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金正日上网与數字鴻溝

秋風

人氣 1
標籤:

看來,朝鮮的改革跟中國改革的榜樣力量真的是有很大關系。朝鮮近來有關网絡的重大事件都与朝鮮領導人金正日訪問中國有某种關系。去年底金正日秘密訪問中國,其間透露出了金正日本人經常上网的消息,我們可以料想,這种有關最高領導人的消息一定是有意透露出來,因為在朝鮮這樣的体制下,如果不是領袖自己點頭同意,沒有人敢透露這种消息。而金正日透露這种消息大概是為了塑造自己的開明形象,以幫助自己開拓外交新局面。

然而,在某些人士為金正日同志上网而感動的時候,他們卻忽視了這樣一個:普通朝鮮人根本不知道互聯网為何物。根据中國《環球時報》最近報道,其實朝鮮早就具備网絡技術條件,然而只有机關企業單位可以上网,而且基本上是國內的科學技術方面的內容,而對外部是完全封閉的,普通民眾更是絕對不容許接触電腦、网絡,由于嚴密的信息控制,絕大多數人甚至不知道世界上還有什么互聯网(他們甚至連傳呼机是什么都不知道)。在朝鮮統治者看來,网上絕大多數內容都是与朝鮮价值觀和道德觀念相悖的“反動信息和言論”,對其穩定民心、維持統治极為不利。

這就是我們時代的冷酷的現實:在我們歡呼网絡時代到來的時候,有些國家的人民卻被人為地排斥在信息時代之外,而設立這堵鐵幕的并不是所謂的帝國主義者、反動派、為富不仁的資本家,而是那些自己國家的統治者。這种情況并非絕無僅有。在中東的敘利亞,即使在年輕的新總統巴沙爾上台之后,上网也受到最嚴格的限制,盡管總統本人也据說經常上网。因為据說网上充斥著猶太复國主義和帝國主義的反動信息,英明正确的領袖絕不能讓其玷污了人民純洁的思想。

對于互聯网,我們常常听到一种批判的聲音,說网絡在在改變這個世界,在迅速滲透到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同時,也制造了一种新的不平等,就是數字鴻溝。對此人們提出了許多對策。

然而我們似乎應該注意到,數字鴻溝的形成至少可能有兩种情形:一种是我們一般所理解的很多不發達國家的民眾和發達國家的某些群体由于收入低下或國內電信基礎設施落后,而導致無緣接触互聯网,這种現象是非常普遍的,甚至在美國這樣的网絡最發達的國家也存在這种情形,我們也可以預計,中國在很長一段時間中,大部分人口(農村和偏遠地區)將不能接触网絡。

而另一种情況則是政府出于意識形態考慮,為了嚴密控制民眾的思想和行為,而人為自絕于外部的网絡世界,躲在鐵絲网后面自成一統,使民眾不能接触互聯网,從而形成更可怕的數字鴻溝。

在前一种情況下,是民眾缺乏相應的能力,而在后一种情況下是民眾沒有基本的權利,跟收入高低沒有關系。目前國際社會更多談論的是前一种情況,而對后一种情況似乎有所忽視,當然前者所涉及的人數可能的确多于后者,然而,后者所涉及的人的基本政治權利被剝奪,其實更應引起關注。

政府人為限制的一种較不极端的情形則是中國這樣的例子,政府開放网絡,并且出于經濟的考慮在某种程度上鼓勵网絡的發展,但另一方面,出于意識形態和政治控制的考慮,又通過技術手段甚至法律手段限制某些它認為不正确的、反動的內容傳播,也通過技術手段限制网民接触這种信息。這是一种比較隱蔽的、或許不那么寬的數字鴻溝。積极地搞這為自己的民眾挖這种數字鴻溝的國家就更多了。

凡此种种人為的由于意識形態和政治控制而形成的數字鴻溝,誰能填平?

讓人高興的是最近一次金正日秘密訪問中國之后又傳出消息,說朝鮮已經准備進入互聯网的國際大家庭了。我們應該為朝鮮人感到高興,不管他們的領袖是出于什么考慮,而且我們可以設想,政府仍將竭盡全力通過政治控制手段并運用最先進的网絡技術來限制、控制民眾的“眼球”,規定他們只能看什么而不能看什么;但是從中國人的經驗來看,眼睛一旦睜開,哪怕最初只是睜開一條縫,必然也會睜得越來越大,而在了解了外面的世界后,他們的社會、文化、心理、精神狀態乃至生活方式必然將發生巨大的變化,起碼他們除了知道太陽、將軍和為党獻身之外,還會逐漸知道世界上竟有互聯网這回事。

--轉自《思想評論


    相關文章
    

  • 大陸兩會代表無奈說:這里“上网費太貴了” (3/4/2001)    
  • 中國人自己的IE(网路瀏覽器)橫空出世 (1/17/2001)    
  • 2000年:黑客殺手的一年 (12/23/2000)    
  • 閑話网站經營 (12/22/2000)
  • 相關新聞
    中國人自己的IE(网路瀏覽器)橫空出世
    大陸兩會代表無奈說:這里“上网費太貴了”
    韋拓:從下滑到坍塌 國足告別世界盃之路
    林一山:被歷史選中的上一代香港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