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觀點】《功夫熊貓》何罪之有?

人氣 22

【大紀元7月3日訊】六月份,「夢工廠」暑期檔動畫大片《功夫熊貓》,分別在兩岸上映。台灣與上海都如期演出,但是預計在本月20日在熊貓家鄉的四川省上映時間,卻由成都5條電影院線發表集體聲明,「推遲」上映時間。

總是一身奇特熊貓造型的大陸行為藝術家趙半荻,在16日帶著抗議標語到中國廣電總局,聲稱「不容許好萊塢電影,在劫後餘生的中國淘金」,說該片在惡搞熊貓。結果造成廣電總局下令,四川地區的影院,暫緩播映,以免出現負面情緒。但此一政策,遭到中國網友抗議,質疑趙半狄是在藉地震國難炒作自己,最後廣電總局總算從善如流在21日收回成命,22日起開放四川所有地區開始正常播映。

然而,《功夫熊貓》何罪之有?

首先,看看這部動畫片的身分證件,好萊塢夢工廠出品的《功夫熊貓》,導演是曾經獲得奧斯卡獎提名的約翰史蒂芬森,製片梅莉莎柯博、執行製片比爾戴馬史克是夢工廠動畫部創意研發總監,配樂則是大師漢斯季默。而英文版配音的陣容,包括了傑克布萊克、達斯汀霍夫曼、安潔莉娜裘莉、成龍、劉玉玲、伊恩麥西恩、塞斯羅根與大衛克羅素等好萊塢大卡司。

《功夫熊貓》的資金、導演、製作團隊都是來自西方的製作,但是主角「熊貓」來自中國,整部影片意象則是徹徹底底的「中國化」。從中國場景、東方禪學、修身養性等,再到配角使用的毒蛇、螳螂、猴子、鶴、老虎等,則以中國蛇拳、螳螂拳、猴拳、鶴拳、與虎拳命名五種動物,而中國功夫更是全片營造中國意象與氛圍創造的核心。

雖然該片導演曾表示,影片中充滿中國元素,是因為他喜歡中國,對中國傳統文化充滿敬意。其實,《功夫熊貓》是標準的全球化下的影視產品,資本主義製片家夾著強大的製作優勢,看準的是廣大華人的影視消費市場,當外國人說起中國故事,強調的中國化意象,可以比中國人更中國!從故事主角的出生,學藝的過程,反派的背景,到絕學的秘密,是將華人功夫片的公式套入,其實都是「老瓶裝新酒」,只是胖熊貓動畫,成為此次創新的元素。

而該片的「全球在地化」策略,除了展現在編劇與角色設定外,成龍、劉玉玲納入配音演員,是為了吸引東方的影迷。而為了中國市場,「夢工廠」以往所有影片LOGO是坐在月牙上垂釣的小男孩,此次竟變成一隻穿唐裝的猴子。

雖然抵制風波在四川上演,但《功夫熊貓》的票房卻在中國告捷,上海首日票房突破一百萬元人民幣,全中國票房期望可突破千萬元大關。說明了與其抵制《功夫熊貓》,應該有更積極的作為,華人影視圈更應該思考的是,如何從西方人手中拿回影視主導權的問題?華人的影視製作人才,不一定比西方國家差,但是華人電影產業的發展,卻需要政府更積極的扶持與鼓勵、製片人的集資與營銷能力、創作人的創意與視野,當然更重要的是,消費者尊重原創與版權的決心。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台灣觀點】北京領導人還沒聽進港民的渴望
【台灣觀點】歐盟五十週年與臺灣海峽
【台灣觀點】共通過物權法的政治影響
【台灣觀點】 中國貪污情形嚴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