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當益樂:八十而知冷暖

老當益樂

人氣 29
標籤:

【大紀元2012年01月04日訊】孔夫子說:吾五十而知天命。

我說:我八十而知冷暖。

知天命,談何容易?何謂天命?辭典說:「迷信的人指上天的意志,也指上天主宰之下的人們的命運」。既然是迷信,又有什麼知與不知的問題呢?不過,對天命,也可以有另外的釋義。中國傳統上儒釋道都強調一個「道」字。老子所言:「道可道,非常道」。又說:「天乃道」。所以,不妨說,天命者,也就是萬事萬物的規律、哲理和道理也。這樣說來,倒是可以略知一二的。當然,要做到「知天命」,則非聖人莫可。愚鈍如我者,盡一生之力也只皮毛而已。

知冷暖,看似簡單,也不簡單。至少有三種冷暖。一是天氣冷暖。二是人生冷暖。三是人情冷暖。其間都大有學問在。我說我八十而知冷暖,主要指知天氣之冷暖。這可是三種冷暖中最容易感受和理解的冷暖。然而我卻長期麻木不仁,渾然不知。記得小時候在西安讀書,那時的天氣,冬天是很冷的,彷彿今日的東北,數九寒天,常在攝氏零下二十度左右,甚至更低更冷。從房瓦上滴下來的雪水結成冰凌,一串一串,幾個月不化。沒有暖氣,沒有空調,冬夜做作業,那寒,那苦,如今想像,難以承受。可那時竟也就那麼過來了。鋼筆水凍到寫不出字時,吹口熱氣烘一烘。兩隻手冰得伸展不開時,使勁搓幾搓。竟也把一篇篇古文背熟了。竟也把一道道數學題做完了。

後來又遭遇到淮河岸邊的酷暑奇熱。那是文化大革命時在河南潢川幹校餵豬的三年多日子。那個熱啊,用「揮汗如雨」和「汗流浹背」這樣的陳詞濫調,都叫廉價。男同胞都光著身子,穿條褲頭,肩上披條毛巾。女同胞多一件背心。如今講究「露」,好像也沒有露到那時候的「露透透」。室外不用說,太熱太熱,豬舍裡幹活,不用說太熱太熱,就是下工回家,也是幹打壘房子,裡外一樣熱。可竟然也熬過來了。好像也並不那麼特別難熬。也沒有人因此而中暑、生病。那個現在想像幾乎無法忍受的日子,也就那麼如梭、如箭、如白駒過隙般過去了。

再後來日子就慢慢地好過起來了。先是夏天有了電扇,後是有了空調,冬天還有了暖氣。衣服被縟也不斷花樣翻新,有了羽絨服,有了太空棉被縟,有了保暖衣。可我卻仍然有些麻木,有些遲鈍。夏天坐在書房裡玩電腦,三十幾的攝氏度,沒想到要開空調。這叫做不知暖。冬天夜間睡覺,常常把腳伸到被子外邊去。這叫做不知冷。這情形,一直延續到去年,二零一零年,我七十九歲。

到了二零一一年,事情起了一個大變化。與很多同胞一樣,我是個高血壓患者。上半年,我的血壓在每日服一片降壓藥的情況下,比較穩定。可到了九月,到了九月下旬,忽然有一天,一片降壓藥管不住了,兩片也管不住,要三片,甚至四片。這是個什麼節令?秋分。一個表示天氣即將劇烈變化的節令。醫生朋友告訴我:氣候變化會引起血壓的明顯變化,天熱時血壓會比較低,天冷時血壓會比較高。原來如此。我和我的血壓,一起知道氣候之變化了,知道了秋去冬來,由暖而冷了。

還不止於此。九月底、十月初,我竟慢慢感覺到需要增加衣服了。到了十月中下旬,老舊衣褲,背心,棉襖,武裝到牙齒。好像還不到位。十月下旬,晚間睡覺,就得弄個電熱袋,捂捂被縟,暖和暖和腳丫子。這可是先前從未有過的情形,叫做史無前例。此時,醫生朋友提醒說:老年人要注意保暖。於是我忽然開竅:是不是我的衣服穿的時間過久,已經失去了原有的功效,應該更新換代了。看看那件棉襖,是十多年前買的,那時候承華兄還健在,還說要買一件,可如今,承華兄走了已經五六年,我還穿著這件舊棉襖,難怪不管用了。這棉襖,還有我的一些內衣內褲,已經在洗衣機裡攪和了二三十個來回,真的是應該退休了。於是和老伴一起,跑服裝城,買得一件新棉襖,穿在身上,頓時覺得熱乎乎的,不一樣就是不一樣。又買得一身秋衣秋褲,摸一摸,手感不錯,穿在身上,覺得舒服,不一樣就是不一樣。

實踐出真知。這麼一來,知道了兩條道理。其一,年齡不饒人。今年我是八十歲的老人了。其二,再好的物品也需要更新換代。「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再三年」,那叫老黃曆。如今是應該按照實際需要,及時更新自己的衣服被縟才是。這樣做有益於自己的身體健康,也能夠擴大內需。

至於人生冷暖,當然更深刻。電視有一個欄目,叫做「冷暖人生」,說的就是這方面的事情。這欄目辦得不錯,有不少精彩片段。不過,我老伴看了說:多半是「冷」,「暖」的不多。我看也有這種情況。大概人生冷時便多曲折多故事多說頭多看頭,暖時便少些此類情節。所以說「好事多磨」。即便暖的人生,也摻雜著不少的冷日子,冷眼冷遇,冷言冷語,冷槍冷箭,冷場,冷板。好一個冷字了得。

再說個人情冷暖酸辣苦甜一齊湧上心頭的詞彙。通常所說:「世態炎涼,飽嘗人間冷暖」。盛時門庭若市,前呼後擁;衰時門可羅雀,無人問津。人一走茶就涼。人還沒走將走時,茶就涼了。如此等等。我頭一回直接接觸到這詞彙,是在即將退休而尚未退休之時,碰見一位比我大幾歲已經退休的同事,他說我一句:「很快,你就會嘗到『世態炎涼,人情冷暖』了。」我麻木不仁,感覺遲鈍,沒大當回事。不久退休了,生活藍圖改寫,不過,「養魚養花」照舊,「寫字寫書」照舊。還和朋友們一起組織起文化性質的群眾團體,常常聚會,座談,參觀,訪問,自得其樂,其樂陶陶。好像也沒有太感覺到「炎涼」和「冷暖」的變化。我真的太遲鈍,太麻木。也許秉性所致。譬如高血壓,高到一百七八十,也沒有不良不適感覺。譬如心律不齊,一天內早波多到數萬次,也沒有不良不適感覺。就這樣,混到七十,又混到八十。

回想起來,「炎涼」、「冷暖」之差異,也是有的。譬如請舊時同事現在仍在職掌權的朋友反映情況、解決困難,他就是不辦。這事其實並非以權謀私,而是我作為退休人員,遇到困難,依照政策,遵循「以民為本」和「為人民服務」的準則,是應該辦、可以解決的。偏偏他就是不辦。

有朋友說,這就叫「世態炎涼」、「人情冷暖」。我感覺不完全是。這,應該是官員不作為,公務員不務公,共產黨人不為人民服務。應該辦個培訓班,給他們上一課:以民為本。

轉自作者博客

相關新聞
冷暖人間  幾度春秋
冷暖空氣影響 中國出現暴雨
冬天出現反聖嬰  冷暖明顯
組圖:鏡頭記錄返鄉潮人間冷暖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