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希臘想脫困 破產是選項

標籤:

【大紀元5月24日訊】自由時報編譯羅倩宜/特譯

希臘接受歐盟紓困後,短期危機解除,但未來很可能因為財政緊縮帶來經濟衰退,甚至需要更多的紓困資金。有一派主張希臘應該考慮破產,因為根據歷史經驗,主權債務違約的後果似乎並不比現有的選項差。

財星(Fortune)雜誌形容,「希臘現在就像是神話裡的西西佛斯,推著沉重債務的大石頭上山,到了山頂之後石頭又會滾下來壓到自己。」歐盟和國際貨幣基金(IMF)聯手金援,條件是希臘必須大幅削減開支,如果先將希臘國內輿論形成的強大政治壓力排除在外,即使真的大幅減支,經濟學家也擔心希臘的經濟成長會被推進衰退的深淵之中,而且比西西佛斯那塊巨石滾下山坡的速度還快。

希臘果真只有接受紓困、勒緊褲帶的選擇嗎?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認為,希臘脫離歐元區,可以列在選項之一。另一方面,主張希臘重整債務,不要以債養債的聲音更是振振有詞。美國專業財經撰稿人Dody Tsiantar就說,許多美國人在次貸風暴中選擇破產,而不是愈借愈多,債台高築上天。目前希臘接受金援的條件很嚴苛,而且可能把債務轉嫁到其他國家,拖累全球金融體系,因此應該考慮債務違約的選項。

個人破產要承受信用不良的紀錄;企業破產則可能倒閉,關門大吉;但一個國家如果還不出債務,要付出什麼代價?根據2008年國際貨幣基金一份名為「主權違約的代價」的工作報告指出,「一個國家經歷主權違約之後,在債務重整期間,每年經濟成長約萎縮1.2%,比較嚴重的反而是政治、社會及金融上的問題。」

以阿根廷為例,該國曾經在1990年代接受國際貨幣基金的金援,實施嚴格的財政緊縮。但是掙扎了好幾年之後,仍然在2001年12月宣告主權違約,失業率衝上20%、GDP大減15%,近半數人口生活在貧窮線以下。阿根廷在其後九年都被排除在信用市場之外,缺乏融資的活水源頭。不過,因為披索大幅貶值,農產品出口大增,觀光旅遊業也蓬勃發展,2004年經濟成長率高達9%。

其他的主權違約案例就比較溫和,例如烏拉圭在2003年重新協商債務後,復原的速度相當快,隔年就達到4%的經濟成長率。俄羅斯在1998年經歷外債違約,盧比貶值,隔年經濟成長6.4%。

IHS Global Insight主權風險部門主管Jan Randolph說:「個人和企業會破產,主權國家沒有破產的問題。即使國家欠的債還不出來,沒有履行償債義務,人民還是照常種菜養牛、上班上學。」只是希臘選擇債務違約後,可能會惹惱一堆人,尤其是它的公債持有人;而歐盟也必須考慮隨之而來的衝擊。這其中的利弊權衡,就要看希臘和歐盟的智慧了。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雅典市中心爆炸 1少年喪生 母親胞妹受傷
希臘又傳爆炸 15歲少年喪命2人受傷
希臘標售50億歐元公債  市場需求清淡
盧比尼:歐元區有拆解風險 全球經濟實力轉移新興市場 印優於中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