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億龐大債務困擾中國鄉鎮 財政危机藏腐敗伏筆

人氣 6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6月19日訊】 因為拖欠工資,一位鄉長去開出租車以養家餬口,這在中國並不罕見。更令人驚訝的是,作為中國基層政權的鄉鎮,正背負著2000億元龐大的債務。這不僅影響到中國鄉鎮經濟的發展和基層政權的建設,也嚴重威脅著國家的安全。專家指出,根本解決之道,還在於體制上的改革。

據新浪報道﹐粗略算計,中國鄉鎮在上個世紀末留下了高達2000億元的債務窟窿。

河南四通鎮除了黨委書記和鎮長,其他所有幹部都罷工了,鎮政府已經癱瘓。5月末,一位讀者致電《新聞週刊》。

在這個地處中原腹地的小鎮,鎮黨委書記雷偉否定了「罷工」的說法。他的說法是:請假的人在增加。為此,鎮黨委不得不打亂原有的工資結構,實施「基本生活費+出勤工資制」,規定請假一天,扣除10-15元工資。雷說,這是為了鼓勵工作人員出全勤。

「不過我們已經整整半年沒有發過工資了,一共拖欠125萬元。」雷偉說:「四通鎮還有500多萬外債。」

設立於1987年的四通鎮也曾有過輝煌的歷史。這裡交通便利,1995年,河南周口市委決定將四通列為「特別實驗區」,不少企業來此考察投資。但在1998年前後,受多種因素影響,四通開發區的企業生產大幅度滑坡。看到該地區停滯不前,周口市委撤消了四通的「特別實驗區」資格。從此,四通走入低谷。也為今日的「財政危機」埋下伏筆。

雷偉說,這些銀行和私人各占一半的外債就像石頭一樣壓在他身上,讓人情緒低落,無心就發展。

鄉官:比楊白勞還苦

《新聞週刊》在一些省份采訪時發現;沉重的債務。把很多鄉鎮負責人「逼迫」得情緒低落,疲憊不堪。有一位無奈地自嘲,「比舊時代的楊白勞還苦。」

坊間喜用兩個未經證實的故事,來形容債務纏身的鄉鎮官員們的苦:安徽一位鄉長不堪債務重壓,跑到上海打工去了;河南一位鄉長迫於債務難以跟「上面」交代,借了個出租車在開。中國社會科學院一些專家寧願相信這兩個事例的真實性,他們的理由是:湖南省個別鄉鎮1999年就「吃」完了2003年的財政預算,如果上級讓你去主政這樣的鄉鎮,不許借債,不得換崗,你不出去打工,不開出租車,一家老小吃什麼?

債務發展史

農村問題專家、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陸學藝近年來一直在跟蹤調查14個省、區鄉鎮府負負債情況。他在概括中國鄉鎮政府負債整體狀況時,用了四個字:普遍現象。一些省份的官員證實了他的論斷。

1999年上半年,湖南在全省范圍內對鄉鎮負債進行了一次「普查」結果讓官員們大跌眼鏡:全省2000多個鄉鎮,負債面高達88.2%。

雷偉:多重原因讓四通鎮負債累累。

麗水是浙江經濟最為落後的地區。審計部門對其194個鄉鎮赤字情況進行審計時驚訝地發現:有赤字的鄉鎮多達161個,覆蓋面將近90%。

據陸學藝的調查,鄉鎮債務覆蓋面最廣的是中西部地區,60%以上的鄉鎮負債。以農業為主的鄉鎮幾乎沒有不欠債的。

鄉鎮債務主要形成於1994年前後,此後呈逐年增長趨勢。湖北省監利縣的鄉鎮負債史比較清晰地詮釋了這一趨勢.1995年,該縣30%的鄉鎮負債或收支平衡。到2000年,90%的鄉鎮財政有赤字,平均赤字不少於400萬元。平均負債不少於800萬元。

對一些鄉鎮而言,差不多是天文數字的債務,都是從哪裡借來的?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中部省份農委的官員,提供的一份調查資料清晰地顯示了該省鄉鎮政府的債務來源:銀行本息貸款12.76億元,占總額的21.6%;信用社貸款本息5.52億元,占9.3%,合作基金會貸款本息8354.8萬元,占1.4%;單位貸款本息17.71億元,占29.9%,個人本息貸款本息4.26億元,占7.2%,其他應付款18.14億元,占30.6%。

一位鄉鎮幹部用「三個階段」概括他所在鄉鎮的負債發展史:

第一階段跟銀行信用社合作基金會借,剛開始想到的當然是銀行,借多了,銀行惜貸,再找信用社,信用社差不多是『自己』的嗎。信用社抗不住了,就打合作基金會的點子。這一階段占總債務的三分之一。

