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养方法

教导孩子何必掉眼泪(3)

第一招:你希望你的孩子扮演什么角色(下)

中国古训:功扬于庭,过规于室。功扬于庭的目的是在给人位尊,过规于室在隐藏缺点,使有改过向善之机会。从角色理论的观点来看,功扬于庭等于给人戴高帽子,赋于“好的角色”使继续向善,不致为恶。过规于室则是避免归附不良角色,而使之自甘堕落。这就是“角色期望”(role expectation)会对人产生事前规范的效果。

在教育心理学上有一个很有名的理论,叫做“自我应验的预言”或者称之比马龙效应。其主旨都在说明当一个人被“认定”或“归附”一个角色后,他个人很可能实践了所被归附的角色。

底下列举若干事例,佐证角色归附的影响力:

*例一:“倒闭的银行”的角色

有对夫妇于周末上街闲逛,不知不觉间来到了一家银行门口,太太向银行一瞥,惊见行内挤满人,太太好事地问到道:“今天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提款?”,此时,其丈夫完全不知所以然,乃随便敷衍其太太说:“大概是这家银行快倒闭了。”说时迟、那时快,凑巧有位陌生人擦身而过,此陌生人未清楚听见“大概是”三个字,只是耳闻“这家银行快倒闭了。”

这种马路消息,对听闻者具有莫大的冲击。因此,该陌生人心里想:“我半生积蓄都存在这家银行,若是它真的倒闭了,储蓄岂不泡汤了。”于是赶快跑回家,拿印章、存款簿,到这家银行提款。同时,他又好心的通知亲朋好友,于是一传十、十传百,都赶来提款,结果这家银行终于倒闭了。

解析:

这家银行因一时谣传,被归附了“将要倒闭银行的角色”,于是大家以“将要倒闭的银行”之态度对付它,最后这家银行终于“演出”倒闭银行的角色。

*例二:神经病的阿辉

阿辉有个神经病的母亲,父亲是记者,平常忙于跑新闻,母亲又无法管教子女。所以阿辉从小便养成许多不良习惯,做事随随便便,经常迟到学校,上课胡言乱语,随便离座,有时甚至离校外游。在校期间,由于不守校规,几乎天天被“修理”,仍不收任何效果。

阿辉的乖张行为,引起笔者的注意,经家庭访问的结果,得知阿辉的妈妈是神经病患者。由有其父必有其子的推论下,阿辉因此被冠上神经病的孩子这个“雅号”,阿辉乃努力演出神经病这个角色。

笔者治疗阿辉的“神经病”行为的方法是选阿辉当班长,然后告知“班长”的角色行为是什么,并请全校教师共同期许阿辉努力演好“班长”的角色。由于班长的角色行为与神经病的行为不相两立,因此阿辉终走出神经病的恶梦。

*例三:启智班之标记作用

我们台湾推展启智教育已有三十余年的历史,启智班教育成果不彰一直为人所垢病。推究其原因乃是,用启智学校和启智班来安置智障学童,这两种方式无法避免“智障”的标记。启智教师事先对智障学童已有先入为主的观念,认为费心教学于事无补,因此在教学上敷衍了事,在态上不求长进,而对研究各种教学的又敷衍塞责,启智教育的成效不彰,便是启智班标记效应。

*例四:普通班中的垃圾堆

国小阶段,班级的组成是采常态编班,因此在一个班级中总难免有少数成绩不好的学生,这些学生其成绩不好,有些可能是智能不足,也有些是文化不利因素造成,或因不良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及学习环境导致学习成就低劣。但是有些老师却将他们冠上“垃圾堆”的角色。

其实经长年从事特殊教育之工作经验知道:再成就低劣的学生,若经诊疗教学后,这些低成就的学生仍然可有作为,纵使是智能不足者若,教养有道,仍可过独立或部分独立生活。可惜未经诊疗及教学,便先予以判刑定谳(归附不良角色),实有失师道。@*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