其侍者,以示尊敬。

回祿之災:火災。回祿,火神。

儆:通「警」,警告。

得力:得到助力。

丁巳:西元1857年,咸豐7年。

戊午:西元1858年,咸豐8年。

奏疏:古代臣子向君王進奏的章疏。

公牘:公文。

鍼砭:一種以石針刺經脈穴道的治病方法;比喻規勸過失。

趙廣漢:字子都,西漢時期涿郡蠡吾縣人。曾任守京兆尹、潁川郡太守、京兆尹,是中國古代十大清官之一。

劾魏相:趙廣漢因辦案得罪了當朝丞相魏相和司直蕭望之,二人列舉了趙廣漢的一系列“罪行”,廣漢因此被腰斬。

【作者簡介】

曾國藩(1811-1872年),湖南長沙府湘鄉白楊坪人,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諡文正。清朝時期的文學家、軍事家、理學家、政治家,“中興名臣”之一。

在文學方面,曾國藩繼承桐城派方苞、姚鼐而自立風格,創立晚清古文的「湘鄉派」,他論古文,講求聲調鏗鏘,以包蘊不盡為能事;所為古文,深宏駿邁,能運以漢賦氣象,故有一種雄奇瑰瑋的意境,能一振桐城派枯淡之弊,為後世所稱。曾氏宗法桐城,但有所變化、發展,非桐城所可囿,世稱為湘鄉派。清末及民初嚴復、林紓,以至譚嗣同、梁啟超等均受他文風影響。著有《曾文正公全集》。

曾國藩寫過很多關於為人處世的家書,為後世所關注。他為自己立下課程十二條:

1.主敬:整齊嚴肅,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2.靜坐:每日不拘何時,靜坐四刻,正位凝命,如鼎之鎮。

3.早起:黎明即起,醒後勿沾戀。

4.讀書不二:一書未完,不看他書。

5.讀史:念三史(指《史記》、《漢書》、《後漢書》),每日圈點十頁,雖有事不間斷。

6.謹言:刻刻留心,第一工夫。

7.養氣:氣藏丹田,無不可對人言之事。

8.保身:節勞、節欲、節飲食。

9.日知其所無:每日讀書,記錄心得語。

10.月無忘其所能:每月作詩文數首,以驗積理的多寡,養氣之盛否。

11.作字:飯後寫字半時。

12.夜不出門。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