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力工具:五大成功要素(3)

杰夫.布朗、马克.芬斯基、莉兹.内波伦

人气 2
标签:

脑力工具2:最适风险仪

当史蒂芬‧哈里斯(Stephen Harris)亮出他那迷死人的笑容时,大部分的女人立刻就会想到:摇滚明星。

哈里斯来自以工人阶级为主的威尔许小镇,这个小镇因他在一九八○年代担任一些乐团的贝斯手,比如异教乐团(The Cult)以及枪与玫瑰(Guns N’ Roses),而声名大噪,其后他淡出幕前,转而追求其他兴趣,像是绘画和攀岩。

二○○一年九月,纽约世贸大楼发生恐怖份子攻击事件,哈里斯在亲眼目睹了由此带来的痛苦与折磨之后突然顿悟,他的人生也因而开始改变。

虽然他向来不是个好学的学生,但他决定重返校园,立志做一个医生。因此,哈里斯在三十六岁的年纪时,决定冒险走出既有的安全区,迈向那条他得到四十五岁才能正式戴上听诊器的漫漫长路。

但他说,到头来,要跨出那一大步是一个很容易下的决定。他耸耸肩膀说,无论如何有一天他都会到四十五岁,因此最大的风险是回顾人生却发现自己当时并未大胆追寻梦想。有多少次,你曾经想要人生转一个弯,却迟迟无法确定应该如何衡量后果?

像哈里斯这样的人会把他们的机会雷达表与被我们称为“最适风险仪”的脑力工具接合在一起。他们认为的重要风险,不是像把毕生积蓄投注在赛马场或进行高投机性投资那样的事,也不是像买张乐透或与帮派份子来一场扑克对决。

如果你想要自己的风险仪有效运作的话,你必须非常善于认知风险为何,决定你能够承受多少风险,以及你是否愿意且能够承担万一失败的后果。

你当然不想一天到晚经历冲撞、跌宕起伏,但你肯定希望能够瞄准一个目标,并拥有足够的回报,以让一切看来是值得的。

赢家也会试着透过冒险一途以改善自己的境遇(有时则是这个世界),这个风险必须够份量,而且他们本人在其结果中占有一席之地;无论如何都比只坐在旁边安全纳凉有趣得多。那是因为芝麻绿豆大的目标构不成奖赏,而无法达成的目标又是浪费时间的事。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莎宾娜‧汤姆(Sabrina Tom)和同事们在二○○七年时进行了一项神经经济学的实验,目的在于观察脑袋如何衡量风险,也因此获得了这方面的明证。

他们扫描了十六位受试者的脑部,这些人拥有一半的机会能够赢得一小笔现金奖,结果显示在赢的机会升高时,与奖励相关的区域会亮起来──然而一旦输的概率升高时,同样的部位则会变暗。

这种在前额叶皮质与腹侧纹状体(ventral striatum,为基底核的一部分)等区域的神经“损失趋避(loss aversion)”程度较高者,通常行为也会显示出对於潜在损失的敏感度比较高。

类似哈里斯这样的赢家,特别善于校准这种风险门槛,以决定是否有冒险的价值。他们清楚何时可以一头栽进去、何时该走开。@(待续)

摘编自 《打造赢家的脑:5大脑力工具X 8项赢家特质 = 成就目标》 脸谱出版社 提供

相关新闻
打造品牌——行销大赢家
智慧手机决战 消费者是赢家
全球金融危机中国离“最大赢家”有多远
“成功10大金钥”  成为生命赢家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