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紅利枯竭 棉價飆升 中國服裝路在何方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2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金靖採訪報導)隨著經濟復甦和原材料需求的上漲,過去十年裡,廉價勞動力和溫和通脹帶來的低價服裝時代已經終結。紡織原料價格上漲、人民幣持續升值、人工短缺、斷電限電、貿易環境不確定等風險,已成為困擾中國大陸服裝企業主的一個個夢魘,「中國服裝的出路在哪裏」已日漸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棉花噸價再上3萬元高位 大陸服裝廠處境困難

大年後往往是消費淡季,部份服裝、鞋等產品進入清貨階段,過季產品價格往下猛跌。對於不少紡織服裝廠來說,生產成本一路追高,出廠價卻起不來,處境越來越艱難,珠三角不少服裝廠紛紛關閉或縮減生產規模。

成立於2001年、最早從事加工業務的玲皇深圳服裝廠姓郭的業務員告訴大紀元記者,最近棉花上漲「對我們廠影響可大了」,布料進價太高,而工人一個月工資加提成一般在3千多元,比以前要高得多。「我們在外面跑訂單,但價格卻提不起來,很多訂單只好放棄」。

目前,紡織服裝生產成本持續攀升,國內328級棉現貨大年過後漲價加速,這幾天重新站上3萬元/噸的價格高位,比去年底上漲了10~15%。而珠三角因缺工,不少工廠年後開出的薪水比去年底上漲超過一成,月薪不達到2,000元~3,000元就幾乎找不到工人。

棉花和勞力攀升 品牌春裝沾「棉」就漲

在重慶江北新世紀商場,隨著最近天氣漸暖,各式各樣的春季服裝也競相亮相。愛好打扮的重慶美女紛至沓來,希望看上一件今年的新款春裝。

「今年的春季服裝200元左右的已經看不見了,一件普通的棉質小衫標價就在300元以上,我轉了半天也沒下手。」一位在私營企業上班的毛女士對大紀元記者說。

生產一件衣服的成本,原料占25%至50%,勞動力占20%至40%,這還要看製作工藝是否複雜而有所區別。就此次漲價來看,棉花價格上漲和勞力成本攀升無疑是兩個最主要的因素。

服裝出口面臨困局 內需疲軟

今年全球經濟恢復放緩、消費需求增速減慢等因素將抑制中國紡織品服裝的出口增長,而人民幣升值壓力的增加也將削弱中國紡織品服裝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優勢,甚至還可能會造成部份訂單的流失。

有專家表示,雖然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大陸,紡織業向全世界提供了大量的產品,但一個尷尬的現實卻是,中國大陸的紡織服裝行業仍然處於供應鏈的低端,無法擺脫「量多價低」的困境,缺少原創品牌成最大問題,同樣精工細料的服裝,國內的品牌利潤只是國外品牌的三分之一。

去年前11個月,中國大陸規模以上紡織企業的平均利潤率僅為4.04%,其中還有近三分之二的企業處於微利或者虧損狀態。如果人民幣升值超過5個點,將會有一半以上的企業受到強烈衝擊。

有業內人士指出,中國大陸服裝業國際競爭力低,還體現在原創能力欠缺和設計水平低等現狀上。國產服裝在設計方面出現大量模仿和抄襲,普遍存在「國內一般品牌抄國內大品牌,國內大品牌抄襲國外大品牌」現象。

有業內專家認為,大陸紡織業繼續做代工的話,未來的路會越走越難。過於依賴國外市場、定價權旁落,是長期困擾大陸紡織業的一個緊箍咒。要想有所突破,必須儘快完成產業鏈的提升,而著力點就在於創建自己的品牌和掌控營銷網絡。

從專注出口加工到逐步轉向國內市場,這是大陸紡織服裝企業在目前各種危機逼迫之下的現實選擇。

不過擴大內需,首先要老百姓手中有錢。據經濟學家郎鹹平提供的數據顯示,中國大陸勞動者的工資總額占GDP的比重近10年來已經由12%下降到目前的8%,而歐美平均為55%左右,南美州國家平均為38%左右。國內民眾實際購買力超低,這也是目前中國大陸無法解決的一個現實難題。

相關新聞
中國洋品牌服裝40%假冒
美國沃爾瑪超市 東南亞製漸取代中國製產品
中國貨警報頻傳 北京稱個別問題
中國世界工廠時代即將結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