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學者質疑「可持續發展」概念

人氣 23

【大紀元10月17日訊】(美國之音2009年 10月 17日報導)「可持續發展」的概念被廣泛認為是解決經濟失衡、貧富差距、環境污染和氣候變暖等重大經濟、社會和環保問題的一個靈丹妙藥。但是,香港著名學者林超英對這個概念提出了質疑,認為「可持續發展」實際上根本不能持續。

在全球努力走出經濟衰退的時候,人們在越來越多地談論經濟結構調整,談論未來經濟發展模式的問題。「可持續發展」在這個討論中成為人們普遍接受的一個目標。

所謂可持續發展強調的是經濟增長要跟社會的發展以及自然環境的保護相協調,避免為了經濟增長而過度掠奪資源、破壞環境,最終導致人類的災難。

可持續發展的概念最早是聯合國在20多年前提出的,這些年來為各主要經濟體制定經濟發展決策樹起了一個標桿。

但是,香港一位長期從事氣象研究的學者,前香港天文臺台長林超英對「可持續發展」的概念提出了質疑。他認為,所謂可持續發展實際上是持續不了的。林超英在接受美國之音專訪的時候說:

「一般人談到可持續發展,都說是為了我們的子孫將來可以繼續生存,做事要考慮三個方向,一個是社會,一個是經濟,一個是環境。他們想的是在做出決定時,要容許社會發展,容許經濟發展,然後對環境做最少的破壞。」

多年來,林超英一直關注氣候變暖問題。他指出,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中存在一個迷思,那就是,認為經濟、社會的發展可以建立在環境惡化,儘管是最低程度的惡化的基礎上。一旦建立了這種可持續發展的模式,人類將可以既享有高速經濟增長,又能夠得到健康的社會發展;既提高了生活水平,又能夠不造成環境災難,使自然環境永遠滿足人類的需要。

林超英認為,這種理念只存在於美好的理想之中,有限的地球無法保證這個理想的實現。英國皇家氣象學會會員林超英說:

「其實地球的生態環境現在承擔很大的傷害,已經非常接近下滑的程度。這是很多人的看法。依賴煤和油的生活持續不了多久。產量高峰已過,今後30年之內就會出現下滑的走勢。我們人類的生活模式肯定要改變。」

人類要有真正的可持續發展,林超英表示,就必須改變對環境的認識,不能夠只是追求經濟的增長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要讓環境來承擔相應的代價。他認為,在制定長遠經濟發展政策的時候,要考慮如何增加自然環境的自我改善的能力,而不是儘量減少對自然的破壞。

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林超英的看法是,縮小城市規模,發展以農村為中心的小城鎮,減少城市壓力;放棄GDP的硬指標,增加人類生活自主感、幸福感等軟指標。

美國之音 木風林建枝:香港中文大學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地質資源管理學教授林建枝不贊同林超英關於地球主要自然資源,如煤炭、石油等將在30年內開始走下坡的說法,也對他關於發展鄉鎮,回到田園牧歌時代的可行性表示質疑。儘管如此,林建枝還是認為林超英對自然環境的惡化提出的關注應該得到足夠的重視。林建枝對美國之音說:

「石油,我們可能會多用幾十年,煤炭再用200年左右。現在的問題是,它們包含的炭在燃燒後變成二氧化碳會破壞大氣層,很嚴重。水也是一個問題。就是污染的問題。好多大城市都出現了供水危機。大家都需要資源,而資源最終是不夠的。」

林建枝還是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環境戰略研究中心的主任。他認為,中國的崛起給地球資源增加了巨大的壓力,給環境保護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很明顯,中國無法再走發達國家走過的路子,必須儘快地提高經濟發展的效率,尋求可替代能源。

不過,林建枝對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前景要比林超英樂觀。他認為,中國和其它一些發展中國家在節能方面有著巨大的空間,而且自然界還有著相當的自我恢復的能力。只要人類能夠擺脫對GDP數據增長的片面追求,更多關注人的生活質量和人與人之間的平等,加大力度開發和使用可再生性能源,人類有可能使自身的發展進入可持續發展的軌道。

關鍵詞: 中國,發展,經濟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吳敦義:高雄市不開採石灰石
開採石灰石礦 衝擊南縣生態觀光
布朗克斯大力改善生態環境
洛杉磯中共竊國60年研討會26日舉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