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力: 中國威脅論産生的原因和背景

高力(北京戰略研究所)

人氣 723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5月19日訊】 近幾年以美國和日本爲首的一些國家的政治家和新聞媒體開始談論中國威脅論。一九九九年底美國的一個民意調查顯示,超過百分之六十的美國人認爲中國是潛在敵人,應當加以限制。這對中國的發展非常不利。因爲這已不是個別政治家和媒體的言論,而是美國人民的共識,它將影響未來美國的對華政策。

爲什麽在世紀之交期會出現中國威脅論,它是如何産生的,回顧一下中美關係的發展,有利於瞭解中國威脅論出現的原因。

一九四九年以來中國經過長期封閉後與美國交往是從一九七二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開始的。七十年代中美兩國從互設辦事處到一九七八年底鄧小平訪問美國,一九七九年中美兩國建交,在八十年代中美兩國維持了良好關係。以美國爲首的發達國家在中國經濟改革開放中,對華進行了大規模投資和貿易,對中國獲得先進技術、資金和西方市場,提高了中國經濟實力起了重要作用。

目前中國每年對美國的貿易順差超過五百億美元,美國是中國外匯貯備第一大來源國。世界級跨國公司的對華投資,也以美國最多。如通用汽車、IBM軟體、英代爾、惠普、摩托羅拉、貝爾電話、麥道飛機、可口可樂等。

從尼克松訪華開始,歷任美國總統都例行地在第一任期內訪問中國,保持中美高層的交往。中國從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得到較快的發展。但中國還不是世界強國,只是比過去有所改善。西方有人在八十年代曾預言,根據中國的歷史、文化和民族性,中國即使將來強大了,也不會威脅它國和世界和平。

爲什麽西方沒有在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前期,而是在鄧小平健康惡化,退出政壇後提出中國威脅論,因爲中國逐漸改變了鄧小平制定的維護和平國際環境,少干預國際事物以利於中國發展的和平外交路線。江澤民在鄧小平退休後主導中國外交,採取了與美國表面交往,暗中對抗的政策。因中國的國力不足與美國公開直接對抗,而是採取暗中支援一些與美國作對,西方稱之爲流氓國家發展導彈武器和核技術,並在一些國際問題上採取與美國對抗的立場。

一九九二年三月在鄧小平主政時,中國簽屬了防止核擴散條約,暗中向伊拉克、巴基斯坦、伊朗轉移導彈和核技術,幫助北朝鮮發展遠端導彈和核武器。伊拉克、伊朗、北朝鮮與美國敵對,中國支援上述國家發展導彈和大規模殺傷武器,美國認爲是對美國國家安全的威脅,受到美國、日本等國的反對。中國轉移導彈和核技術所獲得的商業利益與西方的龐大市場相比簡直微不足道,僅美國和日本每年購買的中國商品便超過一千億美元。中國得不償失的出售導彈和核技術給幾個與美國敵對的國家的真正目的是爲了對抗美國。遠在歐洲的科索沃問題,與中國的國家利益沒有任何關係,江澤民爲了拉攏俄羅斯對抗美國,採取與俄羅斯站在一邊與美國對抗的立場。

中國爲什麽實行與美國對抗的外交政策,它對中國的國家利益有什麽好處。這裏有一個不可告人的目的。

故事要追回到一九九三年十一月,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領導人在美國西雅圖開會。會議中,江澤民曾上前與美國總統克林頓握手,克林頓當時勉強與表現熱情的江澤民握了手,竟使江澤民感到丟了面子。回到住地後,江澤民向隨行工作人員解釋了當時的情景,這說明江澤民對此事非常在意。江澤民在國內也受到了當時還在世的幾個元老的批評。克林頓是尼克松訪華以來第一位沒有在第一屆任期到中國訪問的美國總統。一九九七年底前,雖然在中方多次要求下,克林頓也沒有邀請江澤民正式訪問美國。

