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親中親港

人氣 3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5月12日訊】講到政治立場,涉及香港目前關於「親中」、「親英」或「親港」的議論。

剛卸任的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在她離任前最後一次公開演說中,提到香港不時有人以「政治標籤亂扣帽子」時說:「為甚麼有些人總要用『親中』、『反中』,甚至『親英』這類字眼呢?我們毫無疑問全是『親港』的。」

上星期日,行政會議成員方黃吉雯在港台《給香港的信》中,批評香港人「抗拒大陸」的心態,「繼續使用『親中』或是『親港』的說法」。

「親中」、「反中」、「親英」、「親港」,這些說法是哪些人在使用?所代表的涵意又是甚麼?

筆者相信,陳太所說的「反中」、「親英」,與她宣佈辭職時指有人「挑撥離間」有關。去年鍾庭耀事件爆發之後,香港左報發起「挺董」浪潮,大肆抨擊「反董」、「反中」、「親英」、「亂港」逆流。其中以人大代表吳康民、政協常委徐四民及基本法委員會委員鄔維庸在反擊「反中亂港」逆流方面表現最積極,鄔維庸直指反董黑手是「思想受到前朝遺毒影響的政府掌權人士,繼續為(英國人)光榮撤退塗脂抹粉」。

很明顯,提出「親英」、「反中」的說法的,是秉承中方旨意的人士或報章,他們對中央任命香港高官是有影響力的。這是來自權力方面的扣帽子,而扣帽子的對象,基本上指向港英時代留下來的公務員班子,即「思想受到前朝遺毒影響的政府掌權人士」。

至於「親港」,則是以陳太為代表的原公務員班子的回應,意思是不要再提甚麼「反中」、「親英」啦,我們全是「親港」的。

然而,方黃吉雯則認為,「親中」、「親港」的說法,都是「抗拒大陸」的心態反映。「正確」的態度,應是葉劉淑儀的取態,就是「高級公務員素來都有政治立場」,回歸前支持英國人在香港的施政,故要「支持彭定康的政改」,回歸後自然要站在「一國」的立場鎮壓示威、取締法輪功。把不支持中央的立場說成是「親港」,正是「抗拒大陸」的心態。

「親中」者強調「一國」,「親港」者強調「兩制」。陳太指「有人」亂扣帽子,是「有人」。方黃吉雯則廣泛批評香港人的「親中」、「親港」說法,指的是「香港人」。由此看來,她也認為:「大多數香港人是不贊成公務員「親中」而主張公務員政治中立或「親港」的。(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李怡:導彈防禦 (5/9/2001)    
  • 李怡:中美磨擦 (5/6/2001)    
  • 李怡專欄:陳曾異同 (5/2/2001)    
  • 李怡:陳方安生進諫之後 (5/1/2001)    
  • 李怡: 台灣整體在向下沉淪 (4/27/2001)    
  • 李怡:國家機密 (4/24/2001)    
  • 李怡:低調也難(北京外交雙重標準) (4/23/2001)    
  • 李怡:作法自斃 (4/22/2001)    
  • 李怡:中、日、台政府不能人道 (4/20/2001)    
  • 李怡:失控世界 (4/20/2001)    
  • 李怡:可笑可悲 (4/17/2001)    
  • 李怡:民族尊嚴 (4/16/2001)    
  • 李怡:撞機事件 誰是贏家? (4/14/2001)    
  • 李怡: 論「左太沖」 (4/10/2001)    
  • 李怡:中美關係小局大局 (4/6/2001)    
  • 李怡: 中美關係十字路口 (4/4/2001)    
  • 李怡: 中國王牌在手 (4/3/2001)    
  • 李怡:江澤民的大事小事 (4/2/2001)    
  • 李怡:中共決策永不翻案? (4/1/2001)    
  • 李怡:假設歷史 (3/28/2001)
  • 相關新聞
    李怡:假設歷史
    李怡:民族尊嚴
    李怡:可笑可悲
    李怡:失控世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