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山水清音

藍月
font print 人氣: 13
【字號】    
   標籤: tags:

「非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詩出西晉文學家左思的《招隱詩》,意思是何必要絲竹管弦奏樂呢,山林中水聲潺潺自成清爽之音,這種大自然的天籟能夠勝卻人間無數。

提起這兩句詩,不得不提到梁朝昭明太子蕭統,他組織文人學士編集的《昭明文選》是對後世影響深遠的古代第一部文學作品選集。據記載,蕭統不僅「生而聰睿」且「美姿貌,善舉止」、「性寬和容眾,喜慍不形於色」。有一次泛舟後池,一位臣子建議「此中宜奏女樂」,蕭統並不應答,而是詠出一句「非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臣下只好作罷。所以有人說蕭統性愛山水,不好音樂,其實我看未必如此,這只是昭明太子平和清純的一種心境的體現,非一般常人所能迄及。事實上,蕭統篤信佛法,故而性情純善仁厚,棄奢華,絕浮燥,才能具備了這種讀懂山水清音,體會天人合一的境界。

一直為自己生活在這座鋼筋水泥的灰白城市而遺憾,為視線中缺失了青山綠水而慨歎。前日整理電腦,翻出了朋友學習攝像時錄下的一些鏡頭,閒時觀看,才發覺畫面中竟也充滿了詩情畫意,看那微風輕拂,楊柳垂岸,碧波蕩漾,鮮花搖曳,孩童嘻戲其間,好一幅靈動的圖案。這只不過是本地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一個公園,偶爾光顧卻從未感動。

我們通常是忙碌的,腳步匆匆,心緒浮躁,心中急著要做一件什麼事,或是揣摸著某個放不下的人。試著,換一個心態,給自己留一份淡泊與平靜。也許,你的窗前只有一顆樹,那麼清晨裡幾聲啾啾鳥鳴,也會帶給你那份久違的感動;也許,你的生活裡真的沒有明山秀水,但看夜幕下的霓虹閃爍,也能感受到造物主傳遞的另一種天籟之音。

不是生活中缺失了美的因素,而是我們缺失了一顆能感受到善與美的心境。

──轉載自正見網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讚神韻之《水袖》玉清翔
    江南好山水
    山水出佳人
    佳人舞水袖
    水袖化雲深
    雲出巫山岫
    水潤滄海真
  • (大紀元記者李佳加拿大多倫多報導)2010年5月7日(週五)晚,美國神韻國際藝術團在加拿大多元文化之都多倫多的首場演出,在觀眾依依不捨地揮手中結束。演出期間,現場觀眾反應熱烈,每到節目精彩處,觀眾席總是爆發出熱烈的掌聲和讚嘆。神韻藝術團用一流的舞台表演藝術和節目中所傳遞的中華傳統文化價值觀深深打動了觀眾,包括很多華人觀眾。

    華人地產商洗漢在看完週五神韻晚會後表示,他最大的感受是除了震撼以外,還有一種內心的寧靜,更多的則是意猶未盡,很多節目細節需要回家慢慢體會才能更好的理解。

    洗漢說,每個節目都是一副美麗的中國畫,天幕製作的中國山水畫很美麗,看了讓人心曠神怡,音樂也悠揚動聽,一點不像現代音樂的嘈雜,整個人都很舒服。

    「中西合璧的音樂非常完美,每位演奏者都很投入,將他們的感情融入到演奏中,舞臺上的鋼琴伴奏和歌唱家配合得非常的好。」他說。

    洗漢非常喜歡神韻演員的服飾,他形容:「這是中國女性穿的最美麗的服飾,含蓄大方又很傳統、一點也不暴露。」

  • 雨,大概是專為相思而生。思念的心,總是在雨中被惹起,然後由那纏綿的雨絲牽扯的好遠好遠,那一端,有親朋好友,有曾經山水,有如煙往事;或只是一句話,一首詩,一個片斷,一份遐想……

    雨中,是誰曾為我撐起了雨傘;雨中,是誰曾與我泥濘中相伴;雨中,又有誰在遙遠的地方靜靜的將我思念?

  • 古時,文人雅士多喜吟詩,書畫,以詩言志,傳意於書畫,中國畫不論是人物畫、山水畫,還是花鳥畫,一幅畫都傳達了畫者的自我修養,構思和藝術技巧的交融,在拉谷那尼格爾湖市(Laguna Niguel)有那麼一批愛好中華文化的中外人士,鍥而不捨的受教於國學大師何念丹,在中華文化中熏陶與昇華。
  • 中國畫是具有悠久歷史和優良傳統的民族繪畫。在世界美術領域中自成獨特體系,以表現題材劃分有人物、山水、花鳥三科;按表現手法來看有工筆、寫意、兼工帶寫之別。繪畫的工具材料為中國特製的筆、墨、紙、硯,造型手段以線條為骨,以顏色為輔。由於書畫同源以及二者在抒情達意上都和線條運用緊密相連,因此,繪畫同詩文、書法乃至篆刻相互影響,日益結合,形成了詩、書、畫、印四位元一體的藝術特徵,有人說這樣一句話:書畫不分家。也是此種意思。
  • 美麗的夏威夷島上生活著的華人,觀賞了6月6日下午,神韻紐約藝術團在檀香山布萊斯代爾音樂廳(Neal Blaisdell Concert Hall)的表演後,驚嘆背景上的中國山水之美,舞蹈之妙,表示明年一定還來看神韻晚會。
  • 中國天津市近日發現一套張大千的書畫作品「山水二十八條屏」,這是迄今發現的張大千畫作中一套所含屏條數量最多的書畫作品,令人嘆為觀止。
  • 從內心湧出的真誠的禮貌、對人的尊重和感恩,打通人與人之間的心徑,也打通了通往機會和成功的路徑。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