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陽光

浮生行吟:緩慢之必要

最近,在使用家裡老舊的電腦時,常常慣性的以辦公室的先進設備速度來操作,下場是嚐到「欲速則不達」的苦果;結局往往是被迫非要按部就班、耐心等候才行。然而,這件事也引發一番自我檢視:古人說「四十而不惑」,原以為自己年少輕狂、急躁粗略的個性,早已經在歲月中消磨殆盡。沒想到,不經意間,潛伏著的因子,仍然有肆虐作祟的餘地,騷擾著思慮情緒,讓人窒礙難行、懊惱不已。該是停下來調整步伐的時候了,而「緩慢」於我,是必要的學習課題。

談到「緩慢」,據說19世紀初,帶著烏龜上街,跟隨它的步伐,蔚為流行風尚。這件事的真實性,有待商榷,但是那樣的畫面引人暇思:慢慢悠悠的烏龜,一步一停,隨行在後的人萬萬焦灼不得,只能心平氣和、慢到極至。緩慢的烏龜、緩慢的美學。想著想著,似乎可以感覺到那個場景中的優美嫻雅:周遭環繞著輕盈寧靜的空氣、四處吹拂著溫柔舒暢的清風,而人則是一派氣定神閒、從容自適的灑脫。對照於以追求速度效率為要務的當今,這是一種多麼荒謬的悖逆,又是一種多麼奢華的幸福!

捷克諺語指出:「悠閒的人是在凝視上帝的窗口」,可說是道盡了緩慢之美。一切美麗都是在緩慢中展開,在緩慢中沈澱,又在緩慢中永存。速度與效率是美麗的死敵,所有速成的東西總是欠缺美感,也很難得到記憶的青睞。因此,作家米蘭昆德拉在《緩慢》一書中感歎:「為什麼緩慢的樂趣消失了呢?以前那些閒逛的人們到哪裡去了?在我們的世界裡,悠閒被扭曲為無所事事,其實兩者完全不同,無所事事的人心情鬱悶、覺得無聊,並且不斷尋找他所缺少的動力。」於是,他大聲疾呼:「在這緩慢裡,我相信自己重新體認出幸福的標記!」

誠哉斯言!我們的世界賦予速度和效率太多的榮譽及價值,對它們的追求使我們在自己生存的社會中感到迷失、陌生。然後,我們被自心與外在的庸碌所擠壓、局限,終究陷入茫茫人海中隨波逐流、載浮載沉的窘境!而「緩慢」,它讓時間得以延長、空間能夠伸展,我們的生命就在這寬廣、開闊的時空中思考、創造與成長,或許這正是昆德拉想要告訴我們的。因為緩慢貼近記憶、貼近永恆;是緩慢創造出美麗、創造出奇跡,尤其重要的是,只有在緩慢中,人纔能活出生命的樂趣。

「緩慢」的這一課,說明了千年的台灣檜木何以價值不菲?也詮釋了百年的陳年老酒為啥香醇珍貴?更揭曉了週末事件的其中奧秘。那一天,我們七、八個大人,領著二、三十個大大小小的孩子去戶外教學。剛開始,一切都很順利,直到一杯不慎翻倒在捷運車廂裡的奶茶意外發生。不過,很奇妙的是,沒有人不耐、焦躁,反倒是整個氛圍平穩祥和,而且能夠以體諒取代責難,可以不疾不徐的處理善後。顯而易見的,這個圓滿結局的關鍵是「緩慢」,而「修煉」更是關鍵的關鍵,它讓我們體悟出個中美好。

「緩慢」,是一種修養、一種境界,它提供了餘裕,擢昇了智慧,創造了精采,進而導向了成長,讓生命更加豐盛圓滿,如此珍貴的課程,豈可輕忽錯過? @*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