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中的人生】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画与文/杨纪代
font print 人气: 272
【字号】    
   标签: tags:

色彩与人类生活环境紧密相连,从大自然的天地山水、各种建筑物,以至瓜果、花鸟,甚至细如虫、蚁、纸、笔都脱离不了色彩。很难想像抽离了色彩的世界是个什么样的景象。从八卦中阴阳两极开始,中国就是一个讲求“对应”关系的民族。文学上表现的是一种“对偶”的应用:平仄的和谐;句数以偶数作结;字数讲究奇数的组合。当然色彩的运用也不会是一种单色的涂抹而已。

随着先民们的生活历程与思想型态的交互变化中,颜色的对比、互补、衬托、彰显……等的作用与效果,在各方面逐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有意无意中或不知不觉间,诗人们就自然的以颜色表露他的情意,用色彩去抒发内心的触动,用色块去描摹一己的观感。因而在古典诗词中,色彩在整首诗里渐渐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越调】天净沙 秋    元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这是作者四季风景图中的第三首,也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首。开头两句描写了村、日、霞、烟、树、鸦六桩秋天的景物,又用孤、落、残、轻、老、寒六字加以渲染,便给秋天笼罩上一层肃杀的气氛。孤村、落日、残霞是组萧瑟、黯淡的景象;轻烟、老树、寒鸦则又是一组迟暮、凄凉、冷落的景象。作者一连写了六种景物,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为什么这些景物在作者眼里是如此的黯淡、凄凉?光读这两句是得不到答案的。次句“一点飞鸿影下”便点出了这个主题。在一组静的景物当中增添了一个动的形象,马上赋予一片生机,那“飞鸿”往往使人引发思念之情,这是古典诗词曲中常见的写法。“飞鸿”代表着书信、消息、往事的痕迹、离别远行或超然世外的豁达退隐……等等内心的意象。因此,经“一点飞鸿影下”这么一点,前面所写的种种景物,仿佛便染上了怀念、相思的色调。

作者在点明主旨之后,又加上“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青、绿、白、红、黄,五色景物,色彩斑烂,相互间杂、映衬,又进一步给这肃杀的秋景,增添了活气。这五色的掺入,不仅色彩鲜明,而且冷暖色相间,以散透视的绘法,写出了秋之明丽动人。这是一幅纯粹的山水画,虽然人物隐而不见,但在整首作品中,能让人感受到欣赏这眩目迷人的秋景所带来的那份心平气和、闲适安谧、情绪清明的心态转变。为怀别、相思增加了几分开朗、健康的诗情。

诗人,确实有诗人敏锐的观察力与纤细的心灵触角和高明的色感,不管是有意的安排亦或是无心的堆砌,总有他特殊的含意在。所以我们可以确定色彩与情感有着相当巧妙的关连,可以说这是内外情境的契合使然。甚至于有些诗词更将色彩推向一个象征的层次,而且是人人均能接受的普遍模式,成为一种类型。譬如“白发”,马上可以体悟到青春的消逝、愁绪的添增。“白”让人觉得凄寒。月光的白、霜雪的白、白杨的白、白发的白,莹洁不可侵犯。因此,从很多作品中,我们可以发掘共通的属性、共通的象征意义。

心理学家们一直在研究色彩与个人感情之间的连结。经由不同的色彩喜好可以判定个人性格上的差异性。反之,也因不同色彩的环境影响未来人格的发展。例如:绿色导引和平;黄、橙产生温暖;红色总给人热情、占有、统辖、积极的感觉。而中国古典诗词曲里更是如此。因此可以由诗中呈现的色彩,探究出诗人个自的私密性感情的缘由,及其个人的癖好与性格背景。

“静夜思”与“玉阶怨”同为李白的杰作。这两首透露出他对“白”的虔诚,他是个酷爱不染纤尘的洁莹之白的诗人,也象征着他高洁的襟怀及道德操守。而晏几道为人疏放不拘小节,工于言情,能写真情实感,因而词中常用红与绿的对比颜色字,让这些颜色字产生戏剧感、产生诗中的张力。至于五色杂呈、纷繁而不觉刺眼的意象所造成的特殊情趣,不只白朴使用,早在宋朝陈师道、陆游……等等名家,诗词中更是屡见不鲜。多色字的出现,使得作品中不仅有色,还有光、影、云、气,甚者动植物均备,是一种多姿多采的美感经验的呈现。

