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名人

骑楼上的诗人 周梦蝶孤独粹炼悲苦

半世记以来台湾诗坛的一颗指标星、一位苦行僧,诗人周梦蝶,5月1日下午病逝,享寿94岁。周梦蝶在台湾现代诗坛,具启蒙与指标性地位。在台湾60年孑然一身的周梦蝶,持守孤独、洁净的灵魂,以纯净、简约透着谐趣余韵的文字与惘惘人世进行深刻对话,写下“骑楼下的传奇”,在90高龄时,仍持续创作。他的为人和作品,都受文坛的推崇,堪称现代诗坛的瑰宝。

“淡泊而坚卓的狷者”诗人周梦蝶(右),2014年5月1日病逝,享寿94岁。(中央社档案照)


周梦蝶澹泊处世,精读中国传统经典,躬守道德之光,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称其为“对现实生活的要求,在芸芸作家里属他最低”、“一诺千金,不辞辛苦为朋友奔走,又不愧于儒家……更是娑婆世界最不自由的人,是常怀千岁之忧的大伤心人”。作家龙应台感怀周梦蝶“以他宁守孤独的文学深邃,告诉我们在动荡的世界里,有一些东西是永恒的。”

“周梦蝶”这个笔名第一印象就让人联想起“庄周梦蝶”的典故。本名周起述的他,起这个笔名的确来自庄周午梦蝴蝶的故事,表述对自由的无限向往,意味着自我与外物的浪漫诘问。1921年他出生于河南省淅川县马镫乡,1948年底随国民政府渡海到台湾,1959年起在台北市武昌街明星咖啡厅门口摆书摊,专卖诗集和文哲图书,并出版生平第一本诗集“孤独国”。离乡半世纪后,于1997年获第一届国家文化艺术基金国家文艺奖文学类奖章。

周梦蝶写诗开始于1952年的军旅中,退伍后加入当时台湾诗坛三大社之一的“蓝星诗社”(1954年成立)。创作超过半世纪的他,在台北滚滚红尘中的骑楼下摆摊鬻书,在明星咖啡屋孤独凝炼出生命哲思,以一代诗坛祭酒身影,铸出诗作超过三百篇,90岁之际成《周梦蝶诗文集》,其中《孤独国》是他最早的诗集,于1999年获选为“台湾文学经典”;《行到水穷处》是他的经典之作。诗的风格常从自我性灵为起点,观照生命、感悟自然万物。诗友们称赞他是“淡泊而坚卓的狷者”。

生前,周梦蝶一向寡言。在2012年文化部长龙应台登门探望时,他竟然娓娓谈起离开大陆来台前夕的往事。周梦蝶当时表示,19岁那年他快要从师范学校毕业,某天跟着同学去算命,算命的说,看到军人的粮簿上有他的名字,让周梦蝶讶异,因为他打算毕业后回家乡教书,最大的心愿就是每天陪母亲吃饭。

没想到毕业前,共产党打到他家乡,全村逃难,周梦蝶决定参加青年军,并且长跪在母亲面前,恳求母亲答应,直到最后,母亲都没说半句话。母亲返房睡觉,让他继续长跪,之后是周梦蝶的祖母让他起身的。没想到周梦蝶这一离开就几近半世纪,再回乡时,他已是75岁古稀之龄。

西来幽灵共产党窃政荼毒神州大地,烽火连天中,周梦蝶在母亲的痛哭和祖母哀伤的祝福下,遗下发妻和二儿一女,只身跋涉到武汉。周梦蝶随军搭船渡海到台湾,船将入港时,他远眺陌生的高雄港,心中念念不忘的是,还没有读完的红楼梦。“周梦蝶转眼一看海上落日,胸中只有二字浮出,瞬间了解了何谓‘苍茫’”。

龙应台感怀周梦蝶“周梦蝶的一生,是台湾文化史的一页传奇,更是一个时代的勋章。”

侧记

1980年美国 Orientations杂志记者来台专访诗人,曾以古希腊时期代神发布神谕的Oracle为喻,撰文者称许他为“峨眉街上的先知”(Oracle on Amoy Street)。

周梦蝶没有至亲住在台湾。国立高雄师范大学国文系副教授曾进丰,因研究周梦蝶的诗作,作为论文主题,彼此结为忘年之交,也协助清贫的周梦蝶在新店市住处安养,在文坛传为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