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投放反常性萎靡 中国社会融资体系失衡

【大纪元2013年06月05日讯】(大纪元记者任义报导)2013年以来,中国旺盛的信贷需求主要来至中共地方政府基建项目和房地产业。5月份信贷投放反常性萎靡,实体经济真实的融资需求却被掩盖,中国社会融资体系正在面临结构性失衡。

信贷拉动经济增长力度小 实体经济状况未改善

截至5月31日,工商、农业、中国、建设四家大型银行信贷投放再现反常性低迷,新增人民币贷款仅为2080亿元,中国银行信贷投放力度甚至低于股份制银行。国有银行体系低迷的信贷投放,使中共官方超预期的制造业PMI数据看起来有些难以理解。

有银行业人士表示,2013年以来,信贷需求相当旺盛,这一点从银行贷款定价上已经充分显现,新增贷款中,利率上浮的比例依然在50%上下,下浮占比只有15%左右。但实体经济状况并未改善,贷款有效需求不足,甚至出现了单月下降的状况。

建设银行某支行行长对大纪元记者表示,今年开始信贷量猛增,但很多并未进入实体经济,而实体经济的贷款需求才是中国经济的真实反映,大量的信贷都是进入到地方基础建设项目和房地产行业。

该行长称:“一般银行都用浮动利率,银行去求央企和国企来贷款,主动向下浮动利率;而一般的企业想贷款,银行就会向上浮动利率,让企业付出比基准利率高的贷款成本。”

中国庞大的社会融资体系正在面临结构性失衡:一方面,在信贷额度管控之下,成本较低的贷款成为稀缺资源,中共地方政府中长期基础设施贷款需求旺盛,再度对小微企业融资形成挤出效应;另一方面,过去9个月,快速膨胀的非银行信贷融资推动社会融资规模不断走向新高,但并没有传导到实体经济。

基建项目大规模上马 中共各地方政府闹“钱荒”

如要实现经济高增长,对中共地方政府而言,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扩大投资,期望短期内见效。正因如此,每年各地往往出现大规模、超常规的投资。在主要依赖投资拉动经济的老办法下,转变中国经济发展方式上并没有切实的突破。

有分析人士称,中国地方政府官员在过去几年想方设法发展经济,用不断攀高的GDP为自己增添政绩的过程中,已经彻底明白了一个道理,通过基础性项目建设带动地方经济及就业发展最为方便可行。

对于中国民众来说,这体现在建设水平国际一流,但几乎看不到几辆车走过的省际高速公路上,体现在各个城市争先恐后建设的各种广场,购物天地,商业中心上,也体现在中国各级地方政府一栋栋“赛白宫”的办公大楼上。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2月以来,大陆多省份已公布的地方投资计划涉及金额超过20万亿元。有专家表示,此举或能对拉动地方GDP增长产生短期影响,但却给未来埋下了危险的种子。

有来自对中共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调研显示,今年以来中共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纷纷加大银行贷款提款量。同时,来自中金公司的调研报告显示,对于地方平台公司,银行贷款利率仍较为低廉。目前银行贷款利率是基准利率,而在2011年资金紧张的时候是有所上浮的。

实体经济不振 信贷被用做套利工具

由于中共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闹“钱荒”,其也纷纷做出将持续扩大非银行融资占比的计划。如此背景下,社会融资规模结构性变化值得关注。以4月数据为例,当月社会融资规模为1.75万亿,同比多增0.78万亿,其中人民币贷款对社会融资总量的贡献度已经连续两个季度降至45%,明显低于去年同期的70%。同时,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企业债新增均接近2000亿元,未贴现承兑汇票增长更超过2200亿元,非信贷融资相当活跃。

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认为,过去九个月内社会融资总额虽然增长很快,但没有传导到实体经济。企业即使获得了融资也倾向于“囤积”资金,而不敢或不能及时启动投资项目。由于各种类型的套利,企业从银行获得的贷款资金以其他形式(如信托、委托贷款)被转贷。

由于江浙沿海一带中小企业不良贷款持续攀昇,各家银行对小微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偏好明显减弱,多家银行业人士表示,银行纷纷采取主动管控小微企业贷款增量的行动。

(责任编辑:刘毅)

相关新闻
彭博社:万亿信贷未拉动中国经济
调查:欧洲公司对中国业务市场乐观情绪下降
大陆煤炭跌破成本价  企业降薪裁员停工
融资增速超GDP七倍 超高信贷未能刺激中国经济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