爲了挽回個人面子,江澤民決心與克林頓進行個人較量,以讓克林頓不要輕視自己,江澤民用國家利益在國際上與美國對抗。

在一九九四年底當鄧小平健康惡化時,江澤民批准向巴基斯坦出售核反應爐用的磁環用以提高濃縮鈾的質量到核武器級。一九九六年二月二十八日美國政府凍結美國進出口銀行給予中國進行貿易的美國公司的十億美元貸款。同年四月十九日在荷蘭海牙,當時的中國外交部長錢其琛和美國國務卿克裏斯多福會談,錢其琛表示中國高層不知道向巴基斯坦轉移技術,而且國營公司沒有參與核技術轉移。實際上在幾年前,出口玉米和棉布都需要對外經濟合作部的批准。出口核技術沒有中國高層的批准是不可能的。而且只有國營的核工業公司才能經營。中國出口到巴基斯坦五千個核反應爐用的磁環價值僅七萬美元,卻導致美國政府凍結了美國進出口銀行給予中國進行貿易的美國公司十億美元貸款,使中國損失了十億美元的美國市場。在過去幾年裏,美國國會每年審批給予中國正常貿易關係時,都把中國向與美國爲敵的國家輸出導彈和核技術,威脅美國國家安全,而把武器擴散作爲一個重要議題,增加了審批難度和不確定性,導致許多進口中國商品的美國公司把幾億甚至幾十億美元的訂單轉移到生産同樣商品的東南亞國家,使中國的國家利益遭受重大損失。

早在一九九四年一月五日,兩位美國資深外交專家ROBERT G.SUTTER和SHARLEY KAN在向美國國會的一份二十五頁報告中指出,中國在十年之內不會對美國構成威脅。一九九五年美國獲得情報,中國向伊朗出口核反應爐。一九九五年九月中國暫停出售伊朗核反應爐。幾個月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承認已停止中伊核合作協定。一九九六年四月,五角大樓情報部門發現證據顯示中國從一九九五年底開始在巴基斯坦建設生産導彈的工廠並向巴基斯坦提供M-11型導彈。一九九六年夏天美國獲得情報中國向伊朗發送四百噸化學原料,其中有製造神經毒氣的物質。不久美國海軍在波斯灣攔載一艘中國貨船。從一九九四年底開始,中國在伊拉克問題,聯合國和部隊問題,科索沃問題及其它一些國際問題上採取與美國對立的立場。一九九四年秋天鄧小平健康惡化後,江澤民開始逐漸篡改鄧小平制定的維護世界和平環境,少干預國際事務的和平外交路線,向與美國爲敵的伊拉克、伊朗、北朝鮮等國轉移導彈和核技術,威脅到美國國家安全。

一九九八年六月九日,美國衆議員第一次在國會提出中國對美國國家安全不斷增加的威脅。中國威脅論在美國政治家和新聞媒體中被廣泛談論。中國威脅論出現的時間順序與中國向美國認爲的恐怖主義國家伊拉克、伊朗、利比亞、敍利亞和北朝鮮轉移導彈、化學武器和核技術的時間相吻合。而這些事件發生的時間、順序與鄧小平健康惡化的時間完全一致。這證明江澤民利用鄧小平健康惡化的機會修改鄧小平制定的和平外交政策。它導致美國逐漸調整對華政策。美國社會談論的中國竊取美國高科技和核武技術就是證明。一九九九年底美國的一項民意調查指出,超過百分之六十的美國民衆認爲中國是對美國的潛在威脅,應當加以限制。這對美國政府的長期對華政策具有重大影響,對中國的長遠發展極爲不利。江澤民改變了鄧小平制定的和平外交政策,也使海外華人,特別是美國的華人深受其害,李文和就是江澤民外交政策的受害者。

在中美兩國關係中,一個最敏感的問題是臺灣兩岸關係。美國反對武力解決兩岸以維護東亞的和平,保護美國在本地區的利益,因此台海兩岸關係是最容易被雙方利用的問題。江澤民利用兩岸關係,煽動中國民衆的民族主義情緒去仇恨美國,並將其引向與美國對立,從而和克林頓進行個人較量,以挽回個人面子。兩岸關係在毛澤東時代雖然處於敵對狀態,但從沒有像今天這樣處於一觸即發的戰爭邊緣。鄧小平時代兩岸關係出現緩和並開始交流。在鄧小平還參政的一九九二年,台海兩岸成功地舉行了第一次海協會與海基會會談。兩岸在交流數年後,鄧小平健康惡化退出政壇,一九九六年春天江澤民主導在臺灣海峽舉行挑唆性的軍事演習,迫使美國調動航空母艦,進行軍事反應。江澤民把兩岸關係逐漸帶入戰爭邊緣,無形中讓美日等外國勢力深深捲入兩岸關係,中國人完全有能力用和平方式解決國家分裂問題。江澤民把個人因素加進了中國的外交政策和兩岸政策。首先向那些與美國爲敵的國家轉移導彈技術、化學武器原料和核技術,美國認爲威脅到美國的安全,迫使美國利用兩岸關係制約中國,致兩岸關係複雜化。

