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風雅興】啜英咀華 相會綠茶人文茶席

人氣 4
標籤:


名茶的身世往往能觸動到中國人遙遠的記憶,品啜一杯新鮮粉嫩的明前龍井,湯裡不但隱約展現江南的秀麗風光,那澹遠深刻的人文歷史厚度,或寺宇幾百年來禪修的功德,透過茶中香韻、一一沁人心識。

古先民採下森林裡野生茶樹的芽葉,經日曬法乾燥收藏,這是世界上飲用茶葉的開始,鮮葉不經發酵、用太陽曬乾的方法屬於綠茶製造方法之一,所以綠茶乃製茶之始,中國茶史最早出現的茶類也是綠茶,距今已有三千年以上的悠久歷史了!

綠茶不但歷史悠久,目前在中國也是品種最多、產量最高、消費群最廣的茶類,全中國有十八個產茶省、市、自治區,中國也是全世界綠茶的主要生產國,占全世界總生產量的65%。

工序不發酵,成品乾茶之色澤與沖泡浸出之茶湯、葉底皆呈現以綠色為主色調,故名之為「綠茶」,因而綠茶保留了鮮葉中較多的天然物質,如:茶多元酚類與咖啡鹼保留了85%以上、葉綠素保留50%左右,形成了清綠湯葉、滋味鮮爽、口感收斂性強等特點,對抗衰老、防癌抗癌、消炎殺菌等有特殊的保健功效。

龍井徑山 茶席嬌客

台灣品茗風氣強盛,近三十年來在茶藝展演與茶湯品鑑方面,既深且廣、與生活融合、脈動的結果可謂「獨步全球」,雖然廣大飲茶人口以烏龍包種茶為主流,但近二十年來茶人不斷推廣並植入江南名優綠茶的品飲風尚,目前已保有小眾人口,由於台北茶人對名茶的深入已將龍井、徑山納為茶席上的嬌客。


今年明前桂冠野生獅峰龍井茶。


二零一零極品野生獅峰龍井茶。

杭州龍井茶屬於特種炒青的歷史名茶,品啜一杯新鮮粉嫩的明前龍井,湯裡不但隱約展現江南的秀麗風光,那澹遠深刻的人文歷史厚度,或寺宇幾百年來禪修的功德,透過茶中香韻、一一沁人心識,綜觀名茶的形成概在二千年以上的歷史,千百年歲月歷經僧家、道士、茶師的創造發明,其後帝王、將相、文人的文史讚詠,古代名茶又多生長在名山秀水與寺院道觀旁,茶質自然融合了山川歲月與靈修內涵的蒙太奇之美!


杭州獅峰茶山是座奇峰,山中有山、拱護環成盤狀。

中國名茶不僅具藥性、品味高、還能修身養性,名茶的身世往往能觸動到中國人遙遠的記憶,歷朝歷代生活的美學、深刻的人文思想,轉場輪迴到了今天,再度品嚐到這些名茶的滋味與氣韻時,有的可能沒太多感覺,有的卻被感動得莫名不已,多年來於台北展演的歷史名優綠茶之中,台灣茶友最心怡的是宋代禪林「徑山茶」,其次是相距五十公里的杭州「獅峰龍井」。

太和之春 捧盞觀心

但畢竟廣泛飲用烏龍茶的環境中,品飲高級綠茶在台灣仍屬小眾。一位致力於推廣台北傳統文山茶的張姓資深茶友,他說二零一零年的明前野生獅峰茶香氣渾厚,濃濃的海苔味與綠荳香,令他回想起高級玉露茶,那滿山種植杉林的日本鹿兒島所生產的玉露,他認為這些應是上等綠茶共同的特徵。


Vivian今春初品龍井。

平日做室內設計,在家跟爸爸喝烏龍茶的Vivian,以及學習茶藝多年的同事阿桂,雖然今年是她們第一次的巧遇,由於茶藝老師如數家珍的解說,用台北陶藝家畫有含羞草的精緻瓷杯,指引先放水、再投數片龍井的「中投法」,此時龍井半沉半浮、香氣逼人。