第二階段跟單位借,銀行等金融單位的路子死了,就靠面子找其他單位,或者是好的廠礦公司,或者是縣裡的其他日子好過的部門,這一階段的借款占總額也有三分之一。

第三階段,跟老百姓借,跟私人借。走到這一步委實是不得已,眼看我們的償還能力萎縮為零。連單位都不借了,只好打起民間資本的工意。我們許諾的利息很高。中國的老百姓,尤其是沒見過世面的農民,起初特別相信鎮政府,又說是高利息借錢,他們忙不迭地送錢到政府,有的還託人找關系借錢給政府。這個階段和其他亂七八糟的欠債合在一起,占總額的三分之一。

隱性債務

2001年1月15日,中國新年前夕,黃山腳下的屯溪區黎陽鎮給幹部職工人均發放了1000元的獎金。消息甫出,聞者無不動容,特別是在鄉鎮政府「混飯」的人。

1000元獎金的轟動,基於這樣的背景:中國鄉鎮普遍拖欠工資,對鄉鎮幹部來說,最大的福音莫過於按時按量領取工資,哪敢奢想什麼獎金。

「拖欠工資,也是鄉鎮政府的欠債。」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術委員會一位專家強調說:「鄉鎮政府的債主,不僅是和他們有借貸欠款關系的銀行單位或者個人,還有向它們領取工資的幹部、職工、中小學教師。之不過前者是『外債』,後者是『內債』。」

據悉,一些部門在統計債務時,經常有意無意地忽略這一塊。

有關人士透露,河南省90%的鄉鎮拖欠幹部職工工資,有的拖欠一年以上。湖南中部一鄉鎮2000年只發了3個月的基本工資。

機構改革之前,湖北襄樊市鄉鎮財政供養人員達6.8萬人,每個鄉鎮平均達486人。如果按人均年經費8000元算賬,河南省和湖南省的少數鄉鎮,一年下來,欠幹部職工的「工錢」,將近400萬元。

一些地區的鄉鎮政府,拖欠的中小學教師的「工錢」,大大超過幹部職工。一個人口3、4萬的鄉鎮,教師人數往往是幹部職工的3、4倍。這個數字來源於一位全國人大代表,他說:發不出教員工資的鄉鎮達到60%—70%。

鄉鎮政府負擔過重,農民苦不堪言。1994年開始,鄉鎮教師的工資改由鄉鎮財政解決。自那時起,拖欠教師工資就成了中國一些傳媒上經常可以看到的新聞。2000年教師節,一條「表揚新聞」曲折地暴露出拖欠教員工資已是何等嚴重:蘇北一個縣拖欠教師工資2500多萬。為了老師們能在他們的節日裡有一點安慰,該縣拍賣了部分鄉鎮的小轎車。

總債務:2000億左右?

中國鄉鎮政府到底欠多少債務?

1999年,經國務院同意,國務院辦公廳發出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在年內對1998年底以前鄉村兩級自身的各種債務、債權和擔保形成的各種債務進行一次徹底清查。

清查結果目前尚不得而知。但《新聞週刊》從權威途徑獲悉了三個省份的數字:

湖南省鄉鎮負債總額為85.4億元;

浙江省鄉鎮政府負債36.4億元。這個數字並不包括鄉鎮政府下屬的企事業單位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欠下的債務。

安徽省鄉鎮債務總額為59.23億元。

專家說,剔除2000年以來的債務增長,按照湖南、浙江、安徽三省截至1999年底的負債總額進行匡算,平均每個省60億元。

以此推算中國鄉鎮政府負債總額,與農業部已經離休的司長郭書田對《新聞週刊》透露的數字大體相當:中國鄉鎮將近5萬個,平均每個鄉鎮負債400餘萬元,計2200億元左右。

這個數字反映的是1999年前的數字。目前的負債總額具體多少,還是個未知數。國務院辦公廳的文件下達後,一些縣市作了消赤減債的努力,雖然效果不大,但應該可以削減一些債務。

頗具此消彼長意味的是,1999年後很多鄉鎮的負債數字還在增加,因為銀行利息和民間的高利貸並沒有停止它們的「滾雪球」運動。譬如湖北省棋盤鄉,債務月利率高達15。鄉級負債每年增加的數字是:150萬元左右。

一增一減。專家估計,當前的保守數字在2000億元。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相關新聞
腐敗在中國究竟嚴重到何等程度?
腐敗之手伸向多倫多
高薪養廉:是靈丹妙藥還是興奮劑??
腐敗與集權關係複雜 (3)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