江澤民的這種做法在國內從事某一方面工作的人是不易察覺到的。只有對過去十年中國的外交和軍事進行全面回顧和分析,並掌握大量資訊,在國外長期觀察才能看到這一點。江澤民主導的中國外交一方面違反防止核擴散和武器擴散條約,向與美國對抗的伊拉克、伊朗、北朝鮮等國轉移導彈和核技術,另一方面聯合俄羅斯、白俄羅斯向聯合國提出維護反導彈條約的決議去對抗美國的國家導彈防禦系統。因爲中國的國力不足與美國對抗,江澤民試圖拉攏俄羅斯建立所謂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在重大國際問題上抗衡美國。但實際上,中美關係和俄美關係的重要性都超過中俄關係。俄羅斯不可能犧牲自己的國家利益與中國聯合在重大國際問題上全面對抗美國,而只能在一些對俄羅斯有利又不傷害美國的事務上與中國合作。中美關係對中國的發展比中俄關係重要得多。目前在中美貿易中,中國每年光對美國的貿易順差便超過五百億美元。一九九九年中俄貿易總額才五十五億美元。美國向中國轉移的高科技和在中國的投資更是俄羅斯遠不能比的。中國在重大國際事務,特別是兩岸關係中,如果沒有美國的合作,不可能取得任何突破。認爲美國在蘇聯瓦解後沒有對手要樹立一個敵人是無稽之談。世界上沒有人願意在沒有競爭對手時有意去給自己樹立一個對手。中國如果不轉移導彈和核技術給幾個與美國爲敵的國家,使這些國家有攻擊美國及其盟國的能力,威脅美國的國家安全,美國也不會有人提出中國威脅論。臺灣兩岸關係既被美國利用來抑制中國,也是江澤民利用民族主義對抗美國與克林頓進行個人較量,挽回個人面子的場所,美國捲入兩岸關係的程度取決於中國在國際事務上與美國反抗的程度和對與美國敵對的國家發展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威脅美國安全的支援程度。

當年毛澤東發動文化大革命的真正目的是打倒劉少奇,奪回失去的個人權利。他卻打著反對修正主義、防止資本主義復辟、階級鬥爭的旗號,利用個人崇拜和人們的愚昧,不惜把國家帶入動亂,使中國遭受十年浩劫。今天江澤民爲了在國際上挽回個人面子,建立個人攻業,卻打著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幌子,用宣傳去煽動,利用人們的民族主義情緒去對抗美國,與克林頓進行個人較量。毛澤東發動文化大革命的一個重要措施是利用林彪控制軍隊,接管各級政府,奪回劉少奇掌握的權力。今天江澤民更重視拉攏控制利用軍隊去維護他的個人權力。因爲他缺少軍隊的基礎,這是他的薄弱點。江澤民在兩岸關係中不斷挑撥製造矛盾,再煽動人們的民族主義情緒去敵視美國,江在其中玩弄平衡,並在外交場合對美國總統克林頓講,我不想打仗,是軍隊要打。江澤民左右逢源,利用宣傳掩蓋他犧牲國家利益爲在外交場合挽回個人面子的真相。

江澤民主導的中國外交導致中美關係處於過去三十年來最壞狀態,使美國和主要盟國日本提出了中國威脅論並開始限制中國發展。世界銀行已減少了十億美元對中華的貸款。日本政府也減少了對中國的政府貸款。美國已停止讓中國發射美國衛星。爲了討好拉攏俄羅斯,江澤民在與中國國家利益沒有任何關係的科索沃問題上和俄羅斯一起對抗美國,導致美國轟炸中國駐南斯拉夫使館。中國使館被炸是江澤民主導的中國外交的失敗,也是江澤民個人與美國總統克林頓較量的失敗。它是中國的恥辱。因爲中國捲入科索沃問題不是國家利益的需要。中國使館被炸是爲江澤民的個人面子付出的代價之一。