茶師引導阿桂、Vivian快快捧盞觀茶、聞香,同時薰眼、蒸臉,徐徐啜飲這太和之氣的粉嫩春意,熱水頻頻續添,湯由高溫茶氣飛揚、直到低溫湯華凝斂,滋味從苦、化甘冽到柔美醇和,在氛圍濃郁的茶道氣場中,身閒意泰、心智與感官達到百分百集中,如此方能品味到茶的真味。事後Vivian表示難怪有人要去學茶道,她很喜歡也很陶醉這次龍井茶的品賞經驗!

啜英咀華 極品獅峰茶會

確實,自一九九四年披露龍井茶與徑山茶的探源茶會之後,台北愛茶人士漸漸能從不同領域與角度,切入探討品飲核心。二零零四年夏日一場高規格的綠茶人文茶席——啜英咀華極品獅峰龍井茶會,台北眾賢齊聚一堂,茶行、作家、陶藝家、中華茶聯、茶商公會、資深茶人、茶藝班學生、坪林茶業博物館、仙茶道掌門人等半百淑媛雅士共襄盛舉。


台灣茶席上有時以天目瓷來表現茶藝。

茶會由台灣著名的藏色天目大師江有庭提供天目碗,茶席行進間人手一碗天目,大口過癮地啜飲蒙頂或龍井,與會茶友不但大開眼界、品茗之興激越高昂,部分茶友從此對龍井或蒙頂改觀,留下深刻難忘美好的一夜!

平日教授文學課程的作家梁寒衣表示,這次是抱著學習的心態來參加,看到現場用天目碗方式泡茶覺得很有趣,隨著品賞茶湯的同時心也沉靜了下來,每道茶的氣質與味道都讓人感覺不同,她能感受到蒙頂石花茶氣中的岩石之味,並體會只要感覺對了就可以了,梁寒衣非常喜愛這次的品飲經驗。


在食養山房啜英咀華茶席上,與會人士討論熱烈,左起主講人白宜芳、仙茶道潘燕九、作家梁寒衣。

與會茶友之中,有的認為茶會準備的水質很好,將茶湯表現得相得益彰;有習慣品飲台灣高山茶口感,以高山茶來作比較,他認為野生獅峰龍井茶口感狂野、茶氣強烈,所以比較喜歡翠秀的梅家塢龍井;有的重視沖茶的水溫、置茶量,堅持以90℃將茶湯詮釋完美;而習陶作陶的茶人吳麗嬌,一改品飲龍井茶又苦又澀兼鎖喉感的印象,她說此茶「苦」會化開,苦盡甘來、口吐香氣,經歷了一連串人生的轉折,龍井茶具有淡淡的蘭香,其實是非常適合細細的品味!


啜英咀華茶會,左龍井茶人黃山岳,右主講人白宜芳。(茶藝普洱壺藝雜誌社提供)

台灣以茶為和 共享龍井雅香

誠如前任台北市茶商公會理事長,鐵觀音、水仙等焙火茶馳名的百年嶢陽茶行王端鎧分享對龍井的看法所言:自古以來茶是一個很好的媒介,有人以茶為「真」,如古代帝王是以收集稀有的茶來表現他的地位;有人以茶為「道」,道家認為茶乃匯集天地的精華,王端鎧進一步說,台灣則以茶為「和」,大家處在同一個環境,掃除一切塵擾共享一杯好茶。


茶行世家王端鎧奉茶。

平日不見品飲龍井,製茶世家的茶功果然不凡,王端鎧對龍井的評述是當時與會人士中的翹楚,他認為龍井應具其本質的香味,即具有荳香轉蘭花香,亦所謂的雅香,欲得知茶質的好壞,無論明前、騎火或明後的龍井,鮮嫩的口感,加上咀嚼茶心的滋味甘醇者即為上品;另外談到品飲的方式他跳開天目碗,王端鎧喜歡古人以越窯青瓷大碗沖沏,茶湯由高溫降到低溫,將茶中的香醇內含物都呈現無遺。

