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人生

【名句中的人生】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色彩与人类生活环境紧密相连,从大自然的天地山水、各种建筑物,以至瓜果、花鸟,甚至细如虫、蚁、纸、笔都脱离不了色彩。很难想像抽离了色彩的世界是个什么样的景象。从八卦中阴阳两极开始,中国就是一个讲求“对应”关系的民族。文学上表现的是一种“对偶”的应用:平仄的和谐;句数以偶数作结;字数讲究奇数的组合。当然色彩的运用也不会是一种单色的涂抹而已。

随着先民们的生活历程与思想型态的交互变化中,颜色的对比、互补、衬托、彰显……等的作用与效果,在各方面逐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有意无意中或不知不觉间,诗人们就自然的以颜色表露他的情意,用色彩去抒发内心的触动,用色块去描摹一己的观感。因而在古典诗词中,色彩在整首诗里渐渐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越调】天净沙 秋    元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这是作者四季风景图中的第三首,也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首。开头两句描写了村、日、霞、烟、树、鸦六桩秋天的景物,又用孤、落、残、轻、老、寒六字加以渲染,便给秋天笼罩上一层肃杀的气氛。孤村、落日、残霞是组萧瑟、黯淡的景象;轻烟、老树、寒鸦则又是一组迟暮、凄凉、冷落的景象。作者一连写了六种景物,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为什么这些景物在作者眼里是如此的黯淡、凄凉?光读这两句是得不到答案的。次句“一点飞鸿影下”便点出了这个主题。在一组静的景物当中增添了一个动的形象,马上赋予一片生机,那“飞鸿”往往使人引发思念之情,这是古典诗词曲中常见的写法。“飞鸿”代表着书信、消息、往事的痕迹、离别远行或超然世外的豁达退隐……等等内心的意象。因此,经“一点飞鸿影下”这么一点,前面所写的种种景物,仿佛便染上了怀念、相思的色调。

作者在点明主旨之后,又加上“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青、绿、白、红、黄,五色景物,色彩斑烂,相互间杂、映衬,又进一步给这肃杀的秋景,增添了活气。这五色的掺入,不仅色彩鲜明,而且冷暖色相间,以散透视的绘法,写出了秋之明丽动人。这是一幅纯粹的山水画,虽然人物隐而不见,但在整首作品中,能让人感受到欣赏这眩目迷人的秋景所带来的那份心平气和、闲适安谧、情绪清明的心态转变。为怀别、相思增加了几分开朗、健康的诗情。

诗人,确实有诗人敏锐的观察力与纤细的心灵触角和高明的色感,不管是有意的安排亦或是无心的堆砌,总有他特殊的含意在。所以我们可以确定色彩与情感有着相当巧妙的关连,可以说这是内外情境的契合使然。甚至于有些诗词更将色彩推向一个象征的层次,而且是人人均能接受的普遍模式,成为一种类型。譬如“白发”,马上可以体悟到青春的消逝、愁绪的添增。“白”让人觉得凄寒。月光的白、霜雪的白、白杨的白、白发的白,莹洁不可侵犯。因此,从很多作品中,我们可以发掘共通的属性、共通的象征意义。

心理学家们一直在研究色彩与个人感情之间的连结。经由不同的色彩喜好可以判定个人性格上的差异性。反之,也因不同色彩的环境影响未来人格的发展。例如:绿色导引和平;黄、橙产生温暖;红色总给人热情、占有、统辖、积极的感觉。而中国古典诗词曲里更是如此。因此可以由诗中呈现的色彩,探究出诗人个自的私密性感情的缘由,及其个人的癖好与性格背景。

“静夜思”与“玉阶怨”同为李白的杰作。这两首透露出他对“白”的虔诚,他是个酷爱不染纤尘的洁莹之白的诗人,也象征着他高洁的襟怀及道德操守。而晏几道为人疏放不拘小节,工于言情,能写真情实感,因而词中常用红与绿的对比颜色字,让这些颜色字产生戏剧感、产生诗中的张力。至于五色杂呈、纷繁而不觉刺眼的意象所造成的特殊情趣,不只白朴使用,早在宋朝陈师道、陆游……等等名家,诗词中更是屡见不鲜。多色字的出现,使得作品中不仅有色,还有光、影、云、气,甚者动植物均备,是一种多姿多采的美感经验的呈现。

诗词中的色彩不一定都具有象征意义,但至少从联想中影响了感情的产生与转化,创造了作品的美感。诗的语言是一种意象语言,从“色相”产生的“意象”更能生动、鲜活,栩栩如生。因此自古以来,这些骚人墨客在自己的创作中绝不会放弃色彩的说服力。真正的艺术家要能从平凡中鉴赏出特点,从泛泛中见出真迹;能以各种特殊的视觉、嗅觉去欣赏各种殊胜的美。即使是游戏笔墨,其中反而含有一点哲理的体悟。无疑的,我们生活在彩色世界中,当然乐意欣赏生活中的诸般色彩,更乐意领略诗人所创造的另一个斑烂世界!@*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