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紀實文學

穿過死亡的幽谷(38)韜光養晦

拒絕遺忘 正視歷史 支持改革 促進民主

六、韜光養晦,躲過「壓縮」

1962年4月18日,農場宣布40名職工調往其他單位。這年6月壓縮人員進入高峰,壓縮條件先是1958年「大躍進」時從農村和城市招進來的那些職工,之後,便是那些有嚴重「政治歷史問題」和「犯過錯誤」的人。

1962年6月1日,在農場勞動的兩位教師以有「歷史反革命」問題被退職。聽說當時他們要求寧願當工人,也不願退職,但遭到拒絕。此時,人心惶惶,許多人都在擔心自己的命運,作為我這種「犯過錯誤」的人理所當然地會成為被壓縮的對象。

1962年6月15日,崔振傑來農場解決壓縮人員的問題。他找我談話,態度比較和氣,他以徵求意見的口吻對我先講了當前的形勢。他說:「學校今後的出路問題是辦不辦?是保留還是合併,上面還沒有定板,但不管怎樣壓縮人員問題是當前的中心任務,我和大家一樣的心情,希望學校最後還是能保留下來。」他的話題一轉接著說:「我看你回山東怎樣?」聽到回山東,我的神經十分緊張,立刻回答說:「我離開山東一、二十年了,老家早已沒有人了,我是個殘廢人,回山東怎麼辦呀?」他聽了後表示同情,說:「好吧,那就算了,以後再說吧。」

事後我分析,我能躲過壓縮人員這一關,主要有兩點:

第一、 崔認為我的確是「改造好了」,我自從勞改營回單位後表現很好,絲毫沒有流露出對他的怨恨和要「翻案」的想法,我已服服貼貼的認罪了,對他的權力早不構成任何威脅了。他看到我妻離子散,孤苦伶仃淪落到了一個「乞哀求憐」的地步,可能動了憐憫之心。

第二、當時的國內「極左」政治氣氛趨於緩和。後來我才知道1962年1月在中央七千人大會上,毛澤東這位「萬歲爺」作了「自我批評」。二月廣州會議在周總理、陳毅的主持下,許多高層人士、知識分子,提出1957年「反右」鬥爭擴大化的問題,發出要求甄別「右派」的呼聲。這促使毛澤東對「右派」一度放寬鬆了一些。據說當時安徽省已開了甄別「右派」的先例,但後來「文革」時省委書記李葆華因為「右派翻案」成了一條罪狀。(這是當時的歷史背景。)

同年7月21日,學校廖正興來農場召開職工大會。從他講話中得知,四川省屬技工學校13所,只保留本校在內的3所學校,其他的全部撤銷。他還當場宣布校黨總支決定:五名職工各自回農村。這算最後的一批壓縮人員了,躲過了「壓縮人員」這一劫,我就在本單位站穩了腳,為我以後的生活出路,重建家庭,平反冤案帶來了很大的好處,這是關係到我後半生命運的大事。因為我不流露出半點想翻案的思想,才躲過了這一劫。這是我韜光養晦的成果。(待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