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祥薇: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电影皇帝金焰(二)

洪祥薇

人气 6
标签:

【大纪元2010年12月06日讯】时光漫漫,总要湮没一些当年的世事达人,而上世纪三十年代电影之光,那些优秀的演员和电影作品以及歌曲,等等,是不应该被人们遗忘的。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电影皇帝金焰,本为朝鲜人,因父亲参与抗日而举家逃亡来到中国并入籍中国,自此,那时仍是小小年纪的金焰便开始在中国尤其他日后在大上海这片土地上,遵循老天给定他的命运,完成了电影皇帝的一生使命,尽管,他本人不爱这个“虚名”。有诗云: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由来最易醒,又曰: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金焰的人生单纯而丰满,像是长白山那静静的湖泊,但其塑造的人物形像却令人难忘。

* 笙歌未散

有很不错的文娱才分的金焰,在朋友的资助下抱着明星梦来到大上海,当时他年仅十七岁,受过冷遇和尝过饥寒,却没有动摇过对电影的热爱。起初他参加了几次群众演员的角色,后来被侯曜导演安排在电影公司做场记。一九二七年,他作为配角出演了民新影片公司的《热血男儿》,留美归来的导演孙瑜注意到了质朴英俊的金焰,并在自己一九二九年导演的武侠片《风流剑客》中启用了金焰作为男主角。

一九三零年,金焰出演了孙瑜导演的影片《野草闲花》中的男主角,这部中国的首部有电影歌曲的影片大获成功,男主角金焰从此走上星光大道,而女主角,公认的中国默片时代最优秀的女演员阮玲玉也奠定了在联华的一姐地位。这部影片讲述了一个颇具现实意义的爱情故事,从灾区流落到大上海的卖花女丽莲,聪明活泼,风采动人,金焰所饰演的音乐学院毕业生,与丽莲共同书写人生理想。在当时的社会情况下,这部影片男主角的质朴,英俊,健美,为影坛当时一派病态小生的流行风气注入了新鲜的生机,而阮玲玉的细腻而高超的演技也获得导演孙瑜的称赞和包括影艺界在内的赞誉。

当时正好赶上联华的发展期,一九三零年八月宣告成立了“联华影业制片印刷有限公司”董事会,之后金焰便陆续开始在联华、艺华、新华等影片公司开始签得更多的片约,由于当时影片公司的变迁,《故都春梦》、《野草闲花》和《恋爱与义务》这三部家庭伦理题材电影同时开拍;其中,《恋爱与义务》改编自波兰女作家的同名小说,一九三一年由卜万苍导演,有152分钟片长、带有中英文字幕,这部影片叙述出生于封建家庭的少女杨乃凡和大学生李祖义相爱,不久,奉父母之命乃凡嫁给世家子弟黄大任,并产下一对儿女。后来,乃凡和祖义旧情难忘,相约私奔,在乡间,生一女儿。两人回到城里谋生,因私奔为社会伦理道德所不容,祖义遂贫病交加,撒手尘寰,乃凡独自养育女儿长大。十五年后,乃凡的私生女被男生追求,却因为乃凡的过去的“名声”而使后代无法谋取幸福,乃凡将女儿托付给业已成名的前夫,自己投河自尽。金焰在此片中饰演祖义,阮玲玉饰乃凡。从此片中可以看出,在二十世纪的大上海,作为中国的时代缩影的这么一个背景世界,当时人们的道德伦理观,尚是保守,影片中虽似乎给予恋爱中人物以同情,然后,其悲剧的命运其实也说明了一个因果关系,为了自己的欢情乐爱而使家庭离散,社会不稳定,是要负责任的。倘若社会人人都这样为了爱不顾死活,那还成何体统?

一九三二年金焰本人加入了左翼作家联盟。金焰所处的一九三十年代初正是在日本侵华前夕,同时也是电影界被二十年代的陈词滥调电影剧本搞的比较“痛苦”的时际,制片厂觉得无病呻吟的公子哥儿、小姐等的题材已没多大市场,联系了左翼人士介入电影圈。上海当时是为中国所谓左翼文化运动的发源地,当时的社会,为共产党人所宣传的所谓新思想、新意识、新文化所渗透,电影,作为“从社会革命家转入革命文艺家”的转型第一步,自此,“中国共产党人参加电影工作”,领导文委的瞿秋白派出钱杏村、郑伯奇、夏衍三人去做明星公司的编剧顾问。一九三三年三月,共产党文委(全称:共产党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派夏衍任组长,“正式成立党的电影小组”。

最近,一篇名为“马克思的成魔之路”的文章流传甚广,当时面对内忧外患,中国的知识份子确如“九评共产党”中所说,他们积极开放心怀,拥护新的思潮,幻想国家命运前途就此改观,包括文艺界和整个社会的思想,都是处在一种谋求所谓自由,民主与进步的氛围中,却是真假良莠,民族文化中的毒药和良药都一起被中华民族喝下去了。