诗词中的色彩不一定都具有象征意义,但至少从联想中影响了感情的产生与转化,创造了作品的美感。诗的语言是一种意象语言,从“色相”产生的“意象”更能生动、鲜活,栩栩如生。因此自古以来,这些骚人墨客在自己的创作中绝不会放弃色彩的说服力。真正的艺术家要能从平凡中鉴赏出特点,从泛泛中见出真迹;能以各种特殊的视觉、嗅觉去欣赏各种殊胜的美。即使是游戏笔墨,其中反而含有一点哲理的体悟。无疑的,我们生活在彩色世界中,当然乐意欣赏生活中的诸般色彩,更乐意领略诗人所创造的另一个斑烂世界!@*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处于不同思想境界的人,其思想意识也是各不相同的,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居高始得远眺,临峰方可眼阔。当我站在泰山的极顶──玉皇顶,体会杜甫诗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时,心中就自然泛起一丝难以名状的崇高之感和豪壮之情。由此我认为即使是世俗中的任何人,如果他能登上绝顶,凭高远眺,就一定会有与平时读诗时不同的感受,就能亲身感受到宇宙的博大和大自然的造化。
  • 人生的路该如何走,可以有很多的选择,出家又何尝不是一种选择!其实如何选择常不是问题,重点是要清楚自己为何做此选择,又该如何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漫长历史长河中,受“忠孝节义”中华传统价值观的熏陶,涌现出了许多“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忠贞之士。古代有田横五百壮士舍生取义,近代有国军抗日英雄张自忠将军宁死不屈。即使是无名的市井小民,一旦他有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尚气节,就足以名传千古,光照后人。历史上任何一个壮烈殉节的英雄,背后都有一个悲壮惨烈的故事。历朝历代的忠臣义士都曾抱定“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坚定信念,面对威胁利诱而宁死不降,展现了高尚的道德品格。

  • 人是群居动物,也因为“群居”与“情”的作用,从此没三天好日子过,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时时在悲欢离合里浸泡,日日在恨海愁山中翻滚;吃不好、睡不好;得到一点儿,高兴得不行;失去一点儿,痛苦得难受,怎么也跳不出“情丝”的缠绕,如何也弄不懂“不公”的来处。日子过得不顺遂,心情弄得不舒坦。尤其是年岁大了之后,仍勘不破“情”字摆弄的老年人。
  • 夕阳椰林、蓝天碧海是南国特有的美景之一。我在夕阳西下的时刻从不急急忙忙地赶路,总是要仔细地欣赏一番之后才舍得离开。夕阳之下的美丽的景色,如过往云烟,一瞬即逝,令人不自由主地回想起晚唐诗人李商隐的诗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 让我们随着诗人的身影与步履,在这旭日初升、高广的林木筛下缕缕阳光的晨间,踏进这一座破山寺。一路上绿竹夹径,蜿蜒的把人引向一片幽静的浓林密花中,此时能隐约的窥见唱经礼佛的禅房掩映其间。翠绿的山峦焕发着日照的光彩,似乎使得鸟儿们喜悦不已,不停的飞鸣欢唱。那清澈的潭水映照着眼前的一切,不觉使人心境湛然空明起来。
  •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这两句名吟出自于明朝于谦的〈石灰吟〉,意思是说,就是把我全身弄得粉身碎骨,我也全不怕,即使拼着生命的危险,我也要保持我一生的清白在此人间。原句是“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抒发了自己不畏艰难、坚贞不屈,甘为民众的利益作牺牲的高尚精神,表达了清白自守的高风亮节,展示了诗人的远大理想和坦荡的胸襟以及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 从小学开始的考试到出社会后各种职场上的厮杀,现实人生里充满了竞争,强者为王的铁律让许多人将人生归类为赢家与输家。于是,虽看不见血流成河的表相,但多少人因失败的打击而一蹶不振,甚至造成严重的家庭与社会问题。
  • 当时的刘基在一个夏日的某一天在杭州城里漫步,只见一个小贩在卖柑子。柑子是很难保存到夏天的,但刘基发现这小贩卖的柑子金黄油亮,新鲜饱满,就像是刚从树上摘下来的,他便去向小贩买了几个。虽然价钱是上市时的十倍,但觉得小贩能把柑子贮存到现在,也是很不容易的事,贵就贵些吧!回家后,刘基剥开柑皮,发现里面的果肉干缩得像破旧的棉絮一样,便拿着柑子,去责问小贩为何骗人钱财。
  • 在人生的修行中,对于正人君子来讲,最重要的事莫过于不断的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至于物质享受,能维持最基本的衣食住行就应该知足了。一个人如果拥有较高的道德品质,即使居室简陋,人们也会自然而然的敬重他。大德之士谦恭有礼,德重才高,能以慈悲的胸怀善待天下众生,不管他是否具有丰富的物质财富,都会轻易的得到众人的仰慕。 这不由得使我想起刘禹锡〈陋室铭〉中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