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片斷:廣告海報是否為藝術?

李政亮

人氣 40
標籤:

廣告海報的熱潮,也映入文化評論家與藝術家的眼簾當中,就像許多新興藝術所帶來正反不同的褒貶一樣,廣告海報究竟是不是藝術或是這種藝術形式對社會的影響也成為辯論的焦點。


(圖:山岳文化)

捍衛廣告海報做為一種藝術形式的觀點,除了肯定謝雷個人的藝術成就(如一八八九年舉辦過個人展覽)之外,更從藝術史的角度將謝雷的作品與十八世紀畫家當中的女性形象以及將廣告海報與裝置藝術相提並論的方式,將廣告海報納為精緻藝術的一環。

面對廣告海報的熱潮,批判者也不得不先承認廣告海報的成功,有趣的是,在批判廣告海報的諸多論點當中,帶著轉變中的社會所帶來的不確定感與焦慮感。

一位評論家便認為,巴黎城市化的腳步已使眾多市民對生活感到焦慮甚至緊張,而其根源之一,來自於透過機械得以大量印製的廣告海報。除此之外,廣告海報創作者與廣告(商業)之間的連結也是被質疑的一大重點。

文化研究領域的奠基者雷蒙.威廉斯(RaymondWilliams)在《廣告:一種魔法體系》(Advertising: TheMagic System)一文當中對廣告並無好感。

在他眼中,廣告製造出一個魔幻市場和消費奇觀,使消費者在接受狀態下迷失自己。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廣告恰好也是時代的見證──例如新興藝術形式的創造與更替。

儘管法國的廣告海報在十九世紀末期吸引著眾多的目光,也影響著其他國家的廣告形式。

不過,對竭盡所能滲入城市空間的廣告而言,單憑藉石版印刷已不足夠,隨著日後新興技術的出現,影像與聲音更有效率地承載更多的廣告訊息,廣告海報也走向被淘汰的運命。

迄今,廣告海報僅能靜靜地在塞納河邊舊書攤攤販,或是巴黎紀念品專賣點的架子裡被掛起,另外,部分強調歷史氛圍的咖啡廳裡也會貼上昔日的廣告海報。不過,在每一幅廣告海報裡,卻再現了美好年代巴黎的社會史。@(本文結束)

摘編自 《世博花都,巴黎城市風景:美好年代.巴黎片斷》 山岳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

相關新聞
榮光必經之地 巴黎凱旋門
台灣藝術家錄影作品  巴黎展出
台灣6名青年藝術家巴黎聯展
組圖:奧斯卡•德拉倫塔2011年春季新作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