在当时,出于共产党的蛊惑,那远大宏伟、崇高的人生理想和追求的表面华丽言辞的确吸引了不少稚气未脱的有志青年,延安文艺青年即出自于此。

中国上海,上世纪三十年代,左翼人士介入电影,带来了对传统文化的反向回归,而人们一直不能察觉其对文化的真实毁损,只是看到漂亮的演员,现实意义的电影情节,才华横溢的导演,新人辈出的星光灿烂,当时,电影批评几乎是左翼一统天下,“占领了几乎上海所有大报的电影副刊”。

金焰在这个时期所塑造的,也大都是所谓反抗侵略与压迫,追求爱情和自由的进步青年的形象,所谓时尚是也。

《电声日报》是一份由林泽苍创办的别有创意的娱乐报纸,一九三二年,该报发起“中国十大电影明星”票选,金焰获得观众票选出的“电影皇帝”之美誉。一九三四年,《电声日报》改为《电声》周刊(三十年代发行量最大的电影刊物之一),在其再度发起的明星票选中,金焰一举获得“观众最喜爱的男明星”、“最漂亮的男明星”、“观众最愿和他做朋友的男明星”三项殊荣。

《桃花泣血记》(Peach Blossom Weeps Tears of Blood)亦是金焰和阮玲玉的合作主演的作品,描述金家牧场少爷德恩少年起即爱上自家雇工的女儿琳姑,两人青梅竹马,但因金母反对,他们秘密结婚,终遭发觉,金母拆散了这对鸳鸯,琳姑已身怀有孕并诞下一子,旋病危,德恩在她临终前赶来,相爱的夫妻人天永隔。这样的爱情与缘分的题材,至今仍然不衰。一九三二年,该影片赴台放映,为给这部电影作广告,台湾影业请人根据剧情作出了一首歌,不料红遍全台并成为历史性的台湾第一首流行歌曲。就中国的婚姻传统而言,要天地承认、父母承认,所以叫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才是夫妻对拜,只为了爱情而天不怕地不怕,已经失了孝道,对社会公义的维护实际也没做到,在历来的电影中,这种不经父母同意而私自结合的爱情似乎总是酿成悲剧,如西方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著名电影《爱情故事》。从中,我们似乎可以看出做人要注重维护道德的重要性,父母要有父母的样儿,子女要有子女的样儿,只是现代社会,就中国人而言,为了儿女而为金钱奋斗的大有人在,再无当年岳母教子要“精忠报国”之风。时代,一步一步的演变下来,人们的道德观一天天的变异下来,百年历史,即便是娱乐如电影,从中可以看到一部民族文化与文明世界的形象勾勒,如今是《霸王别姬》、《色戒》,更可以看出走向畸形没落审美观的电影艺术的变异。女明星甚至男明星的形体暴露如露点,走光成为尤其媒体渲染的追捧话题以吸引读者和观众,低下的成为时尚,败坏艺德,倒溯百年,岂非电影人的耻辱?可谓辱没先人文化。大陆所谓潜规则,风化之不存也久矣。现今离传统越来越远的道德艺术观,再走下去,电影艺术是没有发展前途的。

金焰的第一位妻子王人美,是著名电影《渔光曲》的主演,也是一位电影明星,他们相识于一九三一年开拍的电影《野玫瑰》剧组,王人美活泼大方,机灵美丽,金焰英俊质朴,为人洒脱,他们志同道合,坠入爱河,他们俩结合以后,时人谓王人美是“野猫”变成“家猫”,喻夫唱妇随的美满婚姻生活。抗战时期,金焰仅参加少数影片的拍摄和参与一些舞台剧的演出,他一度想完成体现抗日主题的一部《英雄血泪》的剧本创作,因种种原因未果。

一九三八年,上海电影人抗拒日本人强迫出演角色,体现了民族气节,纷纷上演《南行记》(走香港一线)、《西行记》(辗转西南地区),金焰、王人美一同经历了颠沛流离的战乱生活,作为一家之主的丈夫,金焰曾想进入建筑业,没有成功,做生意,也未成功,几经周折,金焰最终去了重庆的中国电影制片厂,王人美任职于美军在广西的后勤做了一名打字员以维持生计。

当他们都是收入丰厚的电影明星时,他们一起享受过快乐富有的生活,当他们经历战乱辗转流落时,也有争吵和不和。早年王人美早产生下一子并很快夭折,金焰因拍片繁忙而无法及时出现,两人未能互相体谅,婚姻关系从此出现裂痕。他们的结合,始于电影,他们的分离,似乎也在电影的受战祸冲击中而渐渐浮出——一九四四年,金焰、王人美劳燕分飞,曾经的伉俪情深化为人间春梦。

金焰的上半段其实也是最出彩的电影人生,宣告落幕。

王人美在五十年代中期与画家叶浅予结为连理。她本人于一九八七年谢世,得年七十三,二零零七年,她的回忆录《我的成名与不幸》出版面世。(待续)

相关新闻
洪祥薇: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电影皇帝金焰(一)
楚一丁:《繁花》,一场在恐惧中绽放的梦幻
歌唱家白雪演唱《再次成为神》主题曲
诸葛明阳:天人合一的画卷 灵动轻盈的舞蹈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