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淘金夢難圓 西方企業自由貿易幻滅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3月23日訊】(大紀元記者方懷德編譯報導)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時,輿論一概認為美國將會受惠無窮。表面上看來,外銷到中國的商品確實從2001年的190億美元攀昇到去年的900億美元;美國民眾也的確可以購買到價格較低的服裝與家電等用品。然而,在這傲人的表象數字之下,所隱含的卻是西方企業在中國所面臨的層層艱難,當初的自由貿易理念已然破滅,取而代之的只是一道道保護主義下的枷鎖。

表面上中國不僅降低了關稅,也消除一些貿易上的障礙,但是對智慧財產權的忽視、偏袒當地企業的政策與對外商的諸多刁難與限制,已經造成中美經貿關係越來越不平衡。在中國,百分之八十的電腦使用盜版軟體。而在政府不公平的補助下,中國生產的太陽能板已經佔據全世界三分之二的市場。

在此同時,因為美國公司把生產轉移到中國,而造成大量工作機會的流失。現在,美國對中國的貿易赤字已從830億美元攀昇到2680億美元。而且,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已經十年,還是遲遲未加入任何一個關於政府收購的世界貿易組織條約,從而限制了外商幾百億的商機。

經營大起大落 突顯西方企業困境

在二次世界大戰負責建造潛水艇的老字號馬尼托瓦公司(Manitowoc),在中國市場的經營也是走的顛波起伏。在中國剛加入世貿組織時,馬尼托瓦在中國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每月固定出口五台起重機到中國,幫助建造了三峽大壩。然而,中國政府無預警的徵收進口稅,使得最近兩年未曾出口一台起重機到中國,公司也面臨裁員的危機。

為了應付此困境,馬尼托瓦在中國購買廠房以及聘請當地的員工。但商品設計與想法被盜用更讓公司的營運雪上加霜。為了保住在中國市場的一席之地,馬尼托瓦與中國當地的公司成立合營企業。公司另一個產品冰塊製造機,為了避免重要技術外洩,也選擇在美國當地做表面處理,再運送到中國銷售。

缺乏公平競爭環境 限制層出不窮

2009年,曾對在中國投資滿懷憧憬的美國影視公司決議大舉退出中國市場,《紐約時報》便曾直指問題核心:中國的嚴厲審查制度、盜版問題、對外資的嚴格限制和毫無績效的官僚體系,都是外資無法在中國立足發展的重要因素。

美國商會負責國際事務的資深副總裁邁倫‧布裡安特(Myron Brilliant)表示,中國未來發展的方向令人感到非常憂慮。不僅未接受全球自由貿易體系的精神,新的貿易限制更是層出不窮。美國商務部長駱家輝於去年前往中國進行商務之旅時亦曾公開表示:「包括美國在內的許多國家,均對中國的一些政策提出質疑。」

中國在加入世貿組織的十年後,情況不僅未得緩解,企業與中國官方重重限制的爭執卻是與日俱增。據西方商會的調查顯示,中國的經商環境一年比一年艱難。中國的貿易不平等現象使許多跨國主管憂心忡忡,可以預期的是,未來中國市場的變化也仍會是全球注目的焦點。

相關新聞
東莞台商:在中國經商需「靠鐵窗繫命」
東莞台商會長呼籲台商在中國經商行事應低調
中國經商成本是東南亞的2.2倍
美國人在中國經商、渴望和背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