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一女書包沒水準」楊照憶年少輕狂歲月

江禹嬋
font print 人氣: 184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1年04月27日訊】(大紀元記者江禹嬋台北報導) 17歲的青春歲月,該如何尋找自我?知名媒體人楊照說:「高中是擁有自我的開始,但卻還得活在別人給你的框架之中」所以他想盡辦法打破現有的規定,甚至在校刊上嘲弄隔鄰的女校,在文中嵌入「北一女的新書包沒水準」文字,他憶起,「那是我們叛逆史的巔峰」。

楊照27日至北一女演講,回憶高中時擔任建中校刊主編時,因為刊登藏有「北一女的新書包沒水準」一行字的文章,引發校史上空前絕後的校刊回收事件。

當年有同學寫一篇仿莊子「逍遙遊」的文言文,老師看過後還讚賞有加,經過重重關卡送審後,最後才被排版發現,文中每行第一個字唸起來即是「北一女的新書包沒水準」。楊照說,為了要把這幾個字嵌上去,你知道要花費多大功夫嗎?

沒想到教官緊急廣播將校刊回收,並下令將那頁文章撕掉,那時「建中青年」71期多半都有「消失的一頁」,他還特地跑去印刷場把完整的校刊拿回保留;更有趣的是,北一女校長知情後,表示很欣賞這項創意,隔年馬上把書包改回來,就是現在大家看到北一女現在書包的樣式。

當時北一女高一新生書包改成亮綠色底,書包中間還印上鮮黃色北一女3個大字。他說,「真的很醜」,只是想替可憐的高一新生「出一口氣」,令在場有許多學生開懷大笑。

在那個年代,建中與北一女常有著不一樣的情誼,建中3點50分就下課,總是經過總統府前,偷偷望著喜歡的女生,那是最快樂的事了。

曾有同學與北一女小女友約會時,不小心被教官發現,教官竟想看女方「胸前的學號」,讓女學生當場急得大哭,楊照與死黨心想「實在太超過」,教官竟管到別校頭上,就爬到建中的車棚寫上大大6個字 「李普,太離譜了!諷刺名為李普的教官,引起全校轟動。

他笑談,「17歲的我真有趣,但也真無聊,年輕時總覺得自己能做很多事」。

對自己人生負責


知名作家楊照27日至北一女演講,憶起17歲的年少輕狂歲月,呼籲學生在尋找自己的價值時,也必須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任。(攝影: 江禹嬋 / 大紀元)


不過雖然在建中經歷過許多瘋狂,有一次因為不願意跳團體大會操而嚷嚷不想去,被數學老師傅禺認為這叫做「廉價的叛逆」,勸他們不要因為自己不喜歡,而把別人管你這件事當做藉口。

「要對自己負責」這是他在數學老師傅禺身上學到最重要的一件事。這個價值觀一直深深影響著他,「一直到30幾歲後回頭看,依然可以誠實面對自己」,楊照鏗鏘有力的如此說著。

楊照對於目前的教育與環境,也嘆了一口氣,認為現在的教改迫使學生必須在國中時戰戰兢兢反覆練習固有的知識,花國中三年時間才學那麼點知識,那早已失去學習的真正涵義。

勉勵學生「不遷怒、不貳過」

他也以孔子得意門生顏回的美德,「不遷怒、不貳過」來勉勵北一女學生,個人做事不要找藉口,出了錯誤別推給別人,勇於承認面對自己,如此才能做到不貳過,因為能讓犯過的錯誤不再犯,就是因為在遇到時你並沒有推給別人,知道自己的責任,你才會真正勇於承擔。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新生代的美男子影星何潤東帥气、青春逼人,可他高中時竟然是個“自閉”的小孩,這誰又能想得到?他的高中生活是怎么樣的?且听他自己道來。 
  • (大紀元記者李丹多倫多報導)8月27日,30名新移民學生和12名學生領袖在萬錦市Milliken Mills高中慶祝「新移民學生迎新周」結束,學生們分享了作為一名移民新生,在學校所經歷的困難,以及迎新周對他們的幫助。
  • 美國第一名嘴塔克·卡爾森因敢言遭封殺;前美國之音總監之子成保守派媒體鬥士;聯手川普馬斯克堅守媒體真相陣地。
  • 陳雲裳福慧雙全、進退自如的一生,既有雲霞蒸蔚的絢麗多姿,又有光風霽月的明淨清爽……是遠比娛樂圈的緋聞婚變更適宜年輕姑娘眺望的風景。
  • 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花木蘭,迪士尼改編成頗具女權色彩、實現自我價值的超級英雄。而神州千古傳頌的木蘭則是忠孝節義、智勇雙全、賢淑高潔的化身。雖然戰功赫赫、封為尚書郎,木蘭還是辭官隱退,回歸傳統的女性生涯。
  • 倪匡,原籍浙江鎮海,1935年5月30日出生於上海一知識分子家庭,倪匡是家中老四,本名倪聰。他小時候跑去看過槍斃「反革命」,給他留下深刻印象,那種場面,「回來吃不下飯。」
  • 家常、感情、文學、電影、時政,中國現代文學批評界的兩大巨擘──夏濟安、夏志清夏氏兄弟,18年的魚雁往返,是一代知識分子珍貴的時代縮影。
  • 李歐梵:夏氏兄弟的生活、學術、感情,都在書中完整呈現,五六十年代美國漢學界的各路人馬,也紛紛登場。
  • 王德威:夏氏兄弟志同道合,也是難得的平生知己。他們的六百六十三封通信起自一九四七年秋夏志清赴美留學,終於夏濟安一九六五年二月二十三日腦溢血過世,橫跨十八年,從未間斷。不論就內容或數量而言,這批信件的出版都是現代中國學術史料的重要事件。在歷史惘惘的威脅下,夏氏兄弟以書信記錄生命的吉光片羽,兼論文藝,饒有魏晉風雅,尤見手足真情。
  • 白先勇:文學導師夏濟安夏志清,二人的書信集比美蘇軾蘇轍的詩歌往來:「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來生未了因」,手足情深,真摯動人。《夏志清夏濟安書信集》不僅表露二人的兄弟感情,亦記載了當時的文藝思潮,二人的文學評語,啟人深思,彌足珍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