一九九六年在波斯灣中國貨輪銀河號被美國海軍攔截檢查,也不是一個偶然事件。它是江澤民外交政策的必然結果。江澤民爲了個人面子,用國家利益與美國總統克林頓進行個人較量。美國聯合日本利用兩岸關係抑制中國。新的美日安保條約指南把臺灣海峽包括在內,是最直接的證據。由於江澤民與美國對抗的外交政策,使中國的實際外來投資從一九九六年開始不斷下降,出口增長逐漸減緩,從一九九四年秋天鄧小平健康惡化後,中國開始向伊朗、伊拉克、北朝鮮等國轉移導彈和核技術,威脅美國的安全,導致美國聯合國對中國採取限制和不合作政策,使中國在過去幾年裏的經濟損失超過一千億美元。江澤民爲了個人目的改變鄧小平制定的和平外交政策,導致國家利益受到巨大損失,使國際環境對中國的長遠發展發生了不利轉變。江澤民主導的中國外交使中國與最重要的兩個貿易國和對華投資國美國和日本的關係惡化,但卻拉攏一些對中國發展和在國際事務中作用有限的第三世界國家對抗美國。這種避利趨弊的作法完全是以個人因素爲出發點。從鄧小平健康惡化,完全退出政壇後,中國的外交開始逐漸轉變,並在鄧小平逝世後在很大程度上變爲江澤民的個人外交。江澤民利用國家利益爲其個人目的服務,這和毛澤東發動文化大革命的目的是一樣的。爲了個人目的,他們都不惜犧牲國家利益。由於江澤民的能力有限,做不到毛澤東那樣的嚴重程度。

在國內,江澤民放棄了鄧小平開始的政治體制改革,對一切不同意見都實行排斥、詆毀和鎮壓,搞個人崇拜,炮製所謂江澤民思想,還妄想在歷史地位上超過鄧小平,江澤民利用權力謀取私利,讓自己沒有任何科學成就的大兒子江綿恒當上只有著名科學家才能任職的中國科學院副院長,讓只是普通知識份子的妹妹江澤惠當安徽省人大副主任,江澤民的外甥邰展在揚州經營房地産,做假文件詐騙銀行幾千萬人民幣貸款,被起訴後,法院得到上級指示停止辦案,後來不了了之。江澤民以打擊腐敗爲名清除異己,但自己的親信犯了腐敗案,又說爲了穩定要保護他們。江澤民以幹部年輕化爲藉口,在黨內、軍中大量安插親信,企圖在退出党的總書記和國家主席職務後,垂簾聽政。

統治南斯拉夫十三年的米洛塞維奇,由於缺少智慧,對一切不同意見都採取強硬的鎮壓手段,導致東歐國家中經濟最繁榮的南斯拉夫四分五裂,經濟蕭條,人民生活困苦。

鄧小平健康惡化退出政壇後,由於江澤民領導使政治倒退,導致中國的經濟增長逐步衰退。中國過去幾年的經濟增長分別是:九五年百分之十點五;九六年百分之九點七;九八年百分之七點八;九九年百分之七點一,失業人口越來越多,貪污腐敗到了猖獗的地步,民族矛盾不斷激化。中美、中日和台海兩岸關係不斷惡化。如果這種情況繼續下去,江澤民遲早會把中國搞得像今天的南斯拉夫一樣。

──原載《北京之春 》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布殊無意與中國為敵 (5/16/2001)    
  • 抵制中國貨 美國呼聲甚高 (5/15/2001)    
  • 美華裔發起反代罪羊運動 (5/13/2001)    
  • 中共擬定中美關係文件﹕不跟布殊跳探戈 (5/13/2001)    
  • 淩鋒: 從撞機事件看中美角逐 (5/12/2001)    
  • 克林頓的勸告值得聽聽 (5/11/2001)    
  • 改善中美關係考驗雙方智慧 (5/11/2001)    
  • 中美紛爭已解決﹖兩國財長各說各話 (5/11/2001)    
  • 江澤民的恐慌:中國內部問題凌駕中美關係 (5/10/2001)    
  • 車隊上空突現神秘直升機 江夫人虛驚一場 (5/9/2001)    
  • 美專家呼籲 中美簽第四聯合公報 (5/8/2001)    
  • 布殊上任鷹派抬頭 華府醞釀重整中美關係 (5/8/2001)    
  • 江澤民將秘密會晤克林頓 (5/7/2001)    
  • 中美關係緊張 波音倒霉 空中巴士揀便宜 (5/7/2001)    
  • 美軍不要中國小扁帽 中國不買波音大客機 (5/7/2001)    
  • 美副防長談中美關係緊張: 江澤民急於任內統一 (5/7/2001)    
  • 白宮:柯林頓香港行 無政治目的 (5/7/2001)    
  • 劉天:既聯合又爭鬥的中美關係 (5/7/2001)    
  • 李怡:中美磨擦 (5/6/2001)    
  • 美國新戰略四面圍堵 中共急忙變陣應對 (5/6/2001)
  • 相關新聞
    美國新戰略四面圍堵 中共急忙變陣應對
    李怡:中美磨擦
    劉天:既聯合又爭鬥的中美關係
    白宮:柯林頓香港行 無政治目的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