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上白袍之前的14堂課

每天都在幫助人的行業

黃瑞仁 教授

人氣 72
標籤:

價值觀

在醫學中心做研究的意義,絕不是只為了把論文發表以後,論文點數要怎麼算?要如何以最短的時間累積更多的論文點數?如果有這種想法,那價值觀就大錯了。

學醫,到底為了什麼?

到底我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確認自己適合走醫學這條路的呢?我念省立嘉義高中時,小舅舅出國念書,回台灣後在臺大機械系當教授,他就成了我們家中孩子們的榜樣。

我想應該很多家庭都有類似的狀況,年輕的一代,把某位有成就的長輩當成學習的榜樣,我也想和小舅舅一樣,自然就把機械工程學系視為第一志願。

到了高一升高二要性向分組時,老師問我:「你成績那麼好,為什麼不念丙組學醫學?」當時南部的風氣,成績好的人多半選醫學院,經老師這麼一說,我也就選了丙組,懵懵懂懂的讀起生物。

其實,物理、化學、生物等科目,我都很有興趣,也都讀得頗有心得,如果只以成績來決定科系,我想我都可以讀得不錯;之所以走上醫學之路,純粹是在老師的鼓勵之下選擇了丙組,順利地考上臺大醫學系,完全不是基於我對醫學這個行業有多少認識,因為家族中沒有人當醫生,根本不了解行醫是怎麼一回事。

進了醫學系後,才發現基礎醫學裡有很多科目是需要背誦的,我甚至自嘲:「原來學醫是這麼一回事啊,就像念社會科系,背歷史地理一樣嘛。」

直到五年級當實習醫學生(clerk),開始接觸病人,必須要詢問、記載病史等等,我覺得我可能走對行了,因為我很喜歡跟人溝通,很樂於接觸病人,認為可以在醫病溝通中了解病人的需求或病人的病痛,是很有意義的。

每天都在幫助人的行業

其實,每個人在社會上都是獨當一面,各自有各自的專業,在職場上有他的一席之地。

然而一旦成為病人,不分職業貴賤、無論財富多寡,他需要的就是醫療團隊的關心與幫助。

這是在我五、六年級當實習醫學生時,感觸最深刻的事。任何人當了病人後,都變得既脆弱又懼怕,都希望醫療團隊能盡力治療自己。

到了七年級成為實習醫師了,開始學著打靜脈導管,幾次操作下來,發現自己技術上也還可以,那時才認定自己真正是選對了行。

醫療技術部分並沒有造成我的壓力,慢慢地,當病人戰戰兢兢地跟我說:「黃醫師,我的血管很不好打,恐怕要打靜脈留置針很不容易喔。」

我完全不會被這些話嚇到,反而非常小心、仔細地尋找下針點,常常一針下去就成功了,這下子換病人從害怕轉為高興,稱讚我的技術很好。

雖然在當時我不過是個小小的實習醫師,但病人的一句讚美,讓我深刻感受到,我的小小動作會帶給病人大大的幫助,我非常享受這樣的成就感。

坦白說,我並不是為了幫助人而走入醫學這一行的,因為剛開始時,我對於醫學是什麼還不太懂。

但後來在整個臨床的學習成長過程中,我慢慢地肯定自我的價值。全世界再沒有任何行業可以像醫學一樣,每天都在做幫助人的事,而且還可以一邊幫助人,一邊自我成就。

如果能夠多體貼一點,多給一個微笑,多細心一點,例如在門診時,多聽病人傾訴,多給病人一些說明的時間,臨床服務中術前術後的關心與鼓勵,便能建立與病人優質的互動,而在與病人的互信中,達成治療的目標,幫助病人回復健康人生。我很高興可以這樣貢獻自己的才能。

醫術傳承,言行都是教育

另一方面,我是臺大醫學系的教授,教育下一代年輕的醫師也是我的責任。身為教授,一言一行,學生都看在眼裡,不能說一套做一套,必須身體力行,才能樹立好榜樣。

有些醫學系教師會在聊天時抱怨,對於必須帶醫學系大二或大三學生做小組教學一事,感覺滿浪費時間、浪費生命的,還不如利用這些時間多做臨床服務或多寫幾篇論文。

但我並不這麼認為。當我們在對這些年輕新血教學時,同時也是他們的學年導師,也就是說,我們不僅是小組老師,還是小組導師,如果一個小組有十個學生,經過一年的小組互動,你的一言一行將同時影響十個年輕新血的價值觀,只要願意付出,學生一定感受得到,而且可能被影響,教師的教學責任豈不重大?

當我在臺大醫院雲林分院服務時,每週三下午都會安排三個小時的教學門診。唯有在這種教學門診中,才能讓實習醫師實際看到資深醫師如何跟病人接觸,從病史的詢問、病人的檢查,或對簡單的胸部X光或心電圖做一些鑑別診斷,按部就班一步一步來,這種師生互動的教學,是醫學教學體系的責任之一。

臨床研究,勿侷限於論文點數

門診、教學之外,研究工作也是醫學中心醫師的責任之一,必須透過許多臨床研究,和國內外各醫學專家分享研究結果,才能增進醫學知識,進而造福民眾。

在醫學中心做研究的意義,絕不是只為了論文發表以後,論文點數要怎麼算?要如何以最短的時間累積更多的論文點數?如果有這種想法,那價值觀就大錯了。

研究工作總有起起伏伏,不會永遠都那麼順利,在低潮時,多看多想,慢慢扎根,不要心急;不要因為看到同學都升副教授、教授了,自己的論文卻還沒有著落,便亂了方寸。

為了快速功成名就,不擇手段,論文資料造假、抄襲都可能跟隨而來,譬如臨床數目可能只有二十個病人,卻造假成兩百人;以二十隻老鼠進行的實驗變成兩百隻、十隻狗變成一百隻狗,出現這種現象,都是因為價值觀出了問題。@(待續)

摘編自 《醫者:披上白袍之前的14堂課》 寶瓶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提供

相關新聞
王元甫醫師:健康三大危機的養生之道
台國泰醫師人手一台iPad 即時掌握病情
入秋氣溫驟涼 醫師:留意心血管疾病
兩岸中醫師修煉法輪功的不同際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