茶者察也 湯中隱見冤情

由於台灣保留自明清以來完整的工夫茶與精湛的茶藝承傳,於茶中追求高度精神領域者擁有特別的族群,初識龍井之氣韻美感的台灣茶人,都能十分貼切而自然的表達名茶的境界,然而筆者和品飲龍井多年的黃大叔,對今年的龍井心中頗有微詞,問題不在茶農,採摘、炒製與工序皆十分完善,今春所憾在於氣候大亂,原本驚蟄到春分萬物復甦、春分到清明萬木逐漸暖和茁芽,奈何中國雲南大旱、蘇杭苦寒,春芽成長過程首先受凍,繼而早生種龍井四十三號的芽葉,受霜害經陽光照射枯焦而敗,寒凍中正常鮮葉的主要成分受到壓抑而萎縮。


杭州茶葉研究所清明炒製龍井茶的盛況。

清明後四月八日杭州白天仍在4℃的低溫下做茶,而且隔三差五的陰雨連綿,茶葉受制於水厄旗槍不明,雖然野茶是放晴時所採,經開湯品鑑的結果,第一沖到第二沖香高味醇尚屬正常,到第三沖之後即見苦水與寡味,很難如去年的表現,沏到第五沖仍然形神質俱、芳馥猶存,大抵茶人茶案訴心、藉茶反省,茶者「察」也,風和日麗的茶正足以怡情養性,而天候大亂、冷暖無序的龍井,則藉茶反思:初春天凍、六月飛雪所為何事?◇
 

===========================================

杭州天凍  歷史名茶受難

文 ◎ 白宜芳

據西湖龍井資訊平台四月三日的茶訊,今年中國各地普遍受極端天氣的影響,今年的春茶採摘期較往年同期滯後,產量和品質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茶青收購價格普遍上漲,茶的品質卻普遍下降,從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的調研情形看來,某些茶區的頭茬或二茬春茶幾乎絕收,受災茶戶損失嚴重,今年三月初由於橫掃華東的強冷氣團,使浙、閩、贛的春茶嚴重受凍及霜害,頭茬或二茬茶芽敗壞,浙江省茶葉受災面積高達一百五十萬畝,直接經濟損失達十七億人民幣,與去年同期相比,浙江春茶減產達60%左右,茶青因勢上漲,漲幅高達50%以上。


二零一零明前野生獅峰龍井,茶湯呈淡杏黃微綠色澤。

浙江省是中國大陸主要的名優茶產區之一,大部分的名優茶都集中在春季,尤其是西湖龍井,杭州西湖區一點三萬畝龍井茶園有近三千五百畝受凍,由於受凍害的茶葉基本上都是早熟的龍井四十三號,這使已出芽早熟的品種幾乎「全軍覆沒」,頭茬或二茬幾近絕收!茶葉是中國山區主要的經濟作物,茶樹受災對農民收入的影響很大,從近些年春茶生產情況來看,天候氣象一直是影響的主要因素。筆者多年配合的獅峰山龍井村,因採製廢棄荒野的野生群體種龍井,品質稍有微詞但產量絲毫不受影響。

一位杭州記者在茶城裡走訪後得知,今年西湖龍井的價格從兩、三百元一斤到四、五千元一斤都有,由於天氣的因素,頭茬龍井產量只有往年的75%左右,「吳裕泰」和「元長厚」兩家老字號,頭批到京的明前西湖龍井價格六千八百元一斤,而在清明前一天「張一元」上櫃的明前西湖龍井創下了七千兩百元一斤的最高紀錄,茶價比天高、品質年年滑,不但中國普通百姓早已喝不起名茶,台灣有錢有閒的愛茶人也倍感吃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