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天人合一之路(19-7)

妙哉,眾妙之門
黃鶴昇
font print 人氣: 47
【字號】    
   標籤: tags: , ,

真人之境界,吾人只能用一種超越的審美態度觀嘗之:他就像一個高明的棋師,他坐在看臺上看你們這些三四流的棋手在下棋,他掌控一切,看透一切,但他不說,也不指點(不似儒要有所作為)。這如《大江東去浪淘沙》辭云的白髮樵伕,貫看那秋月春風、潮起潮落,那些所謂的英雄豪傑,王侯將相在那裡胡作非為,但「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這些所謂的風雲人物都一一被自然淘汰了,他們為爭名奪利白白斷送一生,他們看不到自然之大美,感應不到「道德」之至善。

我們只有用一種超越的審美態度來看老子的道,才能有所體悟。莊子說,「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而不敖倪於萬物,不譴是非,以與世俗處。」(《莊子正宗》華夏出版社,2005年1月北京第1版589頁)「不敖倪於萬物」,不論是非,但可以與世俗共在的審美態度,是完全不計較利害關係的,也不與知性概念和理性理論有關係。我稱此為觀賞人生。

我認為人的生活有三種類型:
一、感受人生:什麼人生的甜酸苦辣都想去感受感受,他以世界為舞臺,去體驗、去感想,正像一個作家在他的墓誌銘說的:他愛過、恨過、奮鬥過,這種人生,感性多於理性。

二、享受人生:有計劃,有組織、有目的地安排他的人生,從中尋找自己價值生活。這種人,理性多於感性。

三、觀賞人生:對人生採取一種觀賞的態度。他不介入人的是非、恩怨、悲歡離合等的情感價值判斷,就像「白髮如櫵江諸上,貫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這種觀賞人生,有點類似坐在電視機前的人,電視報導哪裡死了多少人,哪裡出了個荒唐事,但他還是看得津津有味。就是他採取一種觀賞的態度,如果他看到事故死的是他的親朋好友,帶入感情、是非評判就不同了。

不過,我們說老莊這個道無境界,比坐在電視機前那個人的觀賞態度更高出幾個層次,這是一種最高的審美觀。老子說那個得道之人,他是坐忘在最高的無極之中的,其情志安寧,心如止水,和光同塵,與天地為一。那自然之大美一一朗現,那至高至極之德善在心中清明透澈,常住不溢。他至善至美,這正是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啊。

(待續)

(轉載自黃花崗雜誌社《通往天人合一之路》一書)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無思,就是消除主、客體的對立,消除物質與意識的矛盾,消除意識與意識的矛盾。我不思,「自我」與「非我」就消失了,我不思,沒有了動機和慾望,意志也就消失了。無,是解決這一切矛盾的唯一辦法。
  • 人的欲求無止境,一個願望滿足了,另一個願望又接踵出現。這就是人為什麼在實現其人生目標後,反而徬徨不安、寂寞、空虛和無聊,覺得人生毫無意義。叔本華認為人要獲得絕對的自由,只有退回到「無」中去。他在他書的最後章節裡對「無」雖然著墨不多,他指出存在的正負號是可以轉換的,存在的變為「無」,而「無」的變為存在的。
  • 道家講忘我、忘己、忘物,無所不忘,無所不遺,但有一個在,就是「吾」。這個「吾」與自然——道同在。實際上我們從叔本華描寫佛法鳳凰涅槃的境界就可以體悟到,人在「無」的狀態下產生的一種悟性:「而是那高於一切理性的心境和平,那古井無波的情緒,而是那深深的寧靜,不可動搖的自得和怡悅。
  • 我們人對物質的理解,首先是瞭解物的性,然後從物性中得到物的理。萬物雖然充滿著陰陽對立的矛盾,但它統一在「氣」之中。這個「氣」是什麼?我以為老子這個「氣」,不是現代人所說的「氣體」,而是現代人所說的「振動波」。
  • 所謂的「陰陽兩氣」,這個「氣」就是一種波。以中國氣功理論的說法,人在進入到氣功狀態時,可以接收到這個氣,因為萬物都有物質波。老子以「無」悟道,恰好這個「氣」是看不見摸不著、無形、無聲、無臭的,在古人看來,這個「氣」就是「無」。
  • 客觀表象世界以及人的意識,不斷輸入人腦中,他不斷產生意識。意識多了,那個人的自身就被意識所綁架了,意識總是要以表象世界為對象,沒有「對象」,他就無言以表。
  • 人若無思、無為,他就沒有連結、綜合嗎?為什麼《周易‧繫辭上傳》說,「易,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逐通天下之故」呢?老子為什麼在損到無的時候,頓悟了道呢?佛教的三大學是「戒、定、慧」。
  • 西方神祕主義哲學,亦稱為「天啟」哲學,其主要根源在於哲學上的「不可知論」。因為人靠理性無法尋找到絕對真理,不得不從神性與天啟上尋求。雖然此類哲學灌輸著不少神祕色彩,但還是以理性尋求為依據。
  • 表面上我們看到理性似乎無所不能,他不斷地認識事物,這個世界不斷被發現、不斷被認識,可是我們得到的永遠是相對而達不到絕對。
  • 老子的「無」,他將一切思維、智識、慾望都拋棄,一下子損到「無為」,是徹底的無我主義。他不是黑格爾的從無到有的精神辯證法,也不是叔本華的意志消失後的「無」,老子的無就是無,他沒有半點的我,他是徹底取消對象的無我主義者。只有像老子那樣徹底的無,